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7從地點到空間:製造巨大的差異

地理已死!

對於那些高聲疾呼電子化和遠程通訊的人來說,這一聲明已經顯得俗套。隨著跨國界廉價通訊技術的普及,距離、地產,地理已經顯得無關緊要。但事實上,這一言論只對了一半。

地域仍然重要,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這樣的。但是,新經濟在「空間」,而非地域中運作,而且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商業交易將向新空間轉移。

地理以及地產將一直存在,保持真實。城市愈加繁榮,例如荒地或者迷人依山小鎮的特殊地區只會一直增值。

愛開玩笑的管理大師湯姆·彼得斯喜歡嚇唬被沖昏頭腦的美國CEO,「想想亞洲、拉美、東歐吧!那裡的人聰明、反應快、又廉價,而且他們離你這麼近,只需八分之一秒就能聯繫上,他們是你最可怕的噩夢!」八分之一秒是任何信號從地球一端抵達另一端所需的最長時間。在那些地方,飢餓的競爭者能夠以更便宜的價格,完成任何你能做到的事,而且他們中大多數是八分之一秒之遙。簡言之,彼得斯斷言距離已成為偽命題,全球化趨勢勢在必行。

通報完壞消息,好消息是,那些千里之外的競爭者永遠不會比八分之一秒更近。對於人生中許多事情來說,那可是無法逾越的距離。比如,一個吻,一場體育比賽,或者嗅一朵花的香氣。製作多人在線科幻遊戲的初創企業意識到,光纖傳輸所致的延遲會導致遊戲即時性的缺失。這個顯而易見的鴻溝在某些場景下不會產生影響,比如說網上訂書,或者查看天氣預報,但是生命中許多細節的親密性與自發性可以毀於八分之一秒。因此,在真實情境下面對面的接觸無可取代。隨著網路通訊速度的加快,空中旅行也會陡增。因此,城市將以無延遲的特性永存,那裡不存在八分之一秒延遲的問題。

人們佔據場所,但經濟將佔據越來越多的空間。

一個地點由四個維度界定。兩個物件如果相鄰,則代表它們在四個坐標中相近,它們分別是:上-下,左-右,前-後(x,y,z)以及時間。物理地點如此豐富多彩(儘管我們很多時候沒有完全意識到這點),但它限制了不同事物在其中產生的關聯。一個地方的人只能與固定數目,並且少量臨近自己的人進行互動。一個事物只能接觸相對較近的其他事物。

然而,空間不同於地點。空間是一個電子化創造出的環境。越來越多的經濟活動發生於此。與地點不同的是,空間擁有無限緯度。不同對象(包括人,事物,中介,碎片,節點等等)可以以上千種方式、上千種方向相鄰。一個存在於電子空間中的人可以同時與上千萬人交流,或者在一個遊戲中與兩萬其他玩家互動,這些都是物理環境中不可能實現的。一輛汽車可以通過上百種方式與幾公里外擁堵中的汽車、環境監控系統、衛星定位天線、收費站或者汽車廠家的發動機能效中心相連。在物理環境中,一輛車只能與前後保險杠相鄰的車互動。

通訊技術的發明使有機體成為不可思議的物體,就像網路使基於地點的公司變成不可思議的空間。

空間並不受遠近程度的限制。空間的優勢不在於非地理的虛擬性,而是更多地根植於它們無限地吸納連接與關係的能力。通過信息通路,網路空間能夠將各種節點、緯度、關係與互動彼此相連,而並不局限於那些物理空間上相鄰的事物。

空間(space)這個在英語中常見的後綴,是信息空間(cyberspace)的縮寫,指代使人身臨其境的電子空間。但是這個詞的源頭更為深遠。空間的技術性概念源自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科學家利用空間來形容複雜的系統。極端複雜的空間擁有獨特的動態。因此,空間一詞在形容模糊或無限的網路構造時尤為適宜。由上億實體和中介(目前網路已經包括了十萬多個攝像頭)組成的網路在「高維數」中運作,正如數學家所說的,它呼應了嶄新的動態。隨著電子環境的不斷延展,地域的影響力減弱,空間的影響力增加。經濟滲透進各個網路媒介,傳統的交易市場轉換成為概念性的虛擬市場(marketspace)。

網路經濟從地區到空間。

在高緯度新型空間的範疇中,網路經濟展現出以下特性。

◎不可同日而語的「大規模」

◎高強度聚合

◎同儕權威

◎再中介化

工業經濟使消費者需要的所有產品近在咫尺。如果你想吃香蕉,你需要藉助許多中介機構,把水果從宏都拉斯的種植園轉移到你的廚房中。連接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是一系列編輯、銀行家、印刷廠、批發商、零售商以及書店。連接病患與優質醫療服務之間的是醫生、護士、保險公司以及醫院員工。在你和你朝思暮想的車子之間是一系列礦工、熔煉工、工程師、製造商、鐵路調車場、展示中心以及銷售人員。每一個中介都將產品或服務傳遞到下一步。一些完成產品的製造(例如汽車工程師),一些提供定製化服務(例如醫院員工),還有一些簡單地運送產品(例如運香蕉的船)。在商業理論中,這條路線被稱為價值鏈。

在價值鏈中,每個中間環節都會為產品增值,證明最終產品的溢價是值得的。公司互相競爭,擠入價值鏈中,然後試圖越來越多地控制鏈條上的環節。電腦與網路通訊出現初期產生的效果是,他們顛覆了傳統的價值鏈,引起行業的警覺。未來主義者保羅·薩夫(Paul Sao)把新經濟體催生的多種互動稱為「從價值鏈到價值網」的轉移。

在網路的虛擬市場中,價值順著網路移動

許多經典的價值鏈中充斥著中介,它們負責分銷完整的產品或服務。舉個香蕉批發商的例子。儘管它們經營的是實體產品的生意,常常需要以高成本把香蕉儲存到庫房,但它們對消費者產生的主要價值是信息價值。理論上說,將包裝好的、小批量的香蕉直接運送到家中能夠跳過中介,從而降低成本。你只要每周向位於宏都拉斯的種植園訂購一小捆香蕉,他們就可以直接把香蕉寄給你。但是,要想高效率地做到這一點,能夠實現以下目的網路技術必不可少:a)找到你中意的種植園b)在適當時間找到合適的香蕉c)如果首選種植園的香蕉還未成熟,就需要轉向另一家合作種植園d)跟蹤你的小型應付賬款e)與上百萬種例外和事故的可能性打交道,因為在這麼複雜的系統中,任何事都可能發生。

工業時代的技術無法實現上述設想,因此批發商系統替代了網路信息。本地的農產品攤販收集訂貨信息,然後將收集到的請求轉送給農民合作社的中介,它們繼而將訂貨信息分送種植園。你的個人訂貨信息淹沒在眾多訂貨信息的汪洋中,在系統中全然無法體現。香蕉要想回到你手上,只需沿著鏈條的反方向移動。消費者信息不完善時只能被儲存在倉庫中。

像香蕉這樣的產品,如果想跳過這條產業鏈,或許需要很長時間。但是其他價格更高,而且沒有那麼笨重的食品則可以利用這種方式購買。城裡的美食愛好者可以直接聯繫農夫,購買例如特級咖啡,正宗楓糖糖漿或者有機牛肉這類產品,只須利用郵局或快遞服務送貨,免除了中間涉及的批發或零售渠道。美食家可以利用網站或直接郵寄目錄直接從種植者手中購買產品,將傳統中介置之度外。

銀行業在置換中介方面打響了頭炮。他們相當英明地發現,隨著信息技術滲透進銀行業,行業監管越來越寬鬆,人們似乎不再需要銀行了,至少不需要那些官僚化的大型中介組織。你可以輕鬆地在西爾斯百貨獲得貸款,利用共同基金獲得高額利息,從自動取款機獲得更便捷的服務。許多銀行業者哭喊,銀行體系正經歷著「去中介化」,尤其是社區銀行,每周都有一家銀行的分行關門。

隨著商業行為向知識與信息轉移,去中介化迎來了經濟中的成熟時機。那麼,數字時代的產物,例如音樂CD和新聞報道,為何要捨近求遠,而不直接把產品投遞到消費者手中?最近馬特·德拉吉 的走紅使人們確信,網路逐漸摒棄了中間環節。德拉吉原本是一名在好萊塢播報八卦新聞的無名小卒,後來他將獨家的內部消息從家裡電腦發送給越來越多跟隨他的讀者,收穫了全國性的讀者群以及全國聞名的個人品牌。

不論已經成名或者尚未成名的樂隊都在嘗試著音樂界經歷的顛覆。從錄製音樂,存放入庫,長途跋涉地運到另一個地方,擺放到貨架上,然後絞盡腦汁地奪取音樂店中最惹人注意的展位,這一系列繁瑣的流程似乎隨著網路技術的出現失去意義,因為網路能夠將音樂直接並快速地送至粉絲手中。在萬能的網路中,沒有中介就意味著沒有煩惱。

然而目前來看,去中介化趨勢比實際上顯得突出,並投射下來一片陰影。零售商陷入一片恐慌。如果每個人都能上網,直接對比冰箱製造商提供的不同售價,那麼商店還能撈到什麼好處?如果每個人都能直接從製片廠訂購影片,那麼當地的錄音店還有何用?如果每個人都能在線點播五千種節目,那麼NBC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