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的小世界 婚禮

新加坡社會的改變,使得婚禮也不像從前那麼有趣了。

通常是在大酒店的宴客廳舉行。

所謂的七時入席,到達後發現人數寥寥無幾,都被邀請到偏廳去了。

布置得像一個沙龍攝影展覽會,看到的是新郎新娘的禮物婚紗照片,永遠是那幾個不變的姿勢。所謂沙龍,三流作品也。

待到八點,才見多點客人來到,這時開始在會場中播映錄像帶。

經過剪接和配樂,一幕幕兒童的裸照,小學畢業式的留影。長大成人,在社會中工作,與同事在海灘的BBQ。

兩人拍拖時,最初站得遠遠地,後來逐漸靠近。在一次的吉隆坡或檳城的旅行中,翌日二人合照,滿臉春風,顯然已幹了好事。

接下來的是重複沙龍影展的紀錄片片段,令人看厭為止,編導手法,的確高明。

九點鐘才有飯吃,已餓得肚子咕咕亂叫,燈一暗,一排排的侍應捧出乳豬,並非全只,只是夾了叉燒、油雞、素鵝、海蜇等的拼盤,難於咽喉,但照樣要用乾冰,加熱水搞出白色煙霧,新郎新娘才肯從空中降下。

衣服一套換了又一套,那是新娘的專利,男的還是那件黑色西裝。熱帶天氣,不是很用得。一般只穿三次,結婚這一回,兒子滿月和瞻仰遺容。

不變的是客人斗酒時,把「飲勝」這兩個字的飲拖得愈長愈好,飲勝!有些人真長氣,一飲就飲了兩三分鐘,可以參加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勞民傷財之後,客人逐漸離去,不禁想起亦舒常說的:「婚姻像黑社會,參加之後一世人不能離開,有苦也不敢向人道。」

不知死的,結婚去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