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將的戰場誰做主 飛將軍李陵

飛將軍是漢代名將李廣的名號,但是,李廣的孫子李陵,也是飛將軍。李廣有三個兒子,俱是勇將。長子李當戶有個遺腹子李陵,從小弓馬嫻熟,不僅自己神射,麾下五千勇士,個個善射能打,兇悍難當。

漢武帝天漢二年,武帝再次發兵擊匈奴,用貳師將軍李廣利為帥。原本讓李陵做後勤,但李陵不肯,要獨當一面,自將麾下五千人,側擊匈奴。武帝說,獨當一面也不是不可以,但沒有馬給你了。李陵說,那我不騎馬也可以。於是,李陵帶上五千步卒,從居延關出發,行三十日,抵達淩稽山,與匈奴單于大隊人馬相遇。李陵一連跟匈奴主力輾轉接戰數十日,有時一日接戰數十次,殺敵萬餘,邊戰邊將匈奴引向漢地邊塞。儘管漢武帝對於李陵的行蹤是知道的,但援兵卻遲遲不見。最後只離邊塞百餘里處,李陵軍四面被圍,矢盡糧絕,但匈奴這邊,也沒了殲滅他的信心,打算退兵了。可是,在這個關頭,李陵部一個小軍官因為跟上司鬧矛盾,逃到敵營,向匈奴單于泄露了李陵軍隊矢盡糧絕,傷兵滿營,外無救援的內情。結果,李陵終於失敗,力竭被擒。全軍最後脫逃者,僅四百餘人。

說實在的,以步卒五千,抗匈奴人數萬鐵騎,能有這樣的戰績,在漢人與匈奴的戰爭史上,是僅見的。此前衛青、霍去病的戰績,都是以多勝少,以巨大的物質消耗為代價的。農耕人與游牧人之間,原本就有著體力、機動性和耐力的巨大差異,農耕人要想佔便宜,一般都得以多打少,靠自己巨大的人力、物質和武器優勢,才能將對手趕走。一邊是騎兵,一邊是步兵,一邊三萬多人,一邊五千人,這樣的對陣,能打成這樣,已經是奇蹟了。此次戰役,李廣利帶的三萬騎兵主力部隊,連匈奴的毛都沒摸到,李陵一介偏師,卻在跟敵人主力纏鬥。按道理,李廣利應該馬上回師馳援才是,即使李廣利不動作,漢武帝也應該派人增援。但是,漢武帝在李陵與敵苦鬥之際,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子抓來,看住,作為人質,防止李陵投降。

聽聞李陵沒有死節,落入敵手,漢武帝特別生氣。不久,又聽了一個謊信,說是李陵在教匈奴那邊的人如何對付漢兵,馬上就把李家人都給殺了,連他的老母親也沒放過。武帝周圍的大臣,都在說李陵的壞話,只有太史令司馬遷為李陵爭辯了幾句,說他提五千步卒,深入敵境,力敵數萬騎,矢盡道窮,才落入敵手,雖古之名將不過也。相比之下,貳師將軍李廣利率主力出征,則無功而返。結果,司馬遷落了個死罪,甘受宮刑,才免於一死。

貳師將軍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妃李夫人的哥哥。任用外戚為將,是漢武帝一貫的作派。此前的衛青、霍去病,是他命好,正好撞上兩個會用兵打仗的。現在這個小舅子李廣利,其實是個資質平平的庸才,皇帝讓他出征,不過是為了給他封侯拜相添加一點借口而已。無功而返,又怎麼可能問罪?司馬遷寫史,很有見識,但在政治上,卻是個書獃子,替李陵說話,何必要扯上李廣利?害得自己丟了命根子。

這邊的親人都被殺光,李陵也就只好在匈奴安家了。李陵深受匈奴單于的優待,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封他為右校王,日子過得不錯。但居匈奴二十餘年,從來沒有替匈奴算計過漢朝,更不消說領兵南下了。漢武帝死後,霍光和上官桀秉政,倆人當年都跟李陵有交情,遣使去想招李陵回來。李陵不肯,說了句:丈夫不能再辱。

其實,西漢的時候,要臣子一定死節的道德氛圍並未形成。當初漢武帝讓李陵做貳師將軍李廣利的後勤,其實有讓他為李廣利保駕的意思在裡面。李陵不識趣,一定要自己獨當一面。獨當一面,遇敵苦戰,戰到死,殺傷眾多,李陵固然可以得到死後的褒獎,但功勞卻一定要記在小舅子李廣利頭上。沒想到,李陵居然沒死,而且書獃子司馬遷,偏要把他跟寸功未建的李廣利相比。窗戶紙被捅破,李陵就只能變成叛徒,才能彰顯自家小舅子的偉大。這個冤案,就這樣坐實了。霍光和上官桀當然是明白人,知道裡面究竟是怎麼回事,但李陵蒙此大難,看透皇帝的嘴臉,現在回去沒事,誰知道以後怎樣?以後皇帝翻臉了,再次追究他的罪過,豈不是再辱?

必須提一句的是,李夫人死後,李廣利日子也不好過了,最後的結局,竟然也是投降匈奴,而且受到李陵的好朋友衛律的羞辱,自殺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