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柏林

柏林

柏林的街道寬大,乾淨,倫敦巴黎都趕不上的;又因為不景氣,來往的車輛也顯得稀 些。在這兒走路,盡可以從容自在地呼吸空氣,不用張張望望躲躲閃閃。找路也頂容易,因 為街道大概是縱橫交切,少有「旁逸斜出」的。最大最闊的一條叫菩提樹下,柏林大學,國 家圖書館,新國家畫院,國家歌劇院都在這條街上。東頭接著博物院洲,大教堂,故宮;西 邊到著名的勃朗登堡門為止,長不到二里。過了那座門便是梯爾園,街道還是直伸下去—— 這一下可長了,三十七八里。勃朗登堡門和巴黎凱旋門一樣,也是紀功的。建築在十八世紀 末年,有點仿雅典奈昔克里司門的式樣。高六十六英尺,寬六十八碼半;兩邊各有六根多力 克式石柱子。頂上是站在駟馬車裡的勝利神像,雄偉莊嚴,表現出德意志國都的神采。那神 像在一八零七年被拿破崙當作勝利品帶走,但七年後便又讓德國的隊伍帶回來了。

從菩提樹下西去,一出這座門,立刻神氣清爽,眼前別有天地;那空闊,那望不到頭的 綠樹,便是梯爾園。這是柏林最大的公園,東西六里,南北約二里。地勢天然生得好,加上 樹種得非常巧妙,小湖小溪,或隱或顯,也安排的是地方。大道像輪子的輻,湊向軸心去。 道旁齊齊地排著蔥鬱的高樹;樹下有時候排著些白石雕像,在深綠的背景上越顯得潔白。小 道像樹葉上的脈絡,不知有多少。跟著道走,總有好地方,不辜負你。園子里花壇也不少。 羅森花壇是出名的一個,玫瑰最好。一座天然的圍牆,圓圓地繞著,上面密密地厚厚地長著 綠的小圓葉子;牆頂參差不齊。壇中有兩個小方池,滿飄著雪白的水蓮花,玲瓏地托在葉子 上,像惺忪的星眼。兩池之間是一個皇后的雕像;四周的花香花色好像她的供養。梯爾園人 工勝於天然。真正的天然卻又是一番境界。曾走過市外「新西區」的一座林子。稀疏的樹, 高而瘦的乾子,樹下隨意彎曲的路,簡直教人想到倪雲林的畫本。看著沒有多大,但走了兩 點鐘,卻還沒走柏林市內市外常看見運動員風的男人女人。女人大概都光著腳亮著胳膊,雄 赳赳地走著,可是並不和男人一樣。她們不像巴黎女人的苗條,也不像倫敦女人的拘謹,卻 是自然得好。有人說她們太粗,可是有股勁兒。司勃來河橫貫柏林市,河上有不少划船的 人。往往一男一女對坐著,男的只穿著游泳衣,也許赤著膊只穿短褲子。看的人絕不奇怪而 且有喝彩的。曾親見一個女大學生指著這樣劃著船的人說,「美啊!」讚美身體,讚美運 動,已成了他們的道德。星期六星期日上水邊野外看去,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誰都帶一點運動 員風。再進一步,便是所謂「自然運動」。大家索性不要那撈什子衣服,那才真是自然生活 了。這有一定地方,當然不會隨處見著。但書籍雜誌是容易買到的。也有這種電影。那些人 運動的姿勢很好看,很柔軟,有點兒像太極拳。在長天大海的背景上來這一套,確是美的, 和諧的。日前報上說德國當局要取締他們,看來未免有些個多事。

柏林重要的博物院集中在司勃來河中一個小洲上。這就叫做博物院洲。雖然叫做洲,因 為周圍陸地太多,河道幾乎擠得沒有了,加上十六道橋,走上去毫不覺得身在洲中。洲上總 共七個博物院,六個是通連著的。最奇偉的是勃嘉蒙(Pergamon)與近東古迹兩 個。勃嘉蒙在小亞細亞,是希臘的重要城市,就是現在的貝加瑪。柏林博物院團在那兒發 掘,掘出一座大享殿,是祭大神宙斯用的。這座殿是二千二百年前造的,規模宏壯,雕刻精 美。掘出的時候已經殘破;經學者苦心研究,知道原來是什麼樣子,便照著修補起來,安放 在一間特建的大屋子裡。屋子之大,讓人要怎麼看這座殿都成。屋頂滿是玻璃,讓光從上面 來,最均勻不過;牆是淡藍色,襯出這座白石的殿越發有神兒。殿是方鎖形,周圍都是愛翁 匿克式石柱,像是個廊子。當鎖口的地方,是若干層的台階兒。兩頭也有幾層,上面各有殿 基;殿基上,柱子下,便是那著名的「壁雕」。壁雕(Frieze)是希臘建築里特別的 裝飾;在狹長的石條子上半深淺地雕刻著些故事,嵌在牆壁中間。這種壁雕頗有名作。如現 存在不列顛博物院里的雅典巴昔農神殿的壁雕便是。這裡的是一百三十二碼長,有一部分已 經移到殿對面的牆上去。所刻的故事是奧靈匹亞諸神與地之諸子巨人們的戰爭。其中人物精 力飽滿,歷劫如生。另一間大屋裡安放著羅馬建築的殘跡。一是大三座門,上下兩層,上層 全為裝飾用。兩層各用六對哥林斯式的石柱,與門相間著,隔出略帶曲折的廊子。上層三座 門是實的,裡面各安著一尊雕像,全體整齊秀美之至。一是小神殿。兩樣都在第二世紀的時 候。

近東古迹院里的東西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年德國東方學會在巴比侖和亞述發掘出來 的。中間巴比侖的以色他門(IschtarGateway)最為壯麗。門建築在二千 五百年前奈補卡德乃沙王第二的手裡。門圈兒高三十九英尺,城垛兒四十九英尺,全用藍色 琺琅磚砌成。牆上浮雕著一對對的龍(與中國所謂龍不同)和牛,黃的白的相間著;上下兩 端和邊上也是這兩色的花紋。龍是巴比侖城隍馬得的聖物,牛是大神亞達的聖物。這些動物 的像稀疏地排列著,一面牆上只有兩行,犄角上只有一行;形狀也單純劃一。色彩在那藍的 地子上,卻非常之鮮明。看上去真像大幅緙絲的圖案似的。還有巴比侖王宮裡正殿的面牆, 是與以色他門同時做的,顏色鮮麗也一樣,只不過以植物圖案為主罷了。馬得祭道兩旁屈折 的牆基也用藍琺琅磚;上面卻雕著向前走的獅子。這個祭道直通以色他門,現在也修補好了 一小段,仍舊安在以色他門前面。另有一件模型,是整個兒的巴比侖城。這也可以慰情聊勝 無了。亞述巴先宮的面牆放在以色他門的對面,當然也是修補起來的:周圍正正的拱門,一 層層又細又密的柱子,在許多直線里透出秀氣。

新博物院第一層中央是一座廳。兩道寬闊而華麗的樓梯彷彿佔住了那間大屋子,但那間 屋子還是照樣地覺得大不可言。屋裡什麼都高大;迎著樓梯兩座複製的大雕像,兩邊牆上大 幅的歷史壁畫,一進門就讓人覺得萬千的氣象。德意志人的魄力,真有他們的。樓上本是雕 版陳列室,今年改作哥德展覽會。有哥德和他朋友們的像,他的畫,他的書的插圖等等。 《浮士德》的插圖最多,同一件事各人畫來趣味各別。樓下是埃及古物陳列室,大大小小的 「木乃伊」都有;小孩的也有。有些在頭部放著一塊板,板上畫著死者的面相;這是用熔蠟 畫的,畫法已失傳。這似乎是古人一件聰明的安排,讓千秋萬歲後,還能辨認他們的面影。 另有人種學博物院在別一條街上,分兩院。所藏既豐富,又多罕見的。第一院吐魯番的壁畫 最多。那些完好的真是妙莊嚴相;那些零碎的也古色古香。中國日本的東西不少,陳列得有 系統極了,中日人自己動手,怕也不過如此。第二院藏的日本的漆器與畫很好。史前的材料 都收在這院里。有三間屋專陳列一八七一到一八九零希利曼(HeinrichSchl ieman)發掘特羅衣(Troy)城所得的遺物。

故宮在博物院洲之北,一九二一年改為博物院,分歷史的工藝的兩部分。歷史的部分都 是王族用過的公私屋子。這些屋子每間一個樣子;屋頂,牆壁,地板,顏色,陳設,各有各 的格調。但輝煌精緻,是異曲同工的。有一間屋頂作穹隆形狀,藍地金星,儼然夜天的光 景。又一間張著一大塊傘形的綢子,像在遮著太陽。又一間用了「古絡錢」紋做全室的裝 飾。壁上或畫畫,或掛畫。地板用細木頭嵌成種種花樣,光滑無比。外國的宮殿外觀常不如 中國的宏麗,但裡邊裝飾的精美,我們卻斷乎不及。故宮西頭是皇儲舊邸。一九一九年因為 國家畫院的畫擁擠不堪,便將近代的作品挪到這兒,陳列在前邊的屋子裡。大部分是印象派 表現派,也有立體派。表現派是德國自己的畫派。原始的精神,狂熱的色調,粗野模糊的構 圖,你像在大野里大風裡大火里。有一件立體派的雕刻,是三個人像。雖然多是些三角形, 直線,可是一個有一個的神氣,彼此還互相照應,像真會說話一般。表現派的精神現在還多 多少少存在:柏林魏坦公司六月間有所謂「民眾藝術展覽會」,出售小件用具和玩物。玩物 里如小動物孩子頭之類,頗有些奇形怪狀,別具風趣的。還有展覽場六月間的展覽里,有一 部是剪貼畫。用顏色紙或布拼湊成形,安排在一塊地子上,一面加上些沙子等,教人有實體 之感,一面卻故意改變形體的比例與線條的曲直,力避寫實的手法。有些現代人大約「是」 要看了這種手藝才痛快的。

這一回展覽里有好些小家屋的模型,有大有小。大概造起來省錢;屋子裡空氣,光,太 陽都夠現代人用。沒有那些無用的裝飾,只看見橫豎的直線。用顏色,或用對照的顏色,教 人看一所屋子是「整個兒」,不零碎,不瑣屑。小家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