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數位人生 對稱與非對稱技術

當通信技術變得無處不在,並被強大的機構所用時,就能讓我們感到恐慌,因為它們看起來似乎是用來控制我們的技術。全球定位信息非常便利,但也可能用來隨時追蹤我們。網路攝像頭很酷,但也時常把眼睛轉向我們。數字版權技術可以防止非法翻錄,但也可以捕捉到我們所做的一切。

讓我們感到恐慌不安的是,在這些例子中傳播是不對稱的。每一種技術都把我們的信息傳送給一些我們不了解的實體。它們看著我們,我們卻看不到它們。它們知道我們,我們卻不知道它們。這使得確保信息準確適當相當困難。當然,不論從經濟的角度還是信息的角度,我們自然從中得不到什麼東西。

信息的不對稱推動產生了對沖基金運營商、房地產經紀人和各種中介。他們知道更多我們想讓他們幫我們做的事。他們從這種不平衡里獲得利潤,而我們通常會為物有所值而付錢。

但有時這種不對稱不是被併入一種行業,而是被併入了技術本身。能夠挖掘瑣碎日常數據模式的大型計算機就是一個例子。在這裡,現有知識水平之間的內在失衡,造成了不確定性、恐懼和怨恨。如果非對稱技術進一步發展和蔓延,那些知道的少的人就會造反,並逃避它、破壞它、顛覆它。而有了支持對等信息的更好的技術,對稱性就可以恢複。我們可以觀察那些觀察者,而當我們觀察的時候,別人也在觀察著我們。

就我自己而言,我不在意我的動向被跟蹤、我的習慣被保存在聚合資料庫里,如果(這大有可能):

1)我知道什麼信息、在哪裡、為什麼、被誰收集。

2)不管他是明著還是暗著收集,我都同意,我也知曉。

3)我有機會來糾正它,並使這些數據為自己所用。

4)我這樣做得到一些好處(建議、協同過濾、經濟支付)。

現在,如果能滿足這四個要求中的三個,我就贊同這樣的技術。如果這四個條件都滿足,我很高興有人監視我的一切。只要給我一些報償或贈品,我枯燥的生活就隨你怎麼監視。去掉這些條件,我就怒了。我發現政府監督很是邪惡,這些條件它都不滿足。

大衛·布林 (David Brin)在《透明的社會》(The Transparent Society)一書中對這個主題探討得比我更深入。他認為,我提出的對稱性,也可以被看作相互問責(RA)。我們甚至可以把它稱之為對稱問責。

人們發現小鎮是個舒適居住的地方,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因為它有對稱問責制。是的,馬路對面的老太太是一個愛管閑事的人。她監視著是誰在什麼時候拜訪了你的公寓。但她也在你度假時幫你收信件,如果你不小心忘了關水管她會來幫你關(她知道你的日程安排)。最重要的是,你知道她監視著你,所以如果需要的話,你可以讓她給你幫忙。反過來,你也監視她的來來往往,你也可以親自跟鄰居說你的事情,省得她老去八卦。這是個雙向交流。你不信任樓上的傢伙,但他知道如果他太吵或如果有人試圖闖入他的房間,你會打電話給警察。這種相互監督是可以容忍的,甚至是可取的,因為問責是透明的。這種感覺很好,而不對稱的監視則讓人感覺毛骨悚然和壓抑。誰在監視著?他們知道些什麼?他們為什麼要監視呢?還有誰分享這些?如果他們錯了呢?這種單向關係的好處幾乎為零。只有當它恢複成雙向交流,我們才感到相互聯繫,而不是相互窺探。儘管從拓撲關係上看兩種行為差別不大。

一流管家是他主人的一流間諜,他監視主人的一舉一動來預測主人需要什麼。我們付大錢讓管家監視我們,因為這種關係符合我說的四項要求。由於通信技術尋求成為我們的管家,希望能夠預測我們的需求和願望,它就必須遵循相互問責制和信息對稱性。我發現亞馬遜對我的購物行為密切監視,近於管家而非間諜,因為我知道他們收集什麼、為什麼收集,我能加以糾正,因為從他們基於對我的觀察結果而提供的服務中,我能獲得很多好處。

監控技術不是信息對稱至關重要的唯一領域。隨著技術元素更多是由通信和信息這些無形資產所主宰,信息對稱將必不可少。通過恢複創造者、決策者和用戶之間的信息對稱,對新技術的不確定性和恐懼可以得到部分緩解。

對稱的必要性不僅適用易於監測的技術,如計算機網路、數碼相機和數字版權,而且適用於所有的技術。總的來說,技術只有透明才能獲益。每一種技術都能通過以下這三個準則得到改善:

1)用戶對技術的了解應當和技術的創造者一樣多。創新需要龐大的知識量。一些實用知識中包含了關於無效操作的信息。在醫學研究中,這被稱為陰性結果。陰性結果、已知的錯誤、預計的副作用、可能發生的危險,都應該儘快向用戶披露。此外,創新工作的機制和邏輯也應該透明。出於我們自身的巨大利益,專利權鼓勵這種披露,但許多技術還隱藏在所有權的面紗背後。這是開源技術有優勢的原因之一,因為它們是透明和對稱的。用戶同創造者擁有一樣多的關於該技術的信息。

2)技術信息應該隨技術一起傳播。這些元信息包括有關其機制、陰性結果的透明信息,也應包括它的產地、零部件來源、賣方供應線、材料對環境的影響及妥善處理或存放的必要工作。通過嵌入標籤或用某種方式(如無線條碼)應該就可以獲取這些信息,將其完全呈現給任何只有少量技術操作能力的人。滑鼠多點一次都是多餘。

3)其他技術也應該了解它的一切。技術越來越多地與其他技術相接,而不是人類。同其它技術系統的互操作性是必不可少的。元信息必須是機器能夠讀懂的,技術應採取儘可能多的標準協議。這不僅是技術的良民身份,它也讓大型複雜系統得以保持信息對稱。從理論上講,任何節點都可以知道其他節點在做什麼。

新技術的透明度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也不能阻止它們被濫用,但能減少這種可能性。恢複發明創造對稱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評估和管理它們。

2006年2月28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