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有愛心的人有福了 美的享受

創世的第一日,上帝首先創造的是光。「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你看,在上帝眼裡,光是好的而不是有用的,他創造世界根據的是趣味而不是功利。這對於審美的世界觀是何等有力的一個譬喻。

每個人都睜著眼睛,但不等於每個人都在看世界。許多人幾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們只聽別人說,他們看到的世界永遠是別人說的樣子。人們在人云亦云中視而不見,世界就成了一個雷同的模式。一個人真正用自己的眼睛看,就會看見那些不能用模式概括的東西,看見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

人活在世上,真正有意義的事情是看。看使人區別於動物。動物只是吃喝,它們不看與維持生存無關的事物。動物只是交配,它們不看愛侶眼中的火花和臉上的漣漪。人不但看世間萬物和人間百象,而且看這一切背後的意蘊,於是有了藝術、哲學和宗教。

在孩子眼裡,世界充滿著謎語。可是,成人常常用千篇一律的謎底殺死了許多美麗的謎語。這個世界被孩子好奇的眼光照耀得色彩絢麗,卻在成人洞察一切的眼睛注視下蒼白失色了。

「詩意地理解生活」,這是我們從童年和少年時代得到的最可貴的禮物,可惜的是多數人丟失了這件禮物。也許是不可避免的,匆忙的現實生活迫使我們把事物簡單化、圖式化,無暇感受種種細微差別。概念取代了感覺,我們很少看、聽和體驗。唯有少數人沒有失去童年的清新直覺和少年的微妙心態,這少數人就成了藝術家。

看並且驚喜,這就是藝術,一切藝術都存在於感覺和心情的這種直接性中。不過,藝術並不因此而易逝,相反,當藝術家為我們提供一種新的看、新的感覺時,同時也就為我們開啟了一個新的卻又永存的 世界。

也許新鮮感大多憑藉遺忘。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的所有感覺都琢磨透並且牢記在心,不久之後他就會發現世上沒有新鮮東西了。

藝術家是最健忘的人,他眼中的世界永遠新鮮。

藝術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正因為不結果實更顯出它的美來,它是以美為目的本身的自為的美。

當心中強烈的情感無法排遣時,藝術就誕生了。

詩是找回那看世界的第一瞥。詩解除了因熟視無睹而產生的惰性,使平凡的事物回覆到它新奇的初生狀態。

每當我在燈下清點我的詩的積蓄時,我的心是多麼平靜,平靜得不像詩人。

我是我的感覺的守財奴。

世上本無奇蹟,但世界並不因此而失去了魅力。我甚至相信,人最接近上帝的時刻不是在上帝向人顯示奇蹟的時候,而是在人認識到世上並無奇蹟仍然對世界的美麗感到驚奇的時候。

美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看見了美的人不會去爭論這種愚蠢的問題。在精神的國度里,一切發現同時都是創造,一切收穫同時都是奉獻。那些從百花中采蜜的蜂兒,它們同時也向世界貢獻了蜜。

花的蓓蕾,樹的新芽,壁上搖曳的光影,手的輕柔的觸摸……它們會使人的感官達于敏銳的極致,似乎包含著無窮的意味。

相反,繁花錦簇,光天化日,熱烈擁抱,真所謂信息爆炸,但感官麻痹了,意味喪失了。

「奈此良夜何!」——不但良夜,一切太美的事物都會使人感到無奈:這麼美,叫人如何是好!

我們可以從書本和課堂上學到知識,可是,無論誰都無法向我們傳授智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