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朝人能看懂卦辭嗎?

對於《周易》裡邊那些奧妙難解,讓歷代專家眾說紛紜的卦辭、爻辭,可能有人會說:「這是因為時間太久了,當時的語言文字後人讀不懂了,如果是周朝人,肯定能看懂這些東西。」

這種懷疑不是沒有道理,那麼,我們再來看看下一個《左傳》卦例。這段記載和方才驪姬陷害太子申生的事情還是大有關係的:

《左傳·僖公十五年》

晉侯之入也,秦穆姬屬賈君焉,且曰:「盡納群公子。」晉侯烝於賈君,又不納群公子,是以穆姬怨之。晉侯許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南及華山,內及解梁城,既而不與。晉飢,秦輸之粟;秦飢,晉閉之糴,故秦伯伐晉。

卜徒父筮之,吉。涉河,侯車敗。詰之,對曰:「乃大吉也,三敗必獲晉君。其卦遇《蠱》,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夫狐蠱,必其君也。《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歲雲秋矣,我落其實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實落材亡,不敗何待?」

三敗及韓。晉侯謂慶鄭曰:「寇深矣,若之何?」對曰:「君實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孫。」卜右,慶鄭吉,弗使。步揚御戎,家僕徒為右,乘小駟,鄭入也。慶鄭曰:「古者大事,必乘其產,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訓而服習其道,唯所納之,無不如志。今乘異產,以從戎事,及懼而變,將與人易。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強中乾。進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弗聽。

九月,晉侯逆秦師,使韓簡視師,復曰:「師少於我,鬥士倍我。」公曰:「何故?」對曰:「出因其資,入用其寵,飢食其粟,三施而無報,是以來也。今又擊之,我怠秦奮,倍猶未也。」公曰:「一夫不可狃,況國乎。」遂使請戰,曰:「寡人不佞,能合其眾而不能離也,君若不還,無所逃命。」秦伯使公孫枝對曰:「君之未入,寡人懼之,入而未定列,猶吾憂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韓簡退曰:「吾幸而得囚。」

壬戌,戰於韓原,晉戎馬還濘而止。公號慶鄭。慶鄭曰:「愎諫違卜,固敗是求,又何逃焉?」遂去之。梁由靡御韓簡,虢射為右,輅秦伯,將止之。鄭以救公誤之,遂失秦伯。秦獲晉侯以歸。晉大夫反首拔舍從之。秦伯使辭焉,曰:「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從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是踐,豈敢以至。」晉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

穆姬聞晉侯將至,以大子犖、弘與女簡、璧登台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絰逆,且告曰:「上天降災,使我兩君匪以玉帛相見,而以興戎。若晉君朝以入,則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則朝以死。唯君裁之。」乃舍諸靈台。

大夫請以入。公曰:「獲晉侯,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且晉人戚憂以重我,天地以要我。不圖晉憂,重其怒也;我食吾言,背天地也。重怒難任,背天不祥,必歸晉君。」公子縶曰:「不如殺之,無聚慝焉。」子桑曰:「歸之而質其大子,必得大成。晉未可滅而殺其君,只以成惡。且史佚有言曰:『無始禍,無怙亂,無重怒。』重怒難任,陵人不祥。」乃許晉平。

晉侯使郤乞告瑕呂飴甥,且召之。子金教之言曰:「朝國人而以君命賞,且告之曰:『孤雖歸,辱社稷矣。其卜貳圉也。』」眾皆哭。晉於是乎作爰田。呂甥曰:「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惠之至也。將若君何?」眾曰:「何為而可?」對曰:「征繕以輔孺子,諸侯聞之,喪君有君,群臣輯睦,甲兵益多,好我者勸,惡我者懼,庶有益乎!」眾說。晉於是乎作州兵。

初,晉獻公筮嫁伯姬於秦,遇《歸妹》之《睽》。史蘇占之曰:「不吉。其繇曰:『士刲羊,亦無亡也。女承筐,亦無貺也。西鄰責言,不可償也。《歸妹》之《睽》,猶無相也。』《震》之《離》,亦《離》之《震》,為雷為火。為嬴敗姬,車說其輹,火焚其旗,不利行師,敗於宗丘。《歸妹》《睽》孤,寇張之弧,侄其從姑,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明年其死於高梁之虛。」及惠公在秦,曰:「先君若從史蘇之占,吾不及此夫。」韓簡侍,曰:「龜,象也;筮,數也。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先君之敗德,乃可數乎?史蘇是占,勿從何益?《詩》曰:『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僔沓背憎,職競由人。』」

事情發生在驪姬陷害太子申生十一年之後。在這十一年中,晉國發生了不少事情。

太子申生死了,夷吾和重耳流亡國外了,驪姬的兒子奚齊終於成功地被立為了太子。後來,晉獻公死了,照理說,太子奚齊應該繼位成為下一任晉國國君。可是,晉國的貴族們卻不全是這麼想的。

奚齊很快就被刺殺,死時不過是個十一歲的孩子,隨即,準備接替奚齊的卓子(驪姬的妹妹為晉獻公生的那個兒子)也死在政變者的手裡。驪姬當初如此處心積慮,結果老公一死,靠山一倒,忽然彷彿牆倒眾人推一般,竟落了個悲慘收場。

這一來,不管是該死的還是不該死的,都死了,晉國的權力中心一片真空。這個時候,大家想起了當初流亡出去的那兩位公子——夷吾和重耳,該有個人回來當晉國的國君了。

回來當國君的是夷吾,他在鄰國國君秦穆公的支持下順利回國即位,是為晉惠公。算起來,秦穆公的老婆穆姬是晉國太子申生的親妹妹,秦國和晉國之間通婚不斷,所以後來才有了「秦晉之好」這個成語。

可晉惠公卻不大拿「秦晉之好」當一回事。他在即位之前許諾過要把河西五城送給秦國作為對秦國的報答。可屁股在王位上才一坐穩,立刻就反悔了,宣布割讓河西五城的許諾是不平等條約,馬上廢除!這可真把秦穆公氣得不輕。

晉惠公對外採取強硬立場,對內也不手軟,大力開展肅反運動,鎮壓國內反對派,白色恐怖一時間搞得人人自危。

也許是人怨惹了天怒,老天爺降下旱災,晉國鬧饑荒了。這可怎麼辦?

有人可能會一撇嘴:「這有什麼難辦的?搞地區封鎖、信息封鎖,堂堂晉國乃是中原大國,餓死幾百萬人不算什麼,對內保持住晉惠公的政權穩定,對外不墮凜凜然大國之風,這不就結了嘛!」

這確實是高招!可晉國的統治者當時還缺乏這種政治智慧,覺得大片大片地餓死人自己心裡不大落忍,於是決定向外國借糧。

可向哪國借呢?想來想去,也只有秦國了。

晉惠公也不顧當初因為對河西五城的毀約而和秦國鬧掰了的事了,拉下老臉來派出使者向秦國借糧。

秦穆公真是個活雷鋒,雖然心裡不高興,可轉念一想:晉國國君雖然是個白眼狼,可晉國的老百姓又沒招我、沒惹我,不能眼看著人家餓死呀!好吧,同意借糧!

秦國的地盤大體在今天的陝西,晉國的地盤大體在今天的山西,秦國的運糧船從雍城開到絳城,源源不斷,蔚為大觀。這一次規模空前的糧食大運輸,史稱「泛舟之役」。

風水輪流轉,到了下一年,晉國糧食大豐收,可秦國卻遭了饑荒。真是好人沒好報啊!

秦穆公倒不太著急,心想:「去年我援助了晉國那麼多糧食,今年我有麻煩了,請他們幫幫忙,想來他們是不會拒絕的吧?」

可秦穆公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晉惠公還真就白眼狼做到底了,不借糧!

這一回,不單是秦穆公,所有秦國人都氣壞了,新仇舊恨齊刷刷湧上心頭。到了這時候,事情只能以武力解決了。

秦穆公調動軍隊,準備東征。我們要知道,那年頭的國家大事最重要的無非兩類:祭祀和打仗,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前一個例子我們看到:連選老婆都得占卜呢,所以,像打仗這種大事就更得事先佔算占算了。

秦國的專業占卜師卜徒父出場了,他可沒用烏龜,而是直接用的《易經》。

算啊算,不知道是不是和我前邊講的演算法一樣,卜徒父一番演算完畢,笑呵呵地告訴秦穆公:「吉。涉河,侯車敗。」

秦穆公愣了一會兒:「你再說一遍,我怎麼只聽懂了頭一個字?」

卜徒父講解道:「乃大吉也,三敗必獲晉君。其卦遇《蠱》,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夫狐蠱,必其君也。《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歲雲秋矣,我落其實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實落材亡,不敗何待?」

——我得再把卜徒父的話來講解講解了。卜徒父最先說的那句「涉河,侯車敗」看上去像是卦爻辭,可遍查《周易》卻沒有這一句話。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般的看法是:「易」這東西在當年可不止一個版本。千百年一直流傳下來的這個版本叫做《周易》。在《周易》之前還曾有過兩個權威版本的「易」:一個叫《連山易》,一個叫《歸藏易》,主要流行於夏代和商代。而《周易》恐怕各地也有各地的不同——對於古書來說,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當時又沒有印刷術,交通又不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