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可持續的快樂 兩種快樂的比較

物質帶來的快樂終歸是有限的,只有精神的快樂才能是無限的。

遺憾的是,現在的人們都在拚命追求有限的快樂,甘願捨棄無限的快樂,結果普遍活得不快樂。

快樂更多地依賴於精神而非物質,這個道理一點也不深奧,任何一個品嘗過兩種快樂的人都可以憑自身的體驗予以證明,那些沉湎於物質快樂而不知精神快樂為何物的人也可以憑自己的空虛予以證明。

肉體需要有它的極限,超出此上的都是精神需要。奢侈、揮霍、排場、虛榮都不是直接的肉體享受,而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當然是比較低級的滿足。一個人在肉體需要得到了滿足之後,他的剩餘精力必然要投向對精神需要的追求,而精神需要有高低之分,由此鑒別出人的靈魂的質量。

正是與精神的快樂相比較,物質所能帶來的快樂顯出了它的有限,而唯有精神的快樂才能是無限的。因此,智者的共同特點是:一方面,因為看清了物質快樂的有限,最少的物質就能使他們滿足;另一方面,因為渴望無限的精神快樂,再多的物質也不能使他們滿足。

有的人始終在物質的層面上追求,無論得到了多少物質,仍然感到空虛,於是更熱切地追求,然而空虛依舊,這是怎麼回事呢?我想,對於這種情況,也許不可簡單地斥為慾壑難填了事。一個可能的情況是,他們不知道空虛的原因,在試圖解決時用力用錯了方向。其實,是靈魂感到了空虛,而靈魂的空虛是再多的物質也填補不了的。人人都有一個靈魂,但並非人人都意識到自己靈魂的存在,而感到空虛恰恰是發現靈魂的一個契機。因此,我的勸告是,你不要逃避空虛,而要直面空虛,從而改變用力的方向,開啟精神層面上的追求。否則,你通過追求物質來逃避空虛,既然這空虛是在你的靈魂里,你怎麼逃避得了呢?

為了抵禦世間的誘惑,積極的辦法不是壓抑低級慾望,而是喚醒、發展和滿足高級慾望。我所說的高級慾望指人的精神需要,它也是人性的組成部分。人一旦品嘗到和陶醉於更高的快樂,面對形形色色的較低快樂的誘惑自然就有了「定力」。最好的東西你既然已經得到,你對那些次好的東西也就不會特別在乎了。

對於飢餓者,肚子最重要,腦子不得不為肚子服務。吃飽了,肚子力最不重要,腦子就應該為心靈工作了。人生在世,首先必須解決生存問題,生存問題基本解決了,精神價值就應該成為主要目標。如果仍盯著肚子以及肚子的延伸,腦子只圍著錢財轉動,正表明缺少了人之為人的最重要的「器官」——心靈,因此枉為了人。民族也是如此。其情形當然比個人複雜,因為面對的是全體人民的生存問題,而如何保證其公平地解決,一開始就必須貫穿民主、正義、人權等精神價值的指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