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技術元素 文明的生物性

文明是生物。它們是有機體,壽命很長,在地球表面分布很廣。文明是一種存在,消耗能量,產出觀念和想法。這些觀念和想法以城市、機構、法律、藝術、書籍,以及回憶的形式而存在。一種文明可能會延續數千年,不斷發展。與有血有肉的動物甚或人類的大腦組織相比,文明是地球上變化最快的有機體。

現在的文明不同於過去的文明,前者更複雜,變化更快。隨著時間的推移,文明從幾乎沒有智力的阿米巴蟲似的一團,發展成能夠進行適應性學習的複雜多核生物。現在的西方文明,其記憶仍處於萌芽期,它叫做圖書館。

如果一個文明要延續一萬年,那就需要一個萬年存儲功能——一個萬年圖書館。這並非萬年文明唯一需要的東西,但卻是其非常關鍵的一個需要。萬年圖書館是悠長記憶的胚胎幹細胞,我們需要它來引導和支撐著我們的社會走過這漫漫歲月。

直到最近,圖書館似乎已奄奄一息。在堅硬的石牆之間,是一堆通常沒什麼人會去讀的老書,作者都早已入土。圖書館怎麼會是一個生物的器官呢?

生命,無論大小,其獨特之處部分在於它能傳承過去,在當下表現過去,以很好地應對未來發生的事情。如果沒有記憶或任何東西來引導反應,那麼生物對於刺激的反應便幾乎毫無意義。生物學意義上的生物擁有基因的記憶以及過去刺激的記憶。文明則擁有圖書館。圖書館裡面裝滿了記載著過去的思想和情感表達的書簡和捲軸,這種記憶尚未成熟,但比起早期的口頭傳播、敘事和諺語等方式,已是極大的進步。

一個萬年生物需要怎樣的記憶呢?

首先,文明的記憶應該來自無數的感覺輸入。就像電腦一樣,所有的運動感測器、攝像頭、溫度計、麥克風、鍵盤和計算機晶元都應該將自己感知到的東西輸入到存儲器中。想像一下圖書館也有自己的身體,再想像一下它的身體是一層膜,由各種相互關聯的小工具和小裝置組成,在它們之間流動著源源不斷的實時信息,包括對正在發生的事情的感知。

其次,這個生物的記憶應該囊括所有它知道的東西。所有文明知識未必都在物理距離上彼此相近,但它們一定是相互聯繫的。也就是說,人類的所有創造一定會通過引用和索引彼此鏈接。這種信息的全體聚合(寰宇圖書館)必須作為一個單獨的分散式存儲器而存在。理想狀況中,它的信息碎片應當在觀念層面就相互鏈接,而不僅僅是文獻和「文件」層面。每種觀念的力量都應該通過對其他觀念、事實或想法的參考和引用而得到支撐。

第三,這種記憶應該能夠被文明這個生物的每個節點所獲取。文明中的每個人和每台機器都應該與這個公共圖書館相連接,這樣圖書館的記憶便成為了他們的記憶。

這個記憶也並非一成不變。觀念或文件之間的連接和關係都在不斷變化。書籍在不斷更新,文獻在不斷修改,觀念獲得發展或遭到質疑。整個圖書館就像一篇很長的維基百科文章。

最後,為「文明這一有機體的記憶」而建的圖書館,其成功的標誌是新思想和新認知方式的產生。這意味著將會出現新的記憶水平。這個有機體可能會以一種令人類感到費解的方式去感知和回憶,畢竟我們「不過是這個生物組織中的結點」。

2006年3月14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