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官——上上下下地折騰 和珅的罪過

世人皆知,和珅是清朝第一號大貪官。人們甚至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當然,如果算上晚清,和珅是不是第一貪,還不好說。別人不講,單一個盛宣懷,就比和珅有錢。一個既做大官,又做掌管國有企業的官商的人,和珅怎麼比?

和珅被逮,是命里註定的。從來做皇帝的,老子的寵臣,多半是兒子的仇敵。老子越是牛,寵臣越是受寵,這份敵意就越是重。孔子說「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然而,把孝道掛在嘴上的皇帝們,幾乎個個對上一代的寵臣懷有不共戴天的惡感。只要老子一蹬腿,就迫不及待地一改為父之道,把父親信任的人幹掉。如果弗洛伊德見此,肯定大歡喜,以為這就是兒子的仇父情結的證據,沒有跑的。

嘉慶的老爹乾隆爺活得長,做皇帝以及太上皇的時間也長。和珅作為乾隆須臾不可離開的寵臣,倒不是沒有預見到自己以後的命運,也想著如何八面玲瓏,把後面的皇帝也打點好了。況且,儘管雍正以後清朝就實行了秘密建儲制度,但嘉慶的皇帝,是在老爹沒有死,升格為太上皇的情況下做的。雖然大權不在,但王朝下一個接班的是哪個,已經公開了。在這種情況下,和珅斷然沒有這個膽子,敢得罪嘉慶。為了討好嘉慶,他甚至冒險提前把乾隆立儲的消息透露給這個未來的主子(倒霉的是,這件事居然成為他的罪狀)。只是,兩姑之間難為婦。同時伺候兩個主子,實在難。一時半會兒看不到的,只能忽視小的,不能忽視老的。所以,即使沒有仇父情結,種下怨恨,也在所難免。

所以,乾隆一死,和珅必定跌倒。但跌倒的和珅,真正的罪名,其實不是貪腐,而是逾制和僭越。

不用說,問案者的傾向,來自當今皇帝。他就是要通過強調和珅的逾制和僭越,來突出這位父皇寵臣對父皇的不敬,從而伸張他懲罰奸臣的正當性。同時也堵了某些潛在的批評者的嘴——我不是不孝,而是為父找場子。當然,如果和珅真的逾制和僭越,從禮法上講,也的確罪過大於貪腐。好些人以為,帝制時代的御史,就是懲治貪腐的。其實不對,御史的首要使命,是矯正人們的非禮行為,進而遏制逾制和僭越,將不臣之心泯滅在萌芽里。

所以,我們看到,有關和珅案的審理,和珅的某些過失,比如紫禁城騎馬,大內裡面乘轎之類的事,都成了重大問題。乾隆重病之時,和珅跟人說話,談笑自若,也成了大逆不道。還有一條,就是和珅將一個出宮的宮女納為妾,似乎也很不像話。查抄和珅的家,抄出來一座楠木的房子,裡面有多寶閣及隔段樣式,都是模仿寧壽宮的,也成了逾制的大問題。甚至,抄家抄出來的金銀珠寶,不是追究其贓物的來源,而是強調它們比宮裡的還要多。比如,有極大的寶石宮裡都沒有,珍珠手串,和珅家有兩百多串,而宮裡只有六十餘。其實,這些事,都是欲加之罪。紫禁城騎馬乘轎,是乾隆特許的。至於談笑自若,這玩意兒哪裡有證據,人家這樣指控,你又能怎麼樣?楠木的房子,無非就是一個大傢具,那年頭傢具模仿宮裡是時髦,多寶閣跟宮裡一樣就有罪了,那麼桌子椅子呢?查一查,誰不都這樣,怎麼會扯到逾制上去了?

不過,和珅的態度卻是很好很配合。清朝所有的詔獄,案犯的態度沒有不好的。只要審案的人問到的,基本上都承認,即使有個別事項實在離譜,也就是輕輕辯解幾句,然後還要誠懇地說道,總之,是臣或者奴才糊塗、該死。當了階下囚的人都明白,到了這個份上,自己的腦袋肯定是保不住了。問案的,代表的是皇帝,面對皇帝,態度很重要。自家認罪態度好,興許還能保住家眷,如果一味實事求是,弄得不好,全家,甚至家族的人都會跟著遭殃。不過,一般來說,涉及貪腐的案子,凡是牽連到的人,大抵會被追究。皇帝也貪得很,贓銀能多追一點是一點,但唯獨和珅的案子不然。固然他宣稱,給他送錢的人多到不可記憶,但還是咬出來好些,好些大人物。不聽不知道,連福康安這樣傳說是乾隆私生子的重臣,也要拍和珅的馬屁,給他送大塊的寶石。一位鐵帽子王爺,在襲爵問題上有小麻煩,居然得送他大宅子。不過,行賄的人,無論大小,最後都沒有追究。顯然,嘉慶並沒有把揪出和珅看成本朝反貪腐鬥爭的一場勝利。他的本意,就是為了扳倒和珅,而且出師有名地扳倒他,扳倒,也就了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