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與崩潰下的歷史演變 三白飯與三毛飯

蘇東坡與劉貢父都是北宋有名的文人,性格相近,都喜歡開玩笑,所以關係特好。劉貢父名劉攽,在歷史上,以著史聞名,曾幫助司馬光編《資治通鑒》,持論甚正,但在生活中,卻是個活寶。

劉貢父跟王安石為舊交。一日,劉貢父去王安石處,主人不在,發現案頭有草稿一篇,是王安石論兵之稿。貢父有過目成誦之能,默誦一遍,大體記得。轉過頭來,隔日兩人再見,王安石問,近來有何著述?貢父回答,在寫兵論。乃將王安石草稿複述一遍。王安石大窘,默默地將自己的草稿撕掉。他斷沒有想到,劉說的,就是自己寫的東西。

王安石做了參知政事(副丞相),周圍拍馬出主意的漸多,有人建議,若將梁山八百里水泊改造成為稻田,將是大美事。王安石聽了,很高興,但轉念一想又問:「那水泊里的水怎麼辦呢?」劉貢父插話:「在旁邊再挖一個大水泊盛起來就是。」

王安石官做大了,劉貢父老是這樣說話,關係慢慢就疏遠了。但劉貢父跟蘇東坡,依舊親昵。兩人經常互相請飯,詩酒唱和,無日無之。有一天,蘇東坡跟劉貢父說,當年我和弟弟蘇轍在蜀中讀書之時,每日吃三白飯,感覺特好,不相信人間還有什麼其他的美味。劉貢父問:「什麼叫作三白飯?」蘇軾答:「一撮鹽,一碟生的白蘿蔔,一碗白米飯。」劉貢父大笑。

過了兩天,一封請柬到了蘇府,劉貢父說要請吃飯,請柬上,把三個白字疊一起,說就是請吃這個飯。蘇東坡當日吹過,也就忘了,沒想到劉是在尋他開心,於是欣然赴宴。到了劉府,只見案子上只擺了鹽、蘿蔔和白米飯。這才明白劉貢父是在戲弄他。既然來了,哪有不吃之理,兩人風捲殘雲,把三白飯吃了個乾淨。臨上馬時,蘇對劉貢父說:「明天我請你吃三毛飯。」

劉貢父捉摸了一夜,也沒弄明白三毛飯會是什麼樣子。第二天赴宴,到了蘇府,見案子上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蘇東坡也不著急上菜,只跟劉貢父閑聊,一杯茶、一杯茶上著,就是不提吃飯的事兒。劉貢父急了,說:「我都餓了,趕緊上飯吧。」蘇東坡說:「不急,好飯不怕晚。」如是者三,劉貢父實在忍不住了,跳起來大叫:「你到底是給不給吃呀!」蘇東坡這才慢騰騰地說道:「對呀,三毛飯——鹽也毛,蘿蔔也毛,白米飯也毛。」當時的俗語,管「沒」叫「毛」,就如同今日網上,管「沒」叫「木」一樣。劉貢父聞言大笑,說:「早知道你要報復我,但不知道居然是這樣設計的。」

文人之間,互尋開心,是個樂子。說明宋代的文人,精神狀態還真是不錯。文人逸事,是文人生活中的鹽,沒有了鹽,生活就剩下了白飯,人是死不了,但精氣神可就差多了。五代十國,文人被武人欺凌,一文莫名,除了境遇好一點兒的南唐,別的地方,什麼逸事都沒有。大家都在忙著跟在武人後面做應聲蟲,一個倒了,趕緊吹捧另一個。有時候應聲蟲都不好做,話說不對,或者武人沒聽懂誤會了,腦袋就會搬家。像馮道這樣的四朝元老,每次改朝換代都活得好好的,真叫功夫。

宋代的皇帝,其實對臣子特別不放心,特別猜忌。但卻絕少殺士大夫,官員犯了錯,只要你是科舉出身,哪怕很重的罪,頂多流放拉倒。文字獄也不是沒有,但真要因言而殺人,皇帝自己就覺得不對勁。王安石變法期間,抓了若干誹謗新法的官員,最後一個沒殺。即使這樣,士大夫的輿論已經很不高興了。變法不得人心,跟這事也大有干係。

宋代皇帝的寬容,造就了士大夫寬鬆的生態。而士大夫心情愉快,也就造成了文化的繁榮。就國力而論,漢唐並稱盛世,就文化論,唐宋應該並稱盛世。一個總是對外直不起腰桿的朝代,卻能有如此燦爛的文化創造,原因只有兩個,一個是發達的市場,一個是寬鬆的文人氛圍。

劉貢父晚年得了重病,鼻樑塌落。一個風雅的文人,當然對自己的容貌很在意。可蘇東坡沒有放過他,嘲笑說:「安得猛士,為我守鼻樑!」劉貢父聞之,大不高興,因為,他離死不遠了。兩個開了一輩子玩笑的老朋友,到了暮歲,劉貢父開不起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