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是影射 皇宮裡面難養人

中國的古董已經日見稀少了,不僅地下文物被盜的差不多了,連國家文物局也得從海外往回買,地上的文物,這些年為了給經濟唱戲,拆舊更新,也糟蹋得日新月異,沒有文,只剩物了。不過還好,我們總算還有一個舊日的皇宮,有故宮博物院在,沒有給改造成涉外賓館,橫豎總可以吹吹牛的。

早就聽說,故宮經過翻新改造,許多昔日不見天日的宮殿,都對遊人開放了。三大殿粉刷一新,新是新了,可看著俗艷俗艷的,村意盎然。讓人驚喜的地方也有,從前看不到的東六宮,裡面擺了很多故宮的藏品,開放參觀,看上去真的有點像一個博物院了。新擺出來的藏品中,招人喜歡的是金器銀器瓷器和青銅器,不招人喜歡的是一套雍正的行樂圖(胤禛行樂圖)。

故宮現藏的帝王行樂圖,據說還有康熙和乾隆兩位的,但不知為什麼只擺出來雍正的,雍正這套行樂圖很多,整整擺了兩層樓,畫師畫得也相當精細,工筆畫,每筆都很用心,看得出來,給皇帝作畫,誰也不敢馬虎。但參觀的人卻不多,不管什麼時候,都稀稀落落幾個人,還要算上看上一眼大呼上當走人的。從傳下來的畫上看,清朝皇室都長著一副標準黃瓜臉,而畫上的這位,臉型尤其典型,長,彎,而且乾癟,嚴格地說,像晒乾了黃瓜。

萬幸的是,畫上的皇帝,不像傳說中的那樣嚴肅,正經八本,動不動就聖顏大怒,要人家腦袋搬家,每幅畫里的皇帝,都著便裝,一副閑人模樣,或爐邊看書,或閑敲棋子,或山間漫步,或溪邊垂釣,或行舟江上,或行吟籬畔。或近景,或中景,或遠景,但中間位置,都固定要留給那個干黃瓜臉的皇帝。皇帝刻意瀟洒,畫師也想畫出瀟洒來,但就如後來人給偉大領袖作畫,怎麼畫,人都不自然,五官四肢都偉大,都莊嚴,但就是擱的不是地方,看上去彆扭,絕對不像在行樂。

手腳不自在的皇帝,在現實中,肯定沒法真的像畫里畫那樣悠閑自在,沒有一大堆太監和隨從跟著,到處遊山玩水,溥儀回憶,他一個廢帝,走到哪兒,都一堆人跟著,何況說一不二的雍正?可以說,這些畫無非體現了一個深宮裡皇帝的某種嚮往。每個君臨天下的皇帝,都想跟傳說中的嚴子陵和陶淵明這類隱士,四處走走,釣釣魚,看看書,徜徉于山水之間,盡享自然之樂。可惜,皇帝處處受拘束,身為皇家畫師,在皇帝面前縮手縮腳,他們也的確想不出眼前這位成天被太監和宮女包圍的皇帝,怎樣去山水之間行樂。皇帝行樂圖,尷尬地展示了一個皇帝和隱士之間的距離,除非有一天,皇帝真的丟了皇位,而且成功保住性命脫逃,不過,真的有那麼一天,也許皇帝就該變乞丐了,隱士依舊做不成。

皇位意味著榮華富貴,意味著熏天的權勢,也意味著金子做的囚籠。幾乎所有的皇帝,為了鑽進這個囚籠,都費盡了心機,行樂圖的主人雍正正是這樣一個人。在清朝歷史上,沒有哪一個皇帝坐上大位,有過他那麼多的非議,即便如熱愛他的史學和文學家所云,這些非議都是謠傳,恐怕也沒人敢說,在康熙眾多兒子爭位的紛爭中,根本沒有他的身影。人之常情,凡是得到的東西,尤其是得到似乎就不會失去的東西,哪怕為了得到它而曾經費盡心機,吃了千般苦,遭過萬種罪,都會不大在意,相反,想的,都是那些得不到的。皇帝富有天下,可以為所欲為,但唯一求之不得的,就是布衣之樂,閑人之樂和隱士之樂。皇帝行樂,事實上就是一種非份之想。進了那個金子的囚籠,即便喜歡逛街,也得找太監宮女裝扮好了,假模假式地裝一回,聊以過癮。

一個住在故宮裡的皇帝,這種非份之想,肯定特彆強烈。清朝是個富有理學氣息的王朝,理學本是從明朝繼承下來的,但明人講理學,主要用在科舉考試的時候,其他的時候,該放蕩就放蕩,該縱慾就縱慾,案頭上擺的可能是《四書集注》和《朱子語類》,但案子下肯定是《金瓶梅》和《肉蒲團》,只要沒有人看著,其實都在看案子下面的東西。從關外打進來的滿人,山野,生猛,也較真,學習明朝制度,不知道人家還有案子下面的一套,因此,整個政治文化很有些禁錮,皇帝自己帶頭,把宮女打發掉了大半,然後還把宮牆加高,弄得像今天遊人看到的那樣,走到哪兒都小院高牆,陰森森的,抬頭只能看見不大點的天。加上城外的護城河水流的又慢,所以,當時宮裡人就傳,紫禁城是紅牆、綠瓦,死水溝。紅牆高,綠瓦長,死水溝深。

其實,原本明成祖朱棣建紫禁城的時候,這個皇圈圈就是個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從天安門到乾清門占宮城的三分之二,純粹是擺儀式的地方,剩下三分之一的空間,狹小逼仄,還塞滿了宮女和太監,一個後花園,巴掌點大,一轉身就出去了。這樣的地方,如果再加高宮牆,人在裡面生活,怎麼能不憋屈。記得小時候第一次逛故宮,第一個感慨,就是替皇宮裡的人抱屈,而且總算明白了,為什麼《紅樓夢》里賈元春會說,皇宮是個見不得人的去處。

當然,因此也理解了為什麼清朝的皇帝會玩命地修園子,修園子,就是為了不在宮裡住。

有了三海這樣的去處還不夠,還要在城外修一個又一個的皇家園林——地方大,有山水,而且能長住的園林。一個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經過康、雍、乾三代經營,不僅把各地的名勝囊括一盡,而且在園子里修建了正大光明殿,上朝辦事,都可以在裡面。嘉慶和道光,算起來屬於比較窩囊的皇帝,不敢像前輩那樣大筆的花錢,南巡北狩,但一樣住在園子里的時間比在宮裡多。據壽陽相國祁寯藻記載,道光只是在春節頭幾天在宮裡擺擺儀式,不到十五,就溜回圓明園納福。試想,如果清朝的國力還能維持,如果英法聯軍沒有一把火把園子燒了,那麼,原來的皇宮是不是會變成一座專門擺樣子的棄宮?很難說。反過來,一旦外面的園子被燒掉了,後面的皇帝只能委屈住在皇宮裡了,於是,接連幾個皇帝,卻連半個子嗣都生不出來了,要說不育症,好像不至於這麼整齊。坊間還傳說,同治皇帝私自出宮逛窯子,染上梅毒才翹了辮子的,儘管一直有人出來辯誣,但即使查留下來的宮廷檔案,同治的死,還是有些說不清,唉,說來說去,都是那紅牆綠瓦死水溝的皇宮給憋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