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道·風雅頌 團結起來,我們在赤壁上玩技術

《赤壁》是部大片,但凡大片,我的習慣是不追究其藝術和思想品位,甚至不管它模仿好萊塢還是寶萊塢,只當花錢買一樂兒,或者刺激。做人要厚道,儘管花70元只看了半個故事,必須承認,這個樂兒,或者刺激我買到了。

赤壁之戰是三國故事中的重頭戲,波瀾壯闊,好看煞人。其中齣戲之處,在於孫、曹、劉,敵我友三方的勾心鬥角,孫劉兩家跟曹操斗,周瑜又跟諸葛亮斗,尤其是後者智力競賽似的纏鬥,是羅貫中版的赤壁之戰最出彩的地方,自古以來,喜《三國》者,未有不喜瑜亮鬥智者。都說「諸葛近妖」是《三國演義》的敗筆,但如果赤壁的諸葛亮不像個神機妙算的妖道,肯定就不那麼吸引人了。

這種三家鬥智的傳統版本,經過頗講究忠於原著的電視劇《三國演義》的強化,連沒看過演義原書的新生代都被洗腦,給《赤壁》攝製組留下了很大的難題。按老路數拍,再加上點好萊塢式的技術誇張,容易,也未必不能賣錢,但蹈襲前人故伎,自己都覺得乏,於是選擇推陳出新,導演找到兩個字:團結。

從瑜亮鬥法到瑜亮團結,進而孫劉團結,連原本屬於男人故事裡沒有任何份額的兩個女人小喬和孫權的妹妹,都出來促進團結,團結是團結了,但怎麼看怎麼假。一個陰謀詭計相互算計的故事,一下子變成團結抗敵,彎子轉的太大。況且,自古以來,兩個集團出於共同利益的聯合作戰,一般都是各打各的,真正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混編作戰,基本上不可能,當年的孫劉兩家也是如此。拍電影可以不尊重歷史,也可以不尊重原著,但不能違背人情,讓兩伙原來根本不搭界的漢子忽地一下變成一家人,然後再忽地一下拆夥分家,即便上頭有一個共同領袖,都難,何況兩家原本就是兩回事,如果沒有曹操大軍壓境,廝殺起來的應該是這兩伙人。

但是《赤壁》的「篡改」原著,也有好的地方,比如突出了周瑜的主體地位。歷史上真實的赤壁之戰,東吳方面的周瑜,顯然應該是主角,劉備的殘軍,只配敲敲邊鼓。到了特別喜愛諸葛亮的羅貫中手裡,主客易位,諸葛亮居然比周瑜更出彩,出不了多少兵力,就祭出妖術,十冬臘月借東風,這一陣風比周瑜三萬大軍還有用。電影《赤壁》把諸葛亮從妖變成了人,還露了一手獸醫的絕活。鄙人干過這個買賣,必須承認,電影里的接生操作,基本合乎規範,建議剪下來作為農業大學獸醫專業培訓教材。變成人的諸葛亮,風頭比不過顧曲而且時不時跟小喬纏綿的周郎,自是必然。

技術的考究和陣勢上的宏大,歷來都是大片的賣座之處。《赤壁》也不例外,作為戰爭片,做到場面好看,有氣勢並不難,有足夠的銀子就可以鋪出來,但武打設計,既要有個性,又要好看,還是要使點巧勁。電視劇《三國演義》強調忠於原著,交戰馬上格鬥比較多,動輒五十回合一百回合,礙於現代人馬上功夫有限,因此顯得很單調,每每兩人騎在馬上兜圈子,一點也顯不出高手過人的「功夫」來。這回電影《赤壁》學精了,多數時候都是步戰,這一來,香港武打設計就可以大顯神通,打得既花花,又力道深厚。電影里關、張、趙雲和甘寧(不知為何改成甘興)的武打動作,都相當過癮。本來三國時候,馬蹬尚未發明,騎在馬上格鬥,似乎不大可能,原著那些五十回合、一百回合的大戰,都是活在明朝的羅貫中編出來的,當年的騎兵,基本上都是騎在馬上奔赴戰場,到了地方下馬拼殺。如此這般改過來,很有歷史依據。

沒有歷史依據,而且感覺上很離譜的是張飛當陽拒戰,以及後面的一場陸上陣戰。原著是張飛派人在樹林里騎馬拖著樹枝來回跑,塵土飛揚的形成疑兵陣,從而使得張飛的那聲大吼喝退曹兵,多少有點靠譜。可是電影將此改成什麼「回光陣」,成百的大鏡子突然發出反光,晃花了敵人的眼睛。漫說當時還沒有玻璃,青銅鏡無論如何造不出那麼大個的來,就算能造出來,怎麼就那麼巧,敵人都從能反射到陽光的那個角度進來?電影將馬拖樹枝的情節,改到孫尚香誘敵之後,更是離譜。按道理,這種做法,是疑兵之計,告訴對方,我這裡有很多兵馬。任何一個稍有頭腦的將領,理應就此止步才是,孫尚香的冒險,應該白費了。可是在電影里,曹營里號稱妙人的夏侯悖率領的曹兵,區區兩千人馬,偏要硬衝過去,衝過去還不說,還老老實實進了敵人擺好的八卦陣,乖乖地讓人家關起門來打。電影上的八卦陣,布的莫明其妙,這玩意古代兵書上有的,雖然未必好使,但陣圖並不難找。關鍵是按古書上擺起來肯定比現在電影上的好看,也更容易讓人接受一點,怎麼可能一個戰場上的陣,真的擺成八卦的卦象的模樣,宛如小孩子過家家做遊戲。至於為什麼曹操會用三十萬水軍(在電影上看,艨艟戰艦如雲)佯攻,用兩千騎兵主攻,這種軍事學上荒唐到不可思議的戰法,別說軍事專家要頭痛,就是一般軍事愛好者,也只好蒙面為曹丞相大哭一場。只能說我們的電影導演,實在太不看重常識了,以至於逼著熟讀兵書的曹操,頻頻做腦子進水狀。

按道理,對於大片,不應該這樣吹毛求疵,人家在技術上,場面上玩到位也就行了,對了,團結,團結很重要,還是團結吧,廢話也就不說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