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任性枉稱帝 似是而非的「宮斗」事件

宮廷鬥爭哪個朝代都有,但主角大抵是爺們。若干小娘兒們切切嚓嚓,只是配戲的。事涉宮廷,明代有三大案,頭一個就是梃擊。案發之後,人們不約而同,都想到了宮鬥上去了。

事情是這樣的,萬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有個男子,拿著一根棗木梃,就是棗木棍,闖進了慈慶宮,擊傷守門者,隨後被幾個太監拿下。交給皇城御史審問,問了半天,只知道此人名叫張差,其餘就什麼都不知道了,反正人犯滿嘴胡言亂語的,嚴刑拷打,也是這樣。審問者只好以人犯瘋癲上報。但是,慈慶宮是神宗的太子朱常洛的住所,而圍繞太子的廢立,這些年朝野吵得一塌糊塗。朱常洛太子的名分,被拖了很久,才在神宗的母親干預下拿到。而明神宗朱翊鈞愛屋及烏,喜歡鄭貴妃生的皇三子朱常洵,也是禿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兒。所以,太子宮裡突然闖進來一位刺客,大家想都不用想,懷疑的矛頭,就指向了鄭貴妃和她的弟弟國泰頭上。

於是,換人再審,經過一番曲折,張差的口供里,有了鄭貴妃宮裡的太監龐保和劉成。說是這兩人許他幾畝地,給了他一根棍子,讓他進來打人的。但是提審這倆太監,倆人抵死不認,說根本沒這回事。不過,朝議洶洶,大家眾口一詞,已經斷定鄭貴妃就是指使者。

其實,這事挺蹊蹺的。你說是有人指使的刺客行兇吧,一個毫無武藝之人,拿著根棍子,這樣的刺客行刺,近乎兒戲。你要說沒人指使吧,這深宮裡面,防守甚嚴,一個漢子,拎著一個棗木棍,怎麼混進來的呢?宮裡門戶千重,一個從來沒有來過的人,怎麼就那麼巧,一闖就闖到太子宮裡去了呢?

然而,說是鄭貴妃所為,證據也相當牽強,僅僅是一個張差的口供,行刺太子,僅僅給幾畝地做報酬,也顯得不大合乎情理。是不是受了誘供,真都不好說。原本皇帝立哪個兒子為太子,基本是他自己的事兒。西周以後,所謂廢長立幼,廢嫡立庶,根本就無所謂。但是,明神宗朱翊鈞,本是個懦弱的皇帝。小的時候,諸事有能臣張居正做主,等到張居正死了,想要自己當家,發現腦子已經殘了,什麼事都辦不明白,於是消極抵抗,什麼事也不辦。長子朱常洛,本是他一時興起,探望母親之時,看上了一個母親身邊的宮女,衝動之下,辦了好事,珠胎暗結生下來的。他真正喜歡的,是鄭貴妃。喜歡哪個女人,就寵愛哪個女人生的孩子。所以,按神宗的意思,太子應該是朱常洵。然而,朝臣們偏偏就是不喜歡皇帝喜歡的女人,更不喜歡這個女人生的孩子。因此,朝野輿論,堅持要皇帝格守長幼有序的原則,立朱常洛而非常洵。加上神宗的母親李氏也是當年神宗父親一時興起,拉到床上的宮女,同病相憐,所以,朱常洛這個「都人」(宮女)之子,才得以做了太子。而神宗心愛的三子朱常洵,只能被封為福王,多加賞賜,到封地享福去了。腿腳不好的神宗,連自己家的事都做不了主,也的確窩囊到家了。

即便如此,朝臣們依然覺得太子的地位不穩。加上皇太后又死了,撐腰的後台沒了,誰知道鄭貴妃的耳邊風一吹,皇帝哪天就變卦了呢?正好趕上一個梃擊案,朝野起鬨,把個罪名死死給鄭貴妃釘上了。當然也怪神宗沒有應變之才,如果按皇城御史的說法,定案就結了,稀里糊塗,讓朝臣換人再審,麻煩大了。但是,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也只能將錯就錯。還好,太子朱常洛按照父皇的意思,不許株連,而且自己現身朝堂,說服不服氣的朝臣。最後,拿棍子亂闖的張差,被凌遲處死,兩位被牽扯進來的太監,也丟了性命。鄭貴妃還是好貴妃,父慈子孝,庶母守婦道,一家人和睦如初。宮斗,暫告一段落。

歷史上的好多大案,都是迷案。涉及宮廷,不迷都不成。好多的謎團,當時解不開,不僅因為破案手段有限,而且由於涉及的人太複雜,辦案人員碰不得。所以,留到今天,當事人都死光了,秘密爛到肚子里,無論如何,都解不開了。梃擊案,今天推測,當然有可能跟宮斗有關。但要謀刺太子,倒也未必。找個瘋子,領進宮來,嚇唬一下,讓太子知難而退,也是有可能的。當然,也有可能,這人就是一個瘋子,瘋跑,瘋闖,進了皇宮。皇宮守衛雖嚴,但歷史上亂七八糟的人混進來的事情,也不是沒有。王朝末年,法紀廢弛,皇宮亦然。但是,事兒只要出來,人們肯定要往宮鬥上想。這個國家,自古以來,就是陰謀論的園子,說是宮斗,人人都信,樂意信。就像清末的刺馬案,結案說是偶然事件,打死人都不信,人們講故事,編劇本,越說越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