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技術元素 人類的身份危機

這個世紀的主題之一將是追尋我們的集體身份。我們正在尋找「我們是誰」的答案。作為人意味著什麼?還有其他種類的人嗎?事實上,究竟什麼是人?

平均每天科學都會推出一項新發明,這些日常發明會瓦解我們關於自己的觀念,這一點難得有錯。我們每天都會獲知挑戰我們身份的消息。幹細胞療法、基因測序、人工智慧、可控機器人、新的克隆動物、跨物種雜交、大腦植入、增強記憶的藥物、肢體修復、社交網路——這其中每一件工具都模糊了我們作為個體與物種一員之間的界限。我們是誰,我們想要成為什麼?

我們將在網上把玩這些問題的答案。在《第二人生》遊戲中,或是在聊天室里,我們能選擇自己想成為的人、性別、特徵甚至物種。技術賦予了我們轉換性別,採用新外形,修飾自身形體的方法。

與此同時,超現實正在興起。這些模擬如此複雜、令人信服、邏輯一致,以至於超現實擁有了自身的現實力量。一件冒牌貨好到一定程度,就會作為一件絕佳的冒牌貨被出售和購買。迪士尼樂園如此迷人,它會孕育自身的「冒牌貨」。必須有東西以供假冒。經過PS的圖片明顯不真實,但它們卻擁有自己的實在性。人造材料要比天然材料更受人喜愛。原件比不上再生物。誰關心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數字複製品?

這些超現實引出了一些問題,如虛擬空間中的攻擊是否應算作實際暴力攻擊,還是僅僅是虛擬攻擊。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多少是想像出來的?有多少是交感幻覺 ?我們的思維會在哪裡終結,外部世界從哪裡開始?假如它們——我們之外的一切事情——都是想像的呢?

我們的生活變得間接的速度越快,規模越大——我們通過技術溝通的時間越多,回答「什麼是真實」這個問題就變得越迫切。我們如何能分辨真實和模擬之間的區別(如果有的話)呢?這些區別會如何重新定義人類?

我從傳奇科幻作家菲利普·K·狄克(Philip K. Dick)自由思考、幾近瘋狂的調查中獲慰良多。我是狄克的鐵杆粉絲,其作品現在如日中天,因為他作品的兩大主題正是未來一百年我們文化發展的主題,即,人是什麼?非人或現實的本質是什麼?

在狄克於1978年發表的一次令人驚嘆(也非常詭異)的談話中,他列出了自己的主題:

讓我著迷的兩個基本主題是「什麼是現實」以及「什麼構成了真正的人類」。在過去27年間我所發表小說和故事,一次又一次地研究這兩個互相關連的主題。我認為它們是重要的主題。我們是什麼?圍繞我們的,被我們稱之為非我或經驗或現象世界的是什麼?

狄克的主題正在變成我們的主題。「我們是誰」、「什麼是現實」這些問題將從科幻作品邊緣轉移到我們文化的中心。我能想像,這些問題將會佔據社會意識的前沿陣地。人類身份的問題將成為《今日美國》和的頭條。最高法院將討論這些問題。它們將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

幾十年內,當狄克的想像成為現實,當我們每天都能和更好的人工智慧打交道,當基因修正的孩子長大,當思維增強藥物奏效,當虛擬現實變得尋常,當社會蜂巢思想永遠在線時,狄克試圖解決的難題將成為我們的難題。想想11點新聞上「黑客帝國」般的場景吧。參議員、商人和堅定的共和黨人會說:「夥計,假如現實其實是另一層呢?假如變成人只是一種選擇呢?」

可以預料,關於我們的物種身份以及我們該把什麼當作真實的本質會產生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將是一個焦灼的時刻。深刻的焦慮和不確定性會滋生多種詭異的小眾文化和奇怪的信仰——就像其對菲利普·K·狄克產生的影響一樣。(再讀讀他的談話!)對人是什麼的不確定性將會導致精神變態和戰爭。墮胎戰爭和奴隸制戰爭只是這個問題能引發世間紛爭的兩個例子。

即便是那些能逃避暴力的人——普羅大眾和網民——也將面臨一個懸而未決的疑問。我是誰?人的種類只有一種嗎?機器人能成為上帝的孩子嗎?對智能機器的奴役是否可被接受?我們是否應該把同情心由動物和生物擴大至所有造物?如果它能造成傷害,它是不是真實的?

當你的一位朋友遇到這些無法作答的問題時,你知道會發生什麼?他們也許會失控,也許會在這些問題的重壓下失神。現在,想像一下被這些狄克式問題伏擊的世界吧:所有物種都受到身份危機的折磨。這個世界即將到來。

2008年3月14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