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官——上上下下地折騰 馬周是個好同志

「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李賀的這幾句詩,說的是初唐馬周的故事。馬周是一個唐代的傳奇,一個平頭百姓,一個到處招人白眼的流浪漢,憑著一紙奏章,就平步青雲。此後這樣的好事,就基本上沒有了,讀書人若要官,科舉考試慢慢爬就是了。李賀原本是打算爬來著,但不幸的是他的老爹名諱中有個晉字,跟進士的進諧音,人說他為了避諱,不能考進士。李賀這樣的詩界鬼才,不考進士,讓他考什麼呢?所以,只好對馬周感慨系之了。

初唐之際,魏徵愛提意見,馬周也愛提意見。魏徵臨死,將所有奏章解集,打算傳之後世。而馬周臨死,將所有的奏章草稿付之一炬,說是不能留下來彰君之惡。難怪唐太宗那麼喜歡馬周,說是一天不見都想得慌。單從這一件事上看,馬周真是個好同志。

不過,馬周當初沒發跡的時候,卻是個不討人喜歡的傢伙。落拓不羈,經常因酒廢事。做州助教,一個芝麻綠豆大的教官,對講課不甚了了,每天沉在醉鄉里。經常被領導罵,罵煩了,馬周要個志氣,不為五斗米折腰,拂袖而去,離家出走。身無分文,又不肯賣苦力,走到哪兒,都討人嫌。曾被一個縣令大大地羞辱了一陣兒,大概是挨了一頓胖揍。急了,直奔長安而來,兩千多里路,就腿兒著去的。在長安邊上的新豐地方,客棧里的夥計,一個勁兒地招呼過往商販,理都不理他。馬周自己要了一斗八升酒,自斟自飲。

到了長安,設法混進中郎將常何家裡,做個門客,混口飯吃。此時,玄武門之變已經發生,李世民做了皇帝。初做皇帝的李世民,百廢待興,要臣子們全都上書,給他拿主意。常何是個武將,目不識丁,大犯其愁。馬周知道了,對常何說,這有什麼難的,交給我辦吧。常何恍然,原來家中還有這麼一塊料。於是,馬周替常何長篇大論,寫了應該如何如何的二十餘事。書上,皇帝還真的看了,別的都一般,就這個常何的二十餘事,幾乎事事都說到他心裡去了。心想,常何一個大老粗,怎麼能寫出這樣的東西呢?找來一問,常何是個老實人,告訴唐太宗李世民說,這是我家門客馬周起草的。

就這樣,馬周時來運轉,飛黃騰達。一直做到中書令,位備宰輔,死後得以配享帝廟。馬周死於糖尿病,古代謂之消渴病。病重之際,皇帝親自為其選良宅,找名醫。李世民親自為之調葯,太子李治親臨病榻伺候(象徵性的)。這樣的寵信,這樣的榮耀,真是到了頂了。

馬周的功勞,主要是建言。跟魏徵的聲色俱厲不同,馬周提的都是建設性意見,每個意見都很委婉,但都挺中肯。馬周的建言,主要有這麼幾個內容:一是勸李世民修養生息,別折騰;二是勸李世民別慣孩子,驕縱諸王;三勸李世民別以宗室勛臣為藩鎮,將兵在外。最要緊的有兩條,一是慎選州縣官,不要用武人對付;二是要唐太宗把唐高祖李淵的宮室好好修修,從城外挪到城裡,方便孝敬。

李家人一窩戰將,就是一軍閥團伙。馬上得天下,當然,得跟伙里的夥計們坐地分贓,武人做州縣官,順勢而然。但這樣的話,等於馬上得天下馬上治之,不及時轉型文治,這個天下必定坐不長久。李淵坐江山若干年,彎子沒轉過來,到了李世民這兒還不轉,麻煩大了。這個主意,切中要害,當然好。

其次,李世民的龍椅,是發動政變搶過來的。儘管上層的關隴集團,多有胡人血統,但面上還是要裝漢人。殺了自己的兄弟,逼得老子讓了位,這種事,好說不好聽,於儒家孝悌的大道理上,無論如何都有虧。對於李世民來說,當下的形勢,亟需一種基於孝道的補救。把自己老子從龍椅上逼走,是沒辦法的事兒,但將之遷往城外,卻是大失策。無論李世民孝與不孝,只要你還需要下面的臣民百姓講孝道,就是裝,也得裝個樣子。所以,馬周勸李世民把老爹搬回城裡,就近建宮殿居住,也好晨省昏定,早晚問候,實在是好主意。李世民其實自己也正在為此焦慮,窗戶紙一捅就破,李世民馬上心領神會,立即照辦。

馬周是個好同志,好就好在總是能提建設性意見,而且都提到某些關鍵點上,撓在癢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