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考據 小報告與大字報

在今天,我們已經很難看到大(小)字報了。提起它們,人們都不約而同地想到「文革」,在那場史無前例的「大革命」和大熱鬧中,鋪天蓋地的大字報曾是中國的一景,經過「文革」的城裡人,除了不會說話的娃娃和從一開始就被打翻在地並踏上千萬隻腳的人,又有誰沒貼過或者被貼過大(小)字報呢?大(小)字報似乎已經與「文革」一起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如果翻一翻史書,我們就會發現大(小)字報的歷史還真是長,大概從蔡倫造出了便宜的紙之後,街巷和城垣上就開始出現揭帖,屬於中國人最早的作品發表方式之一。東漢末年類似「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別父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之類的歌謠,在誕生的時候,大抵是以無頭帖子的形式出現在牆上的。這些揭帖,實際上就是最早的大字報。從一開始,它們就是人們發泄不滿,抨擊時政的工具。它們中既有如上泛泛的譏諷,也有針對某人某事的攻擊,比如北宋末年童貫、蔡京專權時,有無頭帖云:「打破筒,潑了菜,便是人間好世界。」而明代成化年間,六科給事中的選拔,只取體貌偉岸者,於是有帖道:「選科不用選文章,只要生來胡胖長。」其中,做學官的人大概最發憷的是那些舞文弄墨的秀才舉子,稍有不慎,就會弄出來幾個罵你的無頭帖子。顯然,這樣的東西,當權的人包括皇帝是不會喜歡的。

前幾天隨便翻書,見到一則明太祖朱元璋對國子監下的敕諭,屬於那種朱皇帝口授,翰林學士筆錄的,很是原汁原味,其中最後一段是這樣寫的:「今後學規嚴緊,若有無稽之徒,敢有似前貼沒頭帖子,誹謗師長的,許諸人出首,或綁縛將來,賞大銀兩個。若先前貼了票子,有知道的,或出首,或綁縛將來呵,也一般賞他大銀兩個。將那犯人凌遲了,梟令在監前,全家抄沒,人口發往煙瘴地面。欽此!」不言而喻,朱皇帝在口授這則敕諭時,有點肝火上躥。當然,這有原因的。我們知道,元代對科舉和官學一向漫不經心,又經過元末明初的戰亂,朱元璋登基以後,人才奇缺,因此,不得不靠設在京師的國家學校國子監來應急,從國子監每年培養的學生,一出來就派下去做官。但是有任國子監的祭酒(校長)不知怎麼有點窩囊,壓不住茬,學校秩序未免有點亂,於是就惹起了事必躬親的朱皇帝的雷霆之怒,撤掉了校長,同時發布這道殺氣騰騰的諭令,刻在石碑上,立於國子監的醒目處。朱元璋龍顏大怒不稀罕,實際上,此人做了皇帝之後,經常怒氣衝天,動輒殺人。稀罕的是他身為皇帝,對「沒頭帖子」即大小字報的態度,真是叫恨得要將「龍牙」咬碎,寫大小字報的人,一旦被抓住了,不僅本人要凌遲處死(將人活活割碎,是古代最重的一種刑法),而且還要全家抄沒,發配煙瘴地面。即使後來那些受盡了大字報之苦的老幹部,對這東西的痛恨恐怕也趕不上朱皇帝萬一。

雖說對私下寫「沒頭帖子」痛恨不已,但這位朱皇帝卻鼓勵學生們打小報告,凡是打小報告的,說是要賞「大銀兩個」。所謂的「大銀」大概就是銀元寶,二十五兩一個。明初百物都賤,一縣令據說一年俸祿也不過三十兩左右,大銀兩個估計買房置地都夠了。朱皇帝不僅鼓勵人們檢舉揭發「現行犯」,對於已經過去的「歷史反革命」,如果有人樂意出首,「也一般賞他大銀兩個」,真是皇恩浩蕩。按說,小報告與大小字報一樣,都屬於拿不上檯面的行為,可是它們命運在皇帝那裡卻恰好相反,一個上天,一個人地,甚至還要利用一個打擊另一個。其實,幾乎所有的統治者都喜歡小報告,只不過像朱元璋這樣赤裸裸地講出來的,還不多見。當年韓非子給肉食者們出招,教他們如何如何玩弄權術,引得秦始皇仰慕不已,恨不得馬上見到此人,招數中就有「小報告」一項。秦以後的統治者雖然逐漸地開始獨尊儒術,但對於韓非子的招數其實並沒有置諸腦後,嘴上雖然未必認賬,但實際上都在鼓勵告密。最凶的武則天,用這個辦法讓大部分不滿意她「牝雞司晨」的人都掉了腦袋或者閉了嘴。

但是總體來說,皇帝們鼓勵歸鼓勵,可成績並不好,尤其是士人對此大多不感興趣。對於讀書人而言,這種行為不僅失德,而且大大地有失身份。雖然每朝每代總免不了有那麼幾個敗類,但不到萬不得已,或者利益極大,是沒有士人敢於輕易一試的。因為如果一旦事情敗露,那麼將遭到全體士子的唾棄,不僅再也沒人跟他詩酒唱和,連子孫後代都無法見人。正因為如此,儘管朱家皇帝公開鼓勵告密,還是得依靠專門的特務機關東西廠和錦衣衛來刺探臣子的情況。

然而,在新中國成立後,大字報和小報告卻一併成為黨領導下的群眾鬥爭的工具。每當有運動的時候,大小字報就會紛紛出籠,按運動的階段和鬥爭的需要,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開始是暴露揭發問題,然後是大規模批判,最後則勝利凱旋。一般在組織和骨幹的正確指引下,都能收發自如,穩、准、狠地打擊那些本該打擊的對象。當然偶爾也有失控的時候,將「本質很好」,但「生活作風」有點問題的好乾部的那點尷尬事露了出來,不過好在基本上都能及時補救,不至於干擾鬥爭大方向。只有在「文革」這種過於龐大、群眾發動過於徹底、持續時間又過長的運動里,大小字報大規模地碰傷了一大批從前一向布置和指導群眾運動的人,而且將他們的隱私統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以至於才變得不可愛起來。其實,就是在這場持續十年的運動中,大小字報也基本上是沿著偉大領袖指明的道路向前碼字的,按一句革命的行話,就是說大節還是好的。

小報告的命運在革命運動中顯然比大字報還要好,只不過它已經換了名字,叫做向組織彙報情況,向組織交心等。從小學開始,班主任老師最拿手的絕活就是通過班幹部和積極分子向他(她)彙報情況以了解同學的每一個細節。小時候的我相當愚笨,總是弄不明白為什麼我在私下裡乾的那點出格的事,老師總是了如指掌。進入中學,已經是「文革」的後期了,我和我的同伴私下裡聊的那些對現實不滿的看法,也不知道怎麼就到了老師甚至校領導的耳朵里,最後竟然演變成了政治問題,直斗得我發昏。當時我並不明白,這種事情其實是一個普遍的風氣的反映,並非我自己特別的倒霉。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這種可愛的風氣現在也並沒有止息,大概屬於宋玉說的那種「大王之雄風」吧,颳得那麼理直氣壯,浩浩蕩蕩。不僅大學生幹了什麼有人向上彙報,就是老師也有學生檢舉揭發某些思想傾向的問題。當然,大家可能都明白,我所指的並不是有人做了不法的事其他人去檢舉。事實上,如果真是碰到這種情況,反倒沒有人敢於出頭了。

在經過了大規模和頻繁地用群眾運動來做一切想做事情的時代,終於發現周期性地給予群眾「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的「四大自由」,並不能做到完全的收發自如,弄得不好還會造成大眾性癲狂,貽害無窮。於是,上層的人們覺悟了,在毛以後的時代,已經被明文寫入憲法的「四大」被一腳踢出,再也沒有人有興趣提起。就是一般老百姓,由於對「文革」心有餘悸,想到大字報滿天的情景難免打哆嗦,所以也寧願離「四大」遠遠的。大字報在流行了幾千年之後,第一次不僅在上層而且在下層也變成了沒人理的臭狗屎。

在一個人們沒有表達意見的權利以及缺乏適當的宣洩渠道的社會,一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大眾傳媒的社會,大字報和小報告實際都只是這種社會相應的政治制度的衍生物。沒有人生下來就會打小報告,更沒有人天生會刷大字報,在某種意義上,人的行為是制度環境塑造的。一方面,在中國的政治舞台上,大字報和小報告這對難兄難弟,跟官場權術和宮廷陰謀一樣,導演了無數哭哭笑笑的悲喜劇,堪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隱形政治機制。而另一方面,大字報和小報告也可以說是某種畸形的社會宣洩形式,特別是大字報,幾乎成了正常年代無權的人們表達和發泄不滿情緒的主要渠道,在某種意義上也是觀測社會狀況的晴雨表。對這對難兄難弟愛也罷,恨也罷,自以為得計從容利用也罷,實際上都沒有越出傳統政治的窠臼,自然也難免傳統政治的悲劇。

封殺了大字報,卻依然吝嗇給人們說話的機會,但人總是要說話的,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於是漸漸地政治笑話和小道消息泛濫成災,現在又有了無所不在的網路,大概除了色情內容以外,網上口沒遮攔的「大字報」是最受人們歡迎的了。糟糕的是,對於這些飽含惡毒攻擊內容的東西,即使配備上百萬的網路警察恐怕也難以全部封殺,我們的黨和政府官員只好聽任網上的大字報將他們妖魔化,而百口莫辯。

大字報和小報告雖說是一對難兄難弟,實際上在人們的眼裡後者卻更傷德,更為人們所不屑。今天,前者已經被明令取締,而後者卻依然可以大搖大擺地招搖過市。朱元璋的那個懸賞「大銀兩個」的上諭,其實離我們並不遠,就在北京過去的國子監的碑林里,如果還沒有被酸雨腐蝕掉的話,那麼有心人真應該拓下廣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