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王朝的戲裡春秋 假戲當真的故事

演戲的人,不能不投入,不投入戲就演不好。但是看戲的人,卻不能太投入,太投入了,就容易產生錯覺,把戲當真。按道理說,過去的老戲,都是象徵主義的,唱念做打,一通折騰,加上都是戲裝,跟現實中的人差距很大,一般來說,不容易產生錯亂——錯把戲中人跟演員混起來。倒是國外傳進來的話劇,當初叫文明戲,實景,實情,比較容易讓看戲的出現錯亂。

但是,這樣的事,在晚清的宮廷里,居然就是發生過。西太后弄過一次,不過,不是她太投入把戲裡戲外弄混了,而是這女人刻意想借題發揮,懲戒一下在軍機處當家的恭親王奕訢,借打演奸臣的演員,殺雞儆猴。但是,她的親兒子同治皇帝載淳,卻真的鬧了一次把現實和戲劇弄混的笑話。

那個時候,進宮伺候太后和皇帝演戲的,有個凈角名叫李永泉,外號溜子。此人功夫極棒,文武昆亂不擋,演什麼像什麼。即使紅遍天的譚鑫培,也要讓他三分。梨園行里,無人不知李溜子。有一次,李溜子進宮,給同治皇帝演曹操戲,不知為何,太后不在,只給皇帝一個人演。李溜子安心要露一手,非常賣力,宮裡管事的,都看呆了,覺得沒這麼好過。可是,演完之後,皇帝傳旨,看打四十。當時宮裡對太監行刑,都是用竹竿,所以,懲罰演戲的,也用竹竿。這玩意兒,如果真打的話,也是挺疼的,打多了,一樣遍體鱗傷。但是,當時同治還是個孩子,沒人太把他的話當真,打得不重。四十竿子打完,李溜子沒有趴在地上起不來,還能爬起來,走到皇帝面前謝恩。當時,皇帝一傳要打,在場的人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李溜子何以招禍。李溜子爬到皇帝面前謝恩,皇帝還口中念念有詞:「我讓你奸!看你還奸不奸了?」管事的大太監這才明白,李溜子為何挨的打。於是問了一句:「皇上為何事打他?」同治皇帝說:「因為他太奸。」管事的說:「皇上打錯了。他這是演戲,奸的是曹操,演什麼像什麼,是演戲的本分。」同治一聽,也是。說了句:「那朕錯怪他了?既然錯了,賞他吧。」管事的說:「賞多少啊?」同治說:「讓他自己說。」李溜子膽子大,說:「一竿子十兩吧。」同治也就答應了,四百兩銀子。就這樣,李溜子一下子弄了四百兩銀子,買房子置地,還買了兩隊駱駝。經此一番折騰,對唱戲心有餘悸,後來也就不怎麼唱了。這個故事,傳來傳去,有演繹的成分,但同治的錯亂,真的發生過。只是賞金可能沒那麼多,李溜子也未必敢要這麼多。同治皇帝載淳,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沒見過事,有此錯亂,並不奇怪。錯亂,只是不諳世事的他太投入的一種反應而已。

假戲當真的事,後來也有。據說電影演員陳強,當初演《白毛女》中的惡霸黃世仁,就差點被當兵的開槍打死。那一陣兒,如果演的是話劇,反面角色現場挨臭雞蛋,好像都是現成的。反右的時候,還有的劇團實在湊不齊右派名額,就把演反面角色的人頂了杠,說你既然演反派這樣的像,估計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戲裡戲外錯亂,對看戲人來說,原本就是一種移情,一時的糊塗。這樣的事兒,古代有,今天也還會有。客觀地說,這是對演員的嘉獎,因為演得好,才有這樣的效果。直到今天,人人都知道屏幕上演的,都不是真的,但是有些演員演一些比較邪惡的角色,電影也好,電視劇也罷,都會出現招人恨的效果。當然,這樣的恨,無害。也許還是一種特別的境界,入戲了。但是,如果出現錯亂的人手裡有權,這個權能福人禍人,那可就麻煩了。手裡有槍的,當場致人死命,手裡有權的,打人四十竿子。如果沒有管事的提醒,李溜子的打也許就白挨了,如果因此而喪命,也是沒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