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在義與利之外 職業和事業

在人生中,職業和事業都是重要的。大抵而論,職業關係到生存,事業關係到生存的意義。在現實生活中,兩者的關係十分複雜,從重合到分離、背離以至於根本衝突,種種情形都可能存在。人們常常視職業與事業的一致為幸運,有時候,兩者的分離也會是一種自覺的選擇,例如斯賓諾莎為了保證以哲學為事業,寧願以磨鏡片為職業。因此,事情最後也許可以歸結為一個人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事業,如果沒有,所謂事業與職業的關係問題就不存在;如果有,這個關係問題也就有了答案。

怎樣確定一個職業是否適合自己?我認為應該符合三個條件:第一,有強烈的興趣,甚至到了不給錢也一定要乾的程度;第二,有明晰的意義感,確信自己的生命價值藉此得到了實現;第三,能夠靠它養活自己。

你做一項工作,只是為了謀生,對它並不喜歡,這項工作就只是你的職業。你做一項工作,只是因為喜歡,並不在乎它能否帶來利益,這項工作就是你的事業。

最理想的情形是,事業和職業一致,做喜歡的事並能以之謀生。其次好的是,二者分離,業餘做喜歡的事。最糟糕的是,根本沒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

我相信,從理論上說,每一個人的稟賦和能力的基本性質是早已確定的,因此,在這個世界上必定有一種最適合他的事業,一個最適合他的領域。當然,在實踐中,他能否找到這個領域,從事這種事業,不免會受客觀情勢的制約。但是,自己應該有一種自覺,盡量縮短尋找的過程。在人生的一定階段上,一個人必須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到底想要什麼。

人的能力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智力的一般品質,即是否養成了智力活動的興趣和習慣,是否愛動腦子和善動腦子。第二個層次是個體的特殊稟賦,由基因或者說先天的生理、心理特性決定,因而具備在某個特定領域發展的潛在優勢。前者好,後者才會顯示出來,這是鐵的規律,一個智力遲鈍的人是永遠不可能發現自己有什麼特殊稟賦的。首先讓自己的一般智力品質發育得好,在此基礎上找到最適合自己特殊稟賦的領域,使自己最好的能力得到最好的運用和發展,我稱之為事業。

現在許多年輕人對職業不滿意,然而,可悲的是,真給了他們選擇的自由,他們只有一個標準,除了掙錢多一些、謀生得好一些之外,就不知道要什麼了。

事業是精神性追求與社會性勞動的統一,精神性追求是其內涵和靈魂,社會性勞動是其形式和軀殼,二者不可缺一。

所以,一個僅僅為了名利而從政、經商、寫書的人,無論他在社會上獲得了怎樣的成功,都不能說他有事業。

所以,一個不把自己的理想、思考、感悟體現為某種社會價值的人,無論他內心多麼真誠,也不能說他有事業。

一個不知對自己的人生負有什麼責任的人,甚至無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責任是什麼。許多人對責任的關係是完全被動的,他們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視為自己的責任,不是出於自覺的選擇,而是由於習慣、時尚、輿論等原因。譬如說,有的人把偶然卻又長期從事的某一職業當作了自己的責任,從不嘗試去擁有真正適合自己本性的事業。有的人看見別人發財和揮霍,便覺得自己也有責任拚命掙錢花錢。有的人十分看重別人尤其是上司對自己的評價,謹小慎微地為這種評價而活著。由於他們不曾認真地想過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麼,在責任問題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愛情與事業,人生的兩大追求,其實質為一,均是自我確認的方式。愛情是通過某一異性的承認來確認自身的價值,事業是通過社會的承認來確認自身的價值。

在人類一切事業中,情感都是原動力,而理智則有時是制動器,有時是執行者。或者說,情感提供原材料,理智則做出取捨,進行加工。世上絕不存在單憑理智就能夠成就的事業。

所以,無論哪一領域的天才,都必是具有某種強烈情感的人。區別只在於,由於理智加工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對作為原材料的情感,我們從其產品上或者容易認出,或者不容易認出罷了。

人類歷史上的一切優秀者,不管是哪一領域的,必是對世界和人生有自己廣闊的思考和獨特的理解的人。一個人只有小聰明而沒有大智慧,卻做成了大事業,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都不曾有過。

對於我來說,人生即事業,除了人生,我別無事業。我的事業就是要窮盡人生的一切可能性。這是一個肯定無望但極有誘惑力的事業。

賺不到錢也干,才是真正幹事業,包括——經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