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季羨林的清華緣 清華大學九十華誕祝詞

清華留美預備學堂創建於1911年,而北大定名為北京大學則在1912年。可見北大清華兩校按照西方辦學模式辦學,起步實為同時。歐洲各大國自中世紀以來即先後創辦大學,至今已有數百年之歷史,規模組織,大同小異。此種教育制度,隨殖民主義之東擴而前進。印度首當其衝,日本繼之,而中國為最晚。直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始陸續有以西方模式為基礎之大學,北大清華皆是也。然而兩校之歷史背景則頗多不同。北大承將近二千年來國家最高學府太學或國子監之傳統,優點在於文化積澱既深且厚,不足之處則在舊影響時有表露。清華則自發軔之初,即追蹤美國,惟妙惟肖,巨細不遺。以是,兩校雖逐漸並肩發展為中國最高學府,而校格校風迥然不同、各有短長,不能厚此而薄彼也。至若兩校辦學方針,則皆可歸納為三會通:古今會通,中西會通,文理會通。合而言之,即將古今中外之文化精華融會而貫通之,將文理之畛域衝破,使之互相影響也。前二者明白易懂,無待贅述。至於第三者,則知之者少,尚須稍加詮釋。七八十年前五四運動前後,蔡元培先生掌北大,以極有遠見之睿智提出文理會通之倡議。至30年代前後,北大為文科學生開設科學方法課,蓋亦寓文理會通之意。清華則規定:凡文科學生必選修一門理科課程。如無力或不願,則可以邏輯代,於是邏輯課堂爆滿矣。今歲初,清華大科學家李政道教授與大藝術家吳冠中教授聯袂提出科學與藝術相結合之倡議,已出版專著,圖文並茂,成績斐然,此蓋文理會通進一步之發展,意義重大,對北大有極重要之啟示。時至今日,北大清華校舍已部分接壤,兩校弦歌之聲相聞,師生往來頻繁,似應進一步加強兩校之聯繫與協作,諸如個別教師交換授課,部分圖書館與實驗室互通有無,如此必能擴大學生之眼界,避免近親繁殖之弊端,利莫大焉。今者世界已進入新世紀新千年。縱觀全國全球之教育大勢,北大清華宛如雙峰並峙,一時瑜亮,此絕非個人私言,實天下之公言也。我兩校任重而道遠,加強協作,互相砥礪,刻不容緩,似應寓競爭於協作之內,揚優點於互補之中,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吸收世界先進之文教科技,持之以恆,鍥而不捨,假以時日,則所謂世界一流大學之桂冠,必將實至名歸也。值此清華大學慶祝九十華誕之際,謹綴俚詞,為清華壽。我兩校其共勉之!

2001年3月28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