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絞盡腦汁的段意和中心思想

郭沫若研究《易傳》,估計《彖》、《繫辭》、《文言》是荀子的門徒在秦帝國統治時期寫下的作品,《象》在《彖》之後,是另一派學者寫的。

這幾篇《易傳》我們都已經接觸到了,它們的觀點有些互相呼應,有些互相矛盾,有些像是脫胎於老子,有些又像是淵源於荀子。我們接著來看看乾卦內容當中還沒講到的部分吧,上邊講的這些問題在下文里會逐漸地顯露出來的。

馬上要遇到的就是《象》,《象》闡釋乾卦的這一小節堪稱《周易》當中的重中之重,其中的一些經典漂亮話也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東西了: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覆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第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恐怕無人不曉。這是闡釋乾卦的內涵,說人要向老天學習——你看老天,風颳了又刮,雨下了又下,沙塵暴來了又來,怎麼就不累呢?嘿,他不累,我們人也不能喊累,只有自強才不會落後。

我這是把整句的意思串著解釋了,可你有沒有想過較較真,問問「天行健」這耳熟能詳的三個字到底怎麼講呢?

這三個字太常見了,意思倒也囫圇明白,可真要較起真來,還真不大好說。

我最贊同的解釋是:「健」就是「乾」,就是指乾卦,這三個字應該斷成「天行,乾」,直譯就是:天的運行,就是乾卦的意象。

還有一個詞一較真也讓人糊塗:自強不息。

現在我們是把這個詞當成成語來用了,誰都明白是什麼意思,可在《象》的原文里,這個詞好像還不該這麼解——如果把「自強不息」當做一個詞,那麼,前邊那個「以」字到底是派什麼用場呢?

「君子以自強不息」,應該是說:「君子通過『自強』來達到『不息』。」

再看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全句聯繫起來,意思就應該是:乾卦的意象是天,天的特徵是運動不息,君子要效法天,也要達到運動不息的程度,而達到這一程度的途徑就是自強。

看來最熟悉的東西也禁不起較真。

《象》下邊開始逐個闡釋乾卦六根爻的爻辭。

《象》說:「之所以『潛龍勿用』,是因為這根爻位於全卦的最底下。」——其實別看就這麼簡單的幾句話,專家們的解釋也有好多分歧呢,有不少人從分析卦爻的結構入手,說陽爻是陽性的,應當向上騰飛才合適,可現在卻在最底下,位置太差,所以才「潛龍勿用」。

這話看似有道理,可再一琢磨,如果從卦爻結構分析,這一爻是陽爻居陽位,男生在有男廁所的樓層上課,爻的位置是「得位」的,只是不「得中」罷了,說不上有多不好。如果從「乘」和「承」的關係來說……算了,還是不說了,反正這是一團亂賬,《象》的原文隻字沒提爻位分析,我們也別想得太多,還是只從字面理解好了。

《象》接著說:「之所以『見龍在田』,是因為君子的高尚情操影響著廣大人民群眾。」

爻辭里本來說的是「龍出現於田」,象徵人有出頭的機會;《象》給引申成君子在野,默默感化著身邊的百姓。

這個引申很儒家。孔子在野的時候就搞教育,孟子也說過古時候人得志了就為天下人民謀福利,不得志了就在老家靜悄悄地待著,好好修身,在提高自己的同時也給身邊的人一些潛移默化的好影響。這種思想在後世影響很大,而且內容也被發展開了,《岳陽樓記》里不是就說知識分子在朝的時候要「憂其民」,在野的時候要「憂其君」,思想餘波一直波及現代,「居廟堂之高」的人是不是都「憂其民」,這我沒有發言權,可我知道北京不少出租汽車司機就屬於典型的「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恐怕很多人都有同感。

《象》說:「『終日乾乾』,這是說……」

暫停一下,這裡需要先來解釋一下《象》的語言風格:在單引號裡邊的那部分都是引用的爻辭,雖然只引用前幾個字,表示的卻是爻辭的全句。比如現在這個「終日乾乾」,就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的省略形式,而單引號外邊的話則是對這句爻辭的解釋和闡發。

《象》是怎麼解釋九三爻的爻辭的呢?原文只用了四個字:「反覆道也。」

古人沒發明標點啊,所以這四個字到底該怎麼斷句,說法就不一樣了。

解釋之一:反覆道也=反覆之道也。

解釋之二:反覆道也=反覆,道也。

從這兩個不同的斷句,又生髮出了很多的解釋。太複雜了啊,我還是只說說我自己的解釋好了:

爻辭里不是說「白天努力上進,晚上謹慎小心」嗎?白天和晚上翻來覆去這麼搞,有前途!

我們想像一個有志青年,白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晚上在宿舍的被窩裡打著手電筒學習編程語言,這樣一個白天、一個晚上,反反覆復,持之以恆,難道不是大有前途嗎?

《象》接著說:「『或躍在淵』,你就大膽往前走吧,沒壞處的。」

到了九四爻,如龍得淵,這有點兒如魚得水的意思。所有這些爻和爻辭都是有脈絡、有順序的,九三爻那個有志青年又是努力上進,又是謹小慎微,咬緊牙關做事,夾起尾巴做人,這樣的日子已經熬了許久了啊,可熬到九四爻了,魚終於看見水了,龍終於看見淵了,有志青年終於看見有個好位子出了缺了。怎麼辦?上,還是不上,這是個問題。

九四爻的爻辭告訴你:經過了前邊那麼多積澱,是時候了,遇到機會就大膽上吧,不妨事的。

《象》接著說:「之所以『飛龍在天』,是因為有志青年終於大展宏圖了。」

從「潛龍勿用」到現在的「飛龍在天」,五個爻,看起來就像一個有志青年的五個人生階段,又像是謀大事者的成功步伐。嗯,現在我們也能從中琢磨出一些易理了——

易理心得:要有把握時機的觀念,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該出手時就別出手,時機不到時應該「恰如猛虎卧荒丘,潛伏爪牙忍受」。我們如果把這句詞里的「猛虎」替換成「龍」,把「忍受」替換成「勿用」,不就是「潛龍勿用」的意思嗎?還記得嗎,「恰如猛虎卧荒丘」這首詞是宋江在殺惜之後被刺配江州,題寫在潯陽樓的牆壁上的。

說到宋江,他的九四爻恐怕就是「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大膽造反,大膽殺人吧,「無咎」。

《象》接著說:「所謂『亢龍有悔』,是說月滿則虧,器滿則盈,凡事都是物極必反,巔峰狀態無法持久。」

這等於是給九五爻的「飛龍在天」注射了一針穩定劑。人生好比爬山,攀石越坡,克服一個個艱難險阻,終於登到山頂了,這時候就該下山了,就該走下坡路了。

這好像有點兒消極是吧?不過這畢竟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下山倒也不是不好,前邊不是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嗎?要想「不息」,就得「自強」,下了這山,再登那山,一山望著一山高,生命不息,爬山不止。

有人可能會問:「『一山望著一山高』,這句諺語不是勸人知足常樂、不可盲目攀比的嗎?」

嗯,沒錯,不過同一句話,放在不同的語境里就是不同的意思。假如你看見報紙新聞標題說:「熊逸認為,我們應該一山望著一山高。」不要馬上就摔下報紙痛斥,先把上下文搞清楚了再發表意見。順便一提,黑格爾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句話經常被人引用,可有誰了解過這句話是在什麼上下文里說的,是針對什麼問題說的?

《象》接著說:「『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這句話我沒翻譯,因為實在很難翻譯。

「天德不可為首也」,看上去很簡單的一句話,越琢磨越想不明白,歷代各家的解釋照舊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仔細想想,誰的理好像都不太有足夠的說服力。

古人的一種經典解釋是:天的屬性是「剛健」,所以要以柔待人,如果再把剛健的東西作為主導,那就太剛了。打個比方,《三國演義》里劉備的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個個都是勇冠三軍的人物,如果再有個張飛那樣的人來做他們的領導,這個組合恐怕玩不了多久,所以呢,非得是武功不高又愛流眼淚的劉備來做領導,這才合適。這道理反過來說也一樣:「全是娘子軍,一個黨代表。」

這種解釋不管正確與否,但至少邏輯合理,字面上也能夠自圓其說。

其他的解釋還有各式各樣的,有人說這句話的意思是「群龍無首是符合天德的,不應該有首領」,也有人說「天德是無始無終的」。這兩種解釋看起來都很有道理,但字面上解釋不圓,關鍵是把「為」字都解釋成了「有」,但這一解似乎是沒有出處的,「為」在哪裡還有「有」的意思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