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活出真性情 成功是優秀的副產品

1

在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時,不應該把成功作為首選。首要的目標應該是優秀,其次才是成功。

所謂優秀,是指一個人的內在品質,有高尚的人格和真實的才學。一個優秀的人,即使他在名利場上不成功,他仍能有充實的心靈生活,他的人生仍是充滿意義的。相反,一個平庸的人,即使他在名利場上風光十足,他也只是在混日子,至多是混得好一些罷了。

事實上,一個人倘若真正優秀,而時代又不是非常糟,他獲得成功的機會還是相當大的。即使生不逢辰,或者運氣不佳,也多能在身後得到承認。優秀者的成功往往是大成功,遠非那些追名逐利之輩的渺小成功可比。人類歷史上一切偉大的成功者都出自精神上優秀的人之中,不管在哪一個領域,包括創造財富的領域,做成偉大事業的決非鑽營之徒,而必是擁有偉大人格和智慧的人。

一個人能否成為優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自己做主的,能否在社會上獲得成功,則在相當程度上要靠運氣。所以,應該把成功看作優秀的副產品,不妨在優秀的基礎上爭取它,得到了最好,得不到也沒有什麼。在根本的意義上,作為一個人,優秀就已經是成功。

2

事業是精神性追求與社會性勞動的統一,精神性追求是其內涵和靈魂,社會性勞動是其形式和軀殼,二者不可缺一。

所以,一個僅僅為了名利而從政、經商、寫書的人,無論他在社會上獲得了怎樣的成功,都不能說他有事業。

所以,一個不把自己的理想、思考、感悟體現為某種社會價值的人,無論他內心多麼真誠,也不能說他有事業。

3

在人生中,職業和事業都是重要的。大抵而論,職業關係到生存,事業關係到生存的意義。在現實生活中,兩者的關係十分複雜,從重合到分離、背離乃至於根本衝突,種種情形都可能存在。人們常常視職業與事業的一致為幸運,但有時候,兩者的分離也會是一種自覺的選擇,例如斯賓諾莎為了保證以哲學為事業而寧願以磨鏡片為職業。因此,事情最後也許可以歸結為一個人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事業,如果沒有,所謂事業與職業的關係問題也就不存在,如果有,這個關係問題也就有了答案。

4

我們都很在乎成功和失敗,但對之的理解卻很不一樣,有必要做出區分。譬如說,通常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其一是指外在的社會遭際,飛黃騰達為成,窮困潦倒為敗。其二是指事業上的追求,目標達到為成,否則為敗。可以肯定,抽象地談問題,人們一定會擁護第二義而反對第一義。但是,事業有大小,目標有高低,所謂事業成敗的意義也就十分有限。我不知道如何衡量人生的成敗,也許人生是超越所謂成功和失敗的評價的。

5

現在書店裡充斥著所謂勵志類書籍,其中也許有好的,但許多是垃圾。這些垃圾書的內容無非是兩類,一是教人如何在名利場上拼搏,發財致富,出人頭地,二是教人如何精明地處理人際關係,討上司或老闆歡心,在社會上吃得開。偏是這類東西似乎十分暢銷,每次在書店看到它們堆放在最醒目的位置上,滿眼是「經營自我」、「人生策略」、「致富聖經」之類庸俗不堪的書名,我就為這個時代感到悲哀。

「自我」原是代表每一個人最獨特的稟賦和價值,認識和實現「自我」一直被視為人生的目的,現在它竟成了一個要經營的對象,亦即謀利的手段。說到「人生」,歷來強調的是人生理想,現在「策略」取而代之,把人生由心靈旅程變成了功利戰場。「聖經」一詞象徵最高真理,現在居然明目張胆地把致富宣布為最高真理了。這些語詞的搭配本身已是一種褻瀆,表明我們的時代急功近利到了何等地步。

勵志沒有什麼不好,問題是勵什麼樣的志。完全沒有精神目標,一味追逐世俗的功利,這算什麼「志」,恰恰是胸無大志。

6

我對成功的理解:把自己喜歡的事做得盡善盡美,讓自己滿意,不要去管別人怎麼說。

7

對於真正有才華的人來說,機會是會以各種面目出現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