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北京記憶 記北大1930年入學考試

1930年,我高中畢業。當時山東只有一個高中,就是桿石橋山東省立高中,文理都有,畢業生大概有七八十個人。除少數外,大概都要進京趕考的。我之所謂「京」是一個形象的說法,就是指的北京,當時還叫「北平」。山東有一所大學——山東大學,但是名聲不顯赫,同北京的北大、清華無法並提。所以,絕大部分高中畢業生都進京趕考。

當時北平的大學很多。除了北大、清華以外,我能記得來的還有朝陽大學、中國大學、郁文大學、平民大學、輔仁大學、燕京大學等。還有一些只有校名,沒有校址的大學,校名也記不清楚了。

有的同學大概覺得自己底氣不足,報了五六個大學的名。報名費每校三元,有幾千學生報名,對學校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我本來是一個上不得台盤的人,新育小學畢業就沒有勇氣報考一中。但是,高中一年級時碰巧受到了王壽彭狀元的獎勵。於是虛榮心起了作用:既然上去,就不能下來!結果三年高中,六次考試,我考了六個第一名。心中不禁「狂」了起來。我到了北平,只報了兩個學校:北大與清華。結果兩校都錄取了我。經過反覆的思考,我棄北大而取清華。後來證明我這個判斷是正確的。否則我就不會有留德十年。沒有留德十年,我以後走的道路會是完全不同的。

那一年的入學考試,北大就在沙灘,清華因為離城太遠,借了北大的三院做考場。清華的考試平平常常,沒有什麼特異之處。北大則極有特色,至今憶念難忘。首先是國文題就令人望而生畏,題目是「何謂科學方法?試分析評論之」。又要「分析」,又要「評論之」,這究竟是考學生什麼呢?我哪裡懂什麼「科學方法」。幸而在高中讀過一年邏輯,遂將邏輯的內容拼拼湊湊,寫成了一篇答卷,洋洋洒洒,頗有一點神氣。北大英文考試也有特點。每年必出一首舊詩詞,令考生譯成英文。那一年出的是「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所有的科目都考完以後,又忽然臨時加試一場英文dictation。一個人在上面念,讓考生整個記錄下來。這玩意兒我們山東可沒有搞。我因為英文單詞記得多,整個故事我聽得懂,大概是英文《伊索寓言》一類書籍抄來的罷。總起來,我都寫了下來。倉皇中把suffer寫成了safer。

我們山東趕考的書生們經過了這幾大災難才彷彿井蛙從井中躍出,大開了眼界,了解到了山東中學教育水平是相當低的。

2003年9月28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