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官——上上下下地折騰 儒官的正反兩面

西漢自武帝之後,儒風越來越熾。雖然獨尊儒術什麼的還只是個幌子,但公孫弘這樣的儒生畢竟可以做宰相了。混進幹部隊伍的儒生越來越多,並不限於做博士。只是,具體到統治術,還是秦政那一套,為政極為嚴苛。漢宣帝人稱中興之主,關起門來,王霸雜用,但卻想改改轍兒,讓統治多一點教化色彩。這種時候,韓延壽這樣的人登台了。

韓延壽不是儒生,但托自家老爹的福,一步登天,到朝廷做了官——諫大夫。韓延壽的爹爹當年是燕王劉旦的屬吏,為諫阻劉旦謀反被殺。後來有人說,這個人,簡直就是比干再世,應該起用他的後代,表彰他的事迹。於是,作為烈士後代,韓延壽就做官了。

韓延壽做了好些地方的太守,每到一處,講究的就兩個字——教化。他做潁川太守時,前任是趙廣漢,採用的是法家手段,鼓勵人們互相告訐。結果當地打小報告成風,人人自危。韓延壽想要改變風氣,無從下手。後來找來數十位當地有德望的老者,酒食款待,商議和睦親愛,消除積怨之道,介紹了一些儒家禮儀,要大家婚喪嫁娶遵行之。然後讓郡中的儒生,戴了皮帽子,下鄉主持禮儀。據說這一招還挺好使,風氣為之大變。後來調到東郡,他也是這樣,再加上開學校,禮聘賢士,表彰孝悌,讓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後來做到左馮翊太守——半個首都的長官,依舊如此。道上傳頌著許多他的事迹,令人感佩。有些事迹似乎是可信的。說他一次出行,隨行的騎吏遲到,他讓郡功曹懲罰之。後來因為一個門吏進諫,說這騎吏原本早到了,碰巧他爹來看他,為了迎接他爹,結果晚了一會兒。顯然,提倡儒術的太守,不能責罰一個孝子,於是,門吏和騎吏都受到了表彰。有的事迹則有點矯情。說他對待下屬,恩施甚厚而約誓明志,不許違規。哪個負約違規,他自己先痛切自責,把自己罵得跟孫子似的。結果那些負約違規的人,就後悔得拔刀自刺。韓延壽知道了,哭得稀里嘩啦的,厚葬其人。有的事迹則有點可疑。比如說他在左馮翊期間,一次巡行各縣,看見兄弟兩個在打官司爭田產。然後他就大悲痛,說是自己不能推行教化,導致骨肉爭產,實在慚愧。於是,稱病不干事了。害得一郡的官吏,都把自己捆了,跪在他的門前求他。爭產的兄弟聞之,也立刻羞愧得不行,立馬錶示不爭了,把田產讓給對方。於是韓延壽大喜,開門出來,跟大夥大吃一頓。共產主義道德由此大發揚,滿郡的人,都成雷鋒了。

這麼好的儒官,最後的下場居然是棄市——被處死陳列於市羞辱之。但這事還真不是因為碰上了昏君,而是他真的犯了事,大事。這事跟當時的另一位名臣有關,此人名叫蕭望之。蕭升任御史大夫,遺下的左馮翊太守,給了韓延壽。沒想到,蕭望之任御史大夫之後,麾下的御史查出韓延壽在東郡時,擅自花掉了官款一千萬有餘。此事為韓延壽聞之,馬上說蕭望之在左馮翊任上,也花掉了官款幾百萬,下令究治幾位蕭望之時代的舊吏,拷掠備至。蕭望之彈劾他的奏章未上,他彈劾蕭望之的奏章,已經到了皇帝那兒,並借京師長官之便,派人先把蕭望之看了起來。幸好,皇帝還比較明白,另派人調查,調查結果,蕭望之的事子虛烏有,而韓延壽的事則是真的。不僅是真的,這錢花得相當嚇人,韓延壽居然將之用在了擴軍上。徵召甲士騎士,廣置馬匹,而且大肆添置車馬上的飾物,還招了大批的鼓吹、歌者。沒事幹,點校軍隊,比照皇帝出來的架勢,擺排場,抖威風。軍旗獵獵,鼓角嗚嗚,刀槍蔽日,鎧甲鮮明,還有眾歌者唱歌。

漢朝制度,郡太守親自掌兵,但麾下的軍隊數量是一定的,不能擅自添加。動用郡中的公款,徵召軍隊,有造反的嫌疑。當然,韓延壽應該沒有反意,他花錢裝飾軍隊,無非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但這樣一來,又有了僭越之嫌。僭越和謀反,兩條犯了一條,就該誅九族了。幸好,皇帝看在他烈士之後的份上,只處罰了他一個人。

行刑的路上,鑒於他的好名聲,沿路給他送酒喝的人絡繹不絕,以至於他喝了差不多一石的酒。砍頭的時候,已經爛醉,沒有痛楚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