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入境大廳 2

在航空發展的短暫歷史上,能夠滿足旅客期待的機場建築並不多,尤其「抵達」這項行為的重要性更是難以充分表達。過去,前往聖城的旅人一旦穿越了酷熱的謝費拉平原與盜匪充斥的猶大山丘之後,總是能夠獲得耶路撒冷以宏偉的雅法門鄭重歡迎。儘管現代少有機場懂得學習這個榜樣,第五航站樓卻勇於一試。

在希思羅其他比較老舊的航站樓里,第一件映入眼帘的事物大概就是地毯,融雜了青、黃、褐、橙等顏色,到處遺留著嘔吐物以及讓人聯想起酒吧或醫院的殘跡碎屑。相對而言,第五航站樓里觸目所及都是利落美觀的合成瓷磚;走廊光線明亮,側邊安裝著一片片玻璃,灰綠色的色調具有沉澱心靈的效果;廁所里設置了各種衛生用具,隔牆板與人同高,一扇扇門皆採用實心板材製成。

第五航站樓的建築呈現了英國的新形象。這個國家將接納科技,不再沉浸於自己的過往,也將充滿民主、寬容、明智、活潑的特質,不再耽溺於怨氣或嘲諷當中。當然,這只是一種簡化的說法:只要到第五航站樓西北方20公里處,即可發現那裡的許多潔凈小屋與破敗莊園,絲毫看不到航站樓牆壁與天花板所象徵的新思維。

儘管如此,就像傑弗里·巴瓦在科倫坡設計的國會大廈或是約恩·烏特松在悉尼設計的歌劇院,理查德·羅傑斯設計的第五航站樓也是一座充滿野心的建築。這種建築擁有創造認同的特權,而不只是單純反映現狀。這座航站樓希望利用旅客身處於這個空間里的一個小時左右,也就是護照接受蓋章以及領取行李的時間,向他們傳達英國將來有一天可能成為的理想狀態,而不是當前常見的模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