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就是這麼回事兒 清官是一塊官場的招牌

自古以來,官兒是被人討厭甚至痛恨的,但清官例外。人們對官員的痛恨度,幾乎跟對清官的喜愛度一樣,有的時候,甚至後者還超過前者。小說戲劇,清官為主角的公案題材是一大類,包公案、狄公案、海公案、施公案,演了又演,說了又說,幾百年,演不夠,說不完。尤其是包公,簡直被說成了神。上管天,下管地,晚上睡覺,還負責清理陰曹地府的冤屈。直到今天,包公的故事,被拍成電視,依舊走俏。討厭甚至痛恨官員的人們,其實離不開官兒的管,孔夫子三日無君,惶惶然如喪家之犬,國人一朝沒了官兒,真不知道怎樣生活。所以,最大的渴望,是自己的頭上,出現一個清官,青天大老爺,凡事都給做主。如果實在碰不到,一般來說,是自認倒霉,忍。實在忍不了,有人揭竿而起,就跟著造反,頭一件事,就是殺官戧官。多少年來,多少個朝代,這種載舟覆舟的周期反覆,沒完沒了。

做皇帝的,從理論上講,應該喜歡清官。所謂清官,清正廉潔,公正執法,維護的是皇家的天下,做皇帝的,怎麼能不高興呢?但是,但凡清官,都有一個毛病,直性子,喜歡直諫,給皇帝提意見,直通通地來。清朝的皇帝,費了好大的勁兒,揮舞文字獄的大棒,才算培養出來幾個不怎麼提意見的清官,比如于成龍和施綸(就是施公案的主角)。但是明朝皇帝,還沒這麼聰明,所以,明朝的海瑞,就很是刺頭。敢抬上棺材上書,直不楞登地數落皇帝的不是。居然對嘉靖皇帝說:「嘉靖嘉靖,家家皆凈。」都說中國人好面子,其實皇帝是當之無愧的冠軍。對於這樣不講情面的清官,皇帝沒法高興得起來。所以,實際上,皇帝真正喜歡的,不是清官。連唐太宗這樣的,能忍魏徵的直諫,也是不得已。絕大多數皇帝,圍著轉的,都是馬屁精。而馬屁精,幾乎無一例外都是貪官。

至於官場,不用說,也是排斥清官的。水至清則無魚,官兒清了,就沒有朋友了。雖然口號喊得響,每個人死前寫墓志銘,都喜歡說自己清廉。但千里做官,為的財。這個道理,幾千年顛撲不破。北宋的宋祁,生活極盡奢華,哥哥勸他:「還記不記得當年讀書時吃齏菜(姜蒜末)喝粥的日子?」宋祁說:「寄語相公,那時我們吃齏菜喝粥,是為了什麼?」宋祁說的是實話,自古以來,如果做官過的是寒苦的日子,有幾個人能甘之若飴呢?因此,官場上真的出了清官,同僚第一個反應,肯定以為這是個偽君子,第二個反應,是群起而攻之,擠兌得他清不下去。

其實,皇帝也好,官員也罷,大家心裡都明鏡似的。嘴上說得好聽,民為邦本,但天下畢竟是要靠官員來撐著,而官員的榮華富貴,也要靠皇帝的賜予。兩下無非互相利用,心照不宣,一個施恩,一個領受。但是,表面文章總得做,而且大作特作,沒有了道德的講究,王朝一個腳也立不住。一個朝代,總得有幾個清官做典型,樹立起來給老百姓看,讓他們多少有點盼頭。所以,真要出了清官,只要名聲在外,而且他自己也真的肯刻薄自己,還真就不能輕易給毀了。

明朝的海瑞,是一個實心眼的清官。真格的除了官俸之外,一個錢都不要。明朝實行的是低俸制,七品縣令,每年不過四十兩銀子,如果真的就靠這點銀子過日子,那一家大小,就過得跟貧民似的。海瑞做浙江淳安縣令的時候,還真的就過的貧民的日子,平時連個葷腥都不見,粗茶淡飯,給老母親過生日,才能買上兩斤肉。

按官場的規矩,這樣的縣令,其實是沒法做的。不打點上司,不應付過往官員,在官場怎麼混呢?親民之官,直接負責徵收錢糧,不孝敬上司,上司可怎麼發財呢?但是,不幸的是,海瑞這樣的形象,很早就傳了出去,人家自己都過的跟叫花子似的,上司和同僚,又怎麼好按常理來待他。所以,大家就只好當他是個怪物,淳安是個特區,有什麼事,一律繞行。當年浙江總督胡宗憲的公子出來招搖,到處打秋風,路過淳安,被海瑞給綁了,把敲來的銀錢給沒收,以冒充官親的名義,將胡公子送到胡宗憲那裡,胡宗憲也只能吃啞巴虧。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鄢懋卿,以高級監察官的身份,奉皇命到兩浙督查鹽政。所到之處,地方官馬屁拍得無比舒服。但還沒到淳安,就給海瑞擋了駕,鄢大人也就真的不敢來了。

在別人,這樣的事兒做上半個,都能掉腦袋,海瑞做了兩個,卻安然無恙。兩件事名聲傳出去,別的高官,避之唯恐不及,再也不會惹他了。然後就輪到他惹嘉靖皇帝了,即使惹了,無非進了監獄,也沒丟腦袋。

清官,是官場的招牌,也是皇帝給民眾的迷魂藥碗,只要不到最後關頭,是不會輕易砸了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