正文 第73章 潛伏

「如今的局勢對本藩可是大而不妙啊。」上元節過去沒有多久,就傳來清軍攻入海壇,林升等人退守崇武(註:泉州灣和湄州灣之間、惠安縣境東南24公里的崇武半島南端,亦稱蓮島)的消息,這如何不使得身處瓊州的一眾明鄭官員焦思焦慮,為此瓊州鹽運使陳廷章一早便過府拜訪。「老大人,咱們也該早做予備才是啊。」

「是啊,是啊,戰局不利啊,」鄭省英摸著尺長的鬍子感嘆著。「但軍務還需陳慶陳大人操持,余等過多插手的話,恐怕政出多門反而不利於調度啊。」說到這,鄭省英忽然從陳廷章的臉色中覺察到什麼,呵呵笑了笑。「陳大人,要不,你帶著鹽運使衙門的人先行一步。」

陳廷章被說穿了心思,不由得訕訕的笑了兩聲,接下來卻毫不猶豫的應了下來:「老大人如此關照,下官自是感激不盡,正好還有去年的鹽稅八千餘兩,下官就一併押解思明好了。」

「正好把瓊山、文昌、澄邁、臨高等地去年積欠的一萬石稻米一併運到軍前。」鄭省英也已經徹底對眼前的局面失望了,因此能在大奔潰前搬走一些就盡量多搬走一些。「還有收集的四萬八千斤鐵料和三千四百匹布料也統統運走。」

陳廷章連連點頭並且主動提出把鹽運使衙門掌握的四百五十石精鹽也送回東寧充作軍費,對此鄭省英無不允諾,甚至還進一步提出安排各地知縣以押運的名義分批撤退的辦法。

兩人正在密議,門外的聽差突然拿了張名帖進來稟報:「府尊,堂外有一位老先生說是府尊的故人,今日遊歷到瓊州,請府尊拔冗相見。」

「故人?」鄭省英一愣,接過名帖打開一看,情不自禁的叫了出聲。「是他!」見到鄭省英的眉目中多有驚惶不解的神色,陳廷章知趣的提出告退,鄭省英將他送出內堂,隨即反覆著。「且請他進來敘話。」

來人很快出現在鄭省英的面前,甫一見面,此人便長輯與地:「修千公,此來無恙乎。」

「陳贊畫,你不是在遊歷南海嗎?什麼時候回來的。」由於朱錦並沒有撤銷陳繩武的職位,因此鄭省英還是用原來的官職相稱著。「來來來,裡面坐。」等把陳繩武安頓下來,侍者奉上茶水,鄭省英說道。「來了正好,陳崖五要押送餉銀回思明,你正好一路回吧。」

「陳崖五怕是想逃吧?」陳繩武面色一厲,隨即一針見血的指出了陳廷章這位同姓的目的。「虧得王上還如此的重用他。」陳繩武哼哼著。「若是余還能在王上面前說得上話,少不得參他一個臨陣脫逃之罪。」

「大難來時各自飛。」鄭省英卻不以為意的搖搖頭。「陳崖五他們沒有投靠韃子,已經算得上有操守了,就不要再吹毛求疵了。」

陳繩武聞言眯起了眼睛:「如此說來陳慶和修千公這邊也早早做好了撤軍的準備了?」

「不撤兵還能怎麼樣,現而今除了瓊山和文昌,各縣能守住縣城已經是不易了,」鄭省英訴苦著。「陳輕瀾如今最大的想念是把這支隊伍完整的帶回東寧去,將帥既然已無鬥志,那這仗還怎麼打,瓊州還怎麼守,也就是尚可喜不想跟咱們拚命,否則,」鄭省英沉默了幾息這才繼續說道。「否則怕是丟失瓊州就在眼前了。」

聽完鄭省英的話,陳繩武也表情凝重:「這麼一說,瓊州是肯定守不住了?」

得到鄭省英的再次確認,陳繩武問道:「即便是要撤出瓊州,少不得也要攘挾一些百姓返台吧,若非如此又如何跟王上和世孫交代。」

鄭省英雖然在明鄭政權的輩份甚高,但也不是個糊塗蟲,一聽到陳繩武口中,鄭克臧和朱錦並列,心中便是一動:「適才正和崖五在談押解物資返回思明之事,倒是忘了攘挾百姓一事,不過亡羊補牢尚未晚矣,等等便把陳輕瀾請來商議此事。」

「此事還需保密才是。」陳繩武如此提醒著,鄭省英深以為然的點點頭,此時陳繩武才隱隱約約的展露出自己的真實目的。「余看一不做二不休,把瓊州府、瓊山、文昌、臨高、澄邁的魚鱗冊和黃冊統統運往東寧。」

「這等東西有何用?」鄭省英也不是省油燈的,一聽就知道內中必然有玄機,他仔細的想了想,忽然心中冒出一個念頭,於是按捺住激蕩的心情,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架勢探問道。「贊畫還需說個明白才是。」

「就知道瞞不過修千公啊!」陳繩武從懷裡掏出兩封信遞了過去。「答案俱在其中了。」

鄭省英接過來一看,信殼上並無署名,於是他抽出其中一封來,才掃了幾眼,立刻認出這是陳永華的筆跡,不過陳永華的信很簡單,只是希望鄭省英能配合陳繩武。

看罷這寥寥數言的簡訊,還是沒有得到正確答案的鄭省英又打開了另一封,還沒看具體內容,就被信末的大印嚇了一跳:「這,這是監國世孫之章?」

「沒錯,是世孫的親筆,」陳繩武神神叨叨的說著。「還請老大人仔細看看才好。」

鄭省英認認真真的將信件通讀了一遍,眉頭立刻凝成了川字,陳繩武見他陷入了思考,也不催他,只是靜靜的端著茶碗,彷彿正在回味著茶水的甘醇。

好半天之後,鄭省英慢慢抬起頭:「欽舍倒也雄心壯志,當年兄長也是這個樣子。」

陳繩武自然知道鄭省英說的是朱成功,但他並不清楚對方此刻的有感而發到底是針對自己還是僅僅在自說自話,因此他保持著沉默,就聽鄭省英繼續說道:「自打錦舍繼位以來,五山五海叛了,漢留的老弟兄們也斷了聯繫,其中是是非非也不好多做評價,只是這麼多年來,物故人非,要想再恢複起來,贊畫可謂任重道遠呢。」

「王上對臣下有知遇之恩,而世孫又是陳氏姻親,余不敢不盡心竭力啊。」

「有贊畫這句就行了。」鄭省英命人端來火盆,隨即將兩封信投入火盆,等看到火苗將最後一點殘渣吞沒,他才讓長舒了一口氣。「要行此大事肯定所費極多,贊畫要什麼可儘管開口,只要仆能做到的,決計沒有二話。」

「第一要保守機密,今日以後余就不再上門了,所有聯絡,當有人持信物而來。」陳繩武侃侃而談著。「老大人這也是一樣,一切只能以大人的名義出面,切切不可把余牽扯出來。」陳繩武接著引申道。「既然要隱於野,瓊州的身份就必然要有,所以還要請老大人予以安排,最好是家中有百十畝地、城內有一兩商鋪的那種,至於遠親近鄰當悉數遷完台灣,以免事泄。」鄭省英一一答應下來,但陳繩武的話還沒有完。「辦大事要花錢,銀子是少不了的,且請老大人至少準備五千兩。」

「五千兩?」鄭省英苦笑起來。「拆了仆這把老骨頭都沒有這麼多的錢。」但陳繩武這邊態度堅決,於是鄭省英只好妥協。「原本鹽運使衙門有幾百石精鹽要運回思明,就折價給贊畫如何?另外各縣庫房裡大約還有百十來貫銅錢,這番也不運走了。」

「攘挾百姓之後,肯定還有絲麻布匹等東西,能給余留多少就盡量留下來。」陳繩武也退了半步。「另外再多留下糧食之類的,余這邊用得著。」等到鄭省英確認了,陳繩武補充道。「余這邊還要人手,瓊州本地的兵不要,讓人一眼就能看出是閩省東寧的不要。」

這個不要、那個不要,鄭省英不由得作難起來,說起來鄭軍中不是沒有粵籍的兵士,然而這要跟軍方協調,可陳繩武又不想讓陳慶那邊知道,因此就顯得棘手了,但鄭省英之前已經打了包票,所以只是猶豫了片刻,他還是咬牙答應了:「人,仆可以想辦法幫你調來,然止多一二十號,不能再多了。」

「可以!但余還要船。」陳繩武似乎有些得寸進尺,但問題卻是存在,畢竟瓊州是跳板,要把觸角伸到大陸,沒有聯絡的船是絕對不可能的。「不要大船,三四百料就可以了。」

「行,船也給你,還要什麼,統統說來,省得撤軍之後,你無處求告。」

「還要請修千公給漢留中的本藩舊部寫幾封信。」陳繩武自然不可能貪得無厭,因此很快提出一個最後的要求。「余當然知道可能做了無用功。但有一分希望總比白手起家要好的多,畢竟再怎麼生分,大傢伙都還是堅持反清復明的。」

鄭省英毫不猶豫的答應了,甚至當著陳繩武的面給現今不知生死的幾面老相識寫下書信,等這些信件被陳繩武小心翼翼的藏好之後,正準備告退的陳繩武忽然想到什麼:「老大人,萬一陳廷章從老大人調動錢糧物資中察覺點什麼,該如何應對。」

「贊畫擔心的不是陳廷章吧。」鄭省英捋了捋鬍子沖著尷尬不已的陳繩武保證道。「馮錫韓那邊,仆會安排他跟陳廷章一起撤走的,贊畫儘管放心好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