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學漫談

《國學,在燕園又悄然興起》一文在國內外一部分人中引起了轟動。據我個人看到的國內一些報紙和香港的報紙,據我收到的一些讀者來信看,讀者們是熱誠贊成文章的精神的。

想要具體的例證,那可以說是俯拾即是。前不久,我曾就東方文化和國學作過一次報告。一位青年同志寫了一篇「側記」,敘述這一次報告的情況,讀者如有興趣,可以參閱。我因為是當事人,有獨特的感觸,所以不避啰唆之嫌,在這裡對那天的情況再講上幾句。

那是一個陰雨連綿的晚間,天氣已頗有寒意。報告定在晚上7時。我毫無自信,事先勸同學們找一個不太大的教室,能容下一百人就行了。我是有私心的,害怕人少,講者孑然坐在講台上,面子不好看。然而他們堅持找電教大樓的報告大廳,能容下四百人。完全出我意料,不但座無虛席,而且還有不少人站在那裡,或坐在台階上,都在靜靜地諦聽,整個大廳里鴉雀無聲。我這個年屆耄耋的世故老人,內心裡十分激動,眼淚在眼睛裡打轉。據說,有人5點半就去佔了座位。面對這樣一群英姿勃發的青年,我心裡一陣陣熱浪翻滾,筆墨語言都是形容不出來的。

海外不是有一些人紛紛揚揚,說北大學生不念書,很難對付嗎?上面這現象又怎樣解釋呢?

人世間有果必有因。上面說的這種情況也必有其原因。我經過思考,想用兩句話來回答:順乎人心,應乎潮流。

我們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光輝燦爛的文化,對人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很難想像,世界上如果缺少了中華文化會是一個什麼樣子。前幾年,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號召一經提出,立即受到了國內外炎黃子孫的熱烈擁護。原因何在呢?這個號召說到了人們的心坎上。弘揚什麼呢?怎樣來弘揚呢?這就需要認真地研究。我們的文化五色雜陳,頭緒萬端。我們要像韓愈說的那樣:「沉浸酥郁,含英咀華。」經過這樣細細品味、認真分析的工作,把其中的精華尋找出來,然後結合具體情況,從而發揚光大之,期有利於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前進與發展。「國學」就是專門做這件工作的一門學問。舊版《辭源》上說: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話雖簡短樸實,然而卻說到了點子上。七八十年以來,這個名詞已為大家所接受。除了「腦袋裡有一隻鳥」的人(借用德國現成的話),大概不會再就這個名詞吹毛求疵。如果有人有興趣有工夫去探討這個詞兒的來源,那是他自己的事,我無權反對。

國學絕不是「發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過去的文化的,因此過去有一些學者使用「國故」這樣一個詞兒。但是,實際上,它既與過去有密切聯繫,又與現在甚至將來有密切聯繫。現在我們不是都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嗎?什麼叫「特色」?特色表現在什麼地方?我曾反覆思考過這個問題。我覺得,科技對我們國家建設來說,對發展生產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萬萬不能缺少的。但是,科技卻很難表現出什麼特色。你就是在原子能、電腦、宇宙飛船等等尖端科技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超過了世界先進國家,同其他國家比較起來,也只能是程度的差別,是水平的差別,談不到什麼特色。我姑且稱這些東西為「硬體」。硬體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特色可言。

特色最容易表現在精神文化方面,我姑且稱之為「軟體」,哲學、宗教、文學、藝術、倫理、道德、經營、管理等等都屬於這個範疇。這些東西也是能夠交流的,所謂「固有」並不排除交流,這個道理屬於常識範圍。以上這些學問基本上都保留在我們所說的「國學」中。其中有不少的東西可以說是中華文化、中華智慧的結晶,直至今日,不但對中國人發揮影響,它的光輝也照到了國外去。最近聽一位國家教委的領導說,他在新德里時親耳聽到印度總統引用中國《管子》關於「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話。在巴基斯坦他也聽到巴基斯坦總理引用中國古書中的話。足證中華智慧已深入世界人民之心。這是我們中國人應該感到驕傲的。所有這一些中國智慧都明白無誤地表露了中國的特色。它產生於中國的過去,卻影響了中國和世界的今天,連將來也會受到影響。事實已經證明,連外國人都會承認這一點的。

國學的作用還不就到此為止,它還能激發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愛國熱情。「愛國主義」是一個好詞兒,沒有聽到有人反對過。但是,我總覺得,愛國主義有真偽之分。在歷史上,被壓迫被侵略的民族,為了自己的生存與尊嚴,不惜灑熱血、拋頭顱,奮抗頑敵,伸張正義。這是真愛國主義。反之,壓迫別人侵略別人的民族,有時候也高呼愛國主義,然而卻不惜滅絕別的民族。這樣的「愛國主義」是欺騙自己人民的口號,是蒙蔽別國人民的幌子。它實際上是極端民族沙文主義的遮羞布。例子不用舉太遠的,近代的德、意、日法西斯主義就是這一類貨色。這是偽愛國主義。

中國的愛國主義怎樣呢?它在主體上是屬於真愛國主義範疇的。有歷史為證,不管我們在漫長的封建時期內,「天朝大國」的口號喊得多麼響,事實上我國始終有外來的侵略者,主要來自北方,先後有匈奴、突厥、遼、金、蒙、滿等等。今天,這些民族基本上都成了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但在當時只能說是敵對者,我們不能否定歷史的本來面目。在歷史上,連一些雄才大略的開國君主也難以逃避恥辱。劉邦曾被困於平城,李淵曾稱臣於突厥,這是最明顯的例子。我們也不能說,中國過去沒有主動地侵略別人過,這情況也是有過的,但不是主流,主流是中國始終受到外來的威脅。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我們中國人民敬仰、歌頌許多愛國者,岳飛、文天祥、史可法等等都是。一直到今天,愛國主義,真正的愛國主義,始終左右我們民族的心靈。我常說,北京大學的優良傳統之一,就是愛國主義,我這說法得到了許多人的贊同。探討和分析中國愛國主義的來龍去脈,弘揚愛國主義思想,激發愛國主義熱情,是我們今天「國學」的重要任務,國學的任務可能還可以舉出一些來,以上三大項,我認為,已充分說明其重要性了。我上面說到「順乎人心,應乎潮流」。我現在所談的就是「人心」,就是「潮流」。我沒有可能對所有的人都調查一番。我所說的「人心」,可能有點局限。但是,一滴水中可以見宇宙,從燕園來推測全國,不見得沒有基礎。我最近頗接觸了一些青年學生。我發現,他們是很肯動腦筋的一代新人。有幾個人告訴我,他們感到迷惘。這並不是壞事,這說明他們正在那裡尋覓祛除迷惘的東西,正在那裡動腦筋。他們成立了許多社團,有的名稱極怪,什麼「吠陀」,什麼禪學,這一類名詞都用上了。也許正在燕園悄然興起的「國學」,正投了他們之所好,順了他們的心。否則怎樣來解釋我在本文開頭時說的那種情況呢?中國古話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順應人心和潮流的就是「道」。

但是,正如對人世間的萬事萬物一樣,對國學也有不同的看法。提倡國學要有點勇氣,這話是我說出來的。在我心中主要指的是以「十年浩劫」為代表的那一股極左思潮。我可萬萬沒有想到,今天半路上竟殺出來了一個程咬金,在小報上寫文章嘲諷國學研究,大扣帽子。不知國學究竟於他何害,我百思不得其解。無獨有偶,北師大古籍研究所編纂《全元文》,按說這工作有百利而無一弊,然而竟也有人想全面否定。我覺得,有這些不同意見也無妨。國學,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既然是順乎人心、應乎潮流的事業,必然會發展下去的。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