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免費經濟 中國的DNA

《新聞周刊》(Newsweek)上有一篇新聞報道「高質量的DNA」講中國人在基因測序上表現出的空前積極性,是怎樣預示了一些重大全球趨勢的。下面是全文的第一句話:

世界上最大的基因組測序設備位於中國的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角落。

第一課:哪裡的阻力最小,科學就會安家在哪裡。科學無國界,它常常追尋更少的束縛和更多的投入。科研會繞開法律和限止,也會對冷淡避而遠之。科學隨心所欲,想去哪裡就去哪裡。

Illumina生產的HiSeq 2000是頂級的基因組測序儀器,價格高達50萬美元。這裡就有128台HiSeq 2000,它們被放置在幾排類似的高科技設備旁邊,為華大基因(BGI,Beijing Genomistitute)炮製出比美國所有學術機構加起來還多的高質量DNA序列數據。

第二課:相比自主創新,中國更樂於照搬現成的想法,複製文化在這裡仍然佔據主導地位。而美國在建國最初的100年內也是如此。英國的作家和發明家們就曾認為,美國是一塊充斥著知識盜版的大陸。而事實的確如此。但是,就像美國迅速將自己的複製文化培養成為了創造文化一樣,中國也會如此。中國沒有能力創造出世界級革新的觀點是錯誤的。

研究人員的平均年齡是26歲……24歲的李英瑞(音譯)是生物信息部門的主任,領導著部門中的1500名計算機科學家。由於覺得學校「對智力沒什麼挑戰」,他從大學退了學,他堅信,較大程度的自由和責任心能夠激勵年輕員工。「他們在任務中成長,而且發展得很快,」他說。18歲的趙博文(音譯)是李英瑞下屬的研究人員之一。還在高中讀書的時候,趙博文就因為一個暑期項目加入了生物信息團隊,他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所有人刮目相看。在徵得父母的同意之後,他便作為一名研究人員開始了全職工作,並且在業餘時間完成了學業。現在,他正管理著一個高智商基因基礎的項目。

第三課:我們感受到的東方轉變才剛剛開始。雖然中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生育率也低於人口維持水平,但是中國的工程師年輕有為,還將有數十年的時間發光發熱。他們將會改變科學進程。我們應當搞清楚他們在思考什麼問題。

到目前為止,至少有8萬名接受過西方教育的博士回到了中國,其中大部分是在過去5年中回國。

第四課:人才流動的方向正在扭轉。而且這還不僅僅是從美國返鄉的海外華人。許多有能力的非華人研究人員也在中國供職。我覺得,這對他們、對中國、對世界都是好事。對於人才來說,這種競爭是健康的,而且也會促使各地都提供更有吸引力的科研條件,特別是競爭已經很少見了的美國。

中國已經加快了獲取專利的腳步,用不了幾十年,來自中國的專利總數將會超過一度「獨孤求敗」的美國。同樣,這對世界是好事,而且會間接有利於美國。因為這會迫使美國提高研發投入,改善美國教育,使其對外國人才更具吸引力;同時也能更容易地保障最聰明的外國學生,並且將創新面對的限止保持在最低程度。

2011年5月1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