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未來 麥克盧漢誕辰100年

7月30日是馬歇爾·麥克盧漢誕辰100年。如果他還在世,會做些什麼呢?和公眾進行簡短的聚會?或是重新刊發《花花公子》1969年的那段採訪?

對於麥克盧漢的激昂演說,我從未厭倦。以下摘錄了上述採訪的一部分。記住,這是1969年的採訪:

在即時電子通訊的軟體世界裡,政治從舊模式——通過選舉代表推出政治決策人,轉變成為一種新模式——人們可以隨時並即時共同參與到所有決策領域中。

社會鼓勵個人多樣性,但同時,每個人都在同一時間與每一種刺激進行反應和互動。

現在的計算機可以通過編程式控制制媒介,讓其根據受眾的整體需求來決定人們應該聽到什麼,創造出一個由所有感官吸收並塑造的完整媒介體驗。

我不認為全世界的盧德分子將粉碎所有機器。因此,在控制論 的世界,我們或許不妨坐下來,看看在發生什麼,會發生什麼。對新技術的憤恨不會阻止其發展。

因此,人和機器本質上是一種共生關係。一直都是如此。只不過在電氣時代,人類才有機會認識到自己同技術這種密切結合。

我只是在「預測」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並只是在當前進程的基礎上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

可以想見,在千禧年,電子媒介會讓人的意識進一步延伸,但這也可能會讓人產生反基督的意識。

新人類在超越時空的宇宙自然和諧之中相互聯繫,將充滿熱情地輕撫、複製並製作地球上的人工製品,就好像它們是藝術品一樣。而人本身,將成為一種有機的藝術形式。前路漫漫,星星只是沿途小站,但我們已啟程。

2011年7月20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