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道·風雅頌 自由的代價

五四以來,向傳統開戰的青年們,一個持久的主題就是戀愛婚姻自由。覺慧、覺新和梅表姐們(巴金小說人物)拚死爭取的,無非是自己的婚姻自己作主。反過來,所謂「封建」禮教和「封建」家庭的可惡,翻過來倒過去,也大不了就是不讓年輕人成就自己的好事而已。那年月,出來上學的有志青年,相當多的人都有反抗包辦婚姻的經歷,女學生尤甚,後來的名女人,幾乎個個有過這樣的戰鬥歷程。國共兩黨在大革命過後成了敵人,但兩黨對於婚姻自由,態度卻相當一致,兩邊都立法加以承認。江西根據地的婦女紛紛走出家門,「自由找愛」,鄉蘇維埃出令禁止,毛澤東則出面支持婦女的革命行動,嘲笑她們封建的老公。1949年以後,主政的共產黨人,一共才制定過兩個半法律,卻有一個是婚姻法,不僅立了法,而且採取國家立體動員的方式推行這個法律,核心內容就是婚姻自由。

不管怎麼說,到了今天,中國人的婚姻真的自由了,不僅城裡的孩子談婚論嫁父母管不了。連農村的孩子,由於人人都出去打工,做父母的,也管不了。愛操心的,也無非是擔心子女不婚,自家抱不上孫子,或施加壓力,或託人介紹,或者自己出面替子女相親。總而言之,像當年那種棒打鴛鴦的事兒,幾乎聽不到了。即便是買賣婚姻,當年的買賣跟現在的買賣,也大不一樣,現在都是人販子騙賣,當年則是父母來賣。

不過,有意思的是,爭得了婚姻自由的覺新和梅表姐們,忽然之間發現自由的戀愛婚姻,似乎並不那麼可愛了。有好多已經結了婚的現代青年跟我說,當年那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其實也挺好的。他們說,父母的父母,完全是包辦婚姻,關係相當穩定,好像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散夥。父母這輩人的婚姻,是半自由的,結婚還是聽父母的意見,因此,也比較穩定,離婚的不是沒有,但很少。而我們現在完全的自由,從戀愛到結婚,父母似乎只有點頭給錢的份,但是,卻極其不穩定,離婚幾乎成了家常便飯。是的,去年才看到的消息,有記載的最快的離婚速度,是寧波的一對兒80後,上午結婚下午離,婚姻持續不足四個小時。還有的人跟我說,不結婚不知道,還是父母替自己找的人,比較靠譜一點,自己一時心血來潮看上的,往往過不了日子。

你不得不承認,儘管沒有人真的想回到過去,但是這些懷舊或者復辟論者的論調,的確有真實的成分。舊式婚姻男不情,女不願,但是結構穩定,這是事實。在我們看來,沒有建立在男女情感上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在舊時代,婚姻的目的,是生產和生育,感情基本上不在考慮之列,很多強勢的家長,甚至很反感兒子媳婦感情過於好,中國著名的愛情悲劇長詩《孔雀東南飛》,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換言之,考慮情感的婚姻,才不道德(不論禮法)。只是,基於生產和生育的婚姻,反倒比較穩固,因為,婚姻畢竟是兩個人組織家庭過日子,如果在此前對於過日子的種種因素考慮得比較周全,自然日子過得就相對平穩,再加上舊時的婚姻,往往是兩個家族之間的結盟,一對男女無非是兩群人的結合點而已,雙方家族都有了新的奧援,也有了新的利益關係,對外說起來,也算是一家人了。因此,想要不過了,分手,絕對沒有那麼簡單,分手的成本幾乎大到雙方無法承受,自然也就不分了。另一方面,舊時人們對於男女自由戀愛和婚姻雖然也有渴望,否則那些古代的言情小說和戲劇怎麼會有市場?但是,畢竟流行的社會制度,只承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沒有對這個制度提出根本性質疑之前,人們即使有反抗,也是小規模的,內在的,感情可以被將就,被麻木掉。《孔雀東南飛》里的殉情的男女,畢竟是藝術形象,真實的社會,也許比較多的是像陸遊和唐婉那樣的悲劇,兩個人誰也沒死,都將就了,也許更多人連陸遊那樣的傷感都沒有,只是麻木的忍受,雙方在一起時間長了,彼此也就習慣了。有的甚至真可能先結婚後戀愛,漸漸產生出感情來。就算打了一輩子仗的夫妻,由於離開的可能性很小(成本過高),打仗本身,也可能變成一種畸形的適應形式,一時間不吵不打,還真有點不對勁。

現在的婚姻,相對傳統而言,是換了天地的一種新式婚姻。這種婚姻,把情感挪到第一位,從男女結合的本質上講,多少有點理想主義。事實上,如果真的情感第一,就不應該有束縛雙方的婚姻。婚姻是要組織家庭的,而家庭的本質,就是過日子,就是社會的生產和延續,本質就需要穩定。情感第一很浪漫,但有點不靠譜,講求過日子又太俗,太實際,如何將兩者協調起來,是每個成功婚姻背後的奧秘。這個奧秘對於每對夫妻或者戀人也許都不一樣,但至少有兩個因素是離不了的,一是自由,二是責任。爭得自由的人,也需對自由付出必要的代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