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的大味道 潮州糜

新加坡的大餐廳不怎樣好吃,但是小食卻是千變萬化,每一次逗留都不夠時間試遍,只有一個辦法解決。

那就是去之前,看看有什麼想吃的,只要一樣就夠了,到後拚命找它吃,同樣的店或大排檔,每餐都試它一試,做一個比較,今後就能找到最合自己口味的一家。

像上一次去,專食雞飯,這一回,我做夢見到一碗小時吃過的潮州粥,當地人叫為潮州糜,有如香港打冷。

昔時的潮州糜,著名的在新巴剎,同濟醫院後面,杏生堂藥鋪斜對面的小巷中那家,和在牛車水摩士街的幾檔。

擺滿各樣菜式:鹵豬腳、豬腳凍、炊魚、魚子、煮咸酸菜和鯊魚、鵝、炒得發黃的豆芽和發黑的蕹菜(俗稱「空心菜」)、魚丸魚餅等等,要完全記錄,整張稿紙都不夠用。

坐在這些小食麵前(有的客人是蹲的),用手一指,一碟碟自己喜歡的裝進小碟中上桌。再來一碗糜,多數是炊成飯之後加水再煮過,能看到米粒,不像廣東粥那麼稀巴爛。

唏里呼嚕,一碗糜就吞進肚,不管天氣多熱,汗流浹背,因為菜好吃嘛。

當今懷起舊,但新巴剎早已拆掉,連一點痕迹也不剩。牛車水的那幾家已改為煮炒的小菜館,哪來的潮州糜?

友人說在芽籠有多檔,即請弟弟車我去。果然,給我找到。大喜,即刻點了幾味傳統的,看到加了新菜,那是滲入了馬來人口味的咖喱臭豆、蝦米碎馬來辣和炒獅蚶等,也要了。

吃進口,覺得樣子是有了,但是從前的味道喪盡,絕對不是想像中的潮州糜。不甘心,再去了幾家。太飽,只能吃菜,下啤酒。哪知愈吃愈淡,啤酒不好喝,看見有鹹鴨蛋,好,來一粒送酒。唉,連鹹蛋也不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