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勞動節春秋

勞動節是美國的法定假日。不過這可不是我們以前年年過的五一國際勞動節,而是每年九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和九月的第一個周末一起,剛好成為初秋的第一個長周末。這一春一秋兩個勞動節,都是起源於十九世紀末的美國。一個世紀過去,再回頭看這兩個不同版本勞動節的春秋變遷,可謂寓意深長。

一個多世紀前的美國工人,每天要工作十到十四個小時,生活非常艱辛。1881年成立的最大的工人組織:美加產業和勞動工會聯合會(Federation arade and Labor Union of the Uates and ada,即美國勞聯的前身)把爭取八小時工作製作為首要的目標。他們在1885年宣布,八小時工作制將在第二年,即1886年的5月1日開始實行。這一號召得到了工人們的廣泛響應和支持。當時領導著工人運動的,有激進的無政府主義者和左翼社會主義者。工人運動的中心是芝加哥,工人鬥爭的主要手段是罷工。在以往的大罷工中,比如1877年的鐵路工人罷工中,各州政府都應企業主的請求,派出警察、國民警衛隊來打擊罷工工人。大企業則出資為這些警察和國民警衛隊購買武器裝備,以對付罷工工人。在那個時代,罷工很容易造成暴力衝突,其原因在於罷工是工人一方的唯一對話手段,而企業主一方沒有接受這種對話的習慣。工人罷工,企業立即可以招收其他人幹活,罷工等同於自尋解僱。罷工工人的唯一辦法是堵塞工廠入口,阻止別人上班,而這種做法卻是非法的,企業方面就可以尋求警察幫助,粉碎罷工工人的糾察線。

到預定的那一天,1886年的5月1日,芝加哥的很多工人迫使僱主讓步,爭取到了八小時工作制,但是在更多的工廠里,企業主和罷工工人形成了互不相讓的對峙局面。1886年5月3日,工人集會,警民衝突中,警察向麥考米克機器公司的罷工人群開槍,造成一人死亡,多人受傷。無政府主義者號召第二天在草集廣場(Haymarket Square)集會抗議。

5月4日草集廣場的集會一開始是和平的,因為剛好碰上一個下雨天。當最後一個演講者還在台上的時候,人群已經開始解散,廣場上只剩下二百來個人,這時候卻來了一百八十多個警察,命令集會解散,並開始驅趕工人。就在這最後的時刻,不知什麼人向警察扔了一顆炸彈,當場炸死一個警察,還有六個警察後來死於醫院,有七十多個警察受傷。

警察立即向工人開槍。有多少人被警察的槍彈打死打傷,後來一直沒有確切的統計。到底是什麼人向警察扔的炸彈,也一直沒有查出來。但是,警察隨後襲擊了工會領導者的家,數以百計的人被逮捕,恐怖一時籠罩著芝加哥的工人區。受打擊最重的是無政府主義者和左翼社會主義者。

八名最活躍的無政府主義者受到起訴,他們被指控犯下了謀殺罪並被判處死刑。1887年11月7日,其中的四人被處以絞刑,一人在獄中自殺。當局將這些人的遺體交給他們的親友安葬。他們的葬禮是芝加哥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送葬隊伍,幾十萬人列隊路旁為草集廣場的烈士送葬。在安葬他們的墓地里豎起了紀念碑。1893年6月26日,伊利諾伊州州長宣布赦免剩下的三名草集廣場事件被告。

這是典型的矛盾循環激化的「革命前夜」圖景。在人類向工業時代邁進的時候,這幾乎是普遍景觀,因此也產生了順應時勢的革命理論。

所以,對於激進無政府主義者和左翼社會主義者來說,1886年發生在芝加哥草集廣場的事件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它象徵著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利益和企業主利益的不可調和,它象徵著工人階級除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別無出路,只有這樣它才能爭取自身的解放,擺脫被奴役被剝削的命運。1889年,在巴黎召開的第二國際首次代表大會決議:每年的5月1日是「國際勞動節」,全世界勞動者慶祝的節日。

此後,全世界幾乎所有工業國家的工人,都在這春天的日子裡慶祝勞動者的節日。直至今天,很多西歐國家的工人,年年「五一國際勞動節」還要走上街頭,舉行遊行,紅旗和《國際歌》的歌聲到處飄揚。

可是,有兩個工業化國家例外,這就是加拿大和美國。北美的工人不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因為這兒已經有了另一個勞動節,一個秋天版的勞動節。

1863年,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一個貧窮的愛爾蘭移民應徵上了前線,他十一歲的兒子彼得·馬奎爾(Peter McGuire)為幫助維持一家生計,在紐約街頭給人擦皮鞋、做清潔小工。這些移民家庭在新大陸的生活並不輕鬆,很多家庭不論男女老少都得辛勤工作,才能維持溫飽。他們必須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疲乏生病也必須幹活,不幹就會被解僱。

彼得十七歲的時候,他開始在一家鋼琴店做學徒。這個工作比較好,他可以學著怎樣做買賣,但是工作時間很長,賺的錢卻很少。到晚上,他去開會聽課,學習經濟學,參加討論社會問題。工人們討論的一個重要話題,就是工時太長,賺得太少,工人們太苦。他們談到,工人們要組織起來,成立工會來改善工人們的處境。1872年,彼得參加了有十萬工人的大罷工,上街遊行要求縮短勞動時間。

從此,彼得認識到,組織起來的工人運動對於工人的未來是至關緊要的。以後數年裡,他經常在工人集會上演講,還遊說地方政府救濟失業工人。在那個時代,彼得走的這條路可不輕鬆,他被看作是一個搗亂者,常常丟掉自己的工作。以後,他還到其他城市演講,鼓動工人組織工會。1881年,他搬到密蘇里州的聖路易市,組織召開芝加哥木工大會,成立了全國木工工會,他成為美國木工兄弟會的總書記。

彼得的木工工會成為了一個樣板,成立工會的風潮席捲美國。工廠工人、碼頭工人,到處都組織起來要求保障勞工權利:八小時工作,穩定的有保障的工作職位。彼得和其他工會商議,要設立一個勞工者的節日,這個節日定在7月的獨立日和11月的感恩節的中間,讓工人們在這四個月的辛勞中多一天休息和娛樂。這就是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

1882年9月5日,第一個勞動節大遊行在紐約舉行。兩萬名工人穿過百老匯大街,他們的旗幟上寫著:「勞動創造了所有財富」,「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娛樂」。遊行過後,他們舉辦野餐,吃喝歌舞。入夜,他們放了焰火。

這樣的慶祝活動立即傳播到全國。每年到這一天,工人們紛紛用這樣的辦法來慶祝自己的節日,表達自我覺醒的意識,要求勞工權利。十餘年後的1892年,美國聯邦國會立法確定這一天為「聯邦勞動節」。

然而,美國工人為改善自己的工作條件和生活處境,所走過的道路卻遠不是一日慶典那樣輕而易舉的。

美國工人為改善自己生存處境選擇的「解放之路」,其核心就是組織起來成立工會,並且以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利益。

早在北美殖民開發時期,有技藝的勞工就在各殖民地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五月花」號來到普利茅茨的清教徒中就有工匠。落腳在詹姆斯河口的弗吉尼亞殖民地,也曾要求英國多派出工匠。早期殖民地城鎮里的鐵匠鋪,常常就是鎮民們議事集會的地方。美國的勞工從一開始,就有地方事務主人的意識。《獨立宣言》中宣布的原則,每個人都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理所當然地包括所有的勞工。

早期北美的勞工又有從歐洲帶來的按照行業組織工會的傳統,比如木工工會、石工工會、印刷工人工會。在工業革命的過程中,各地工人組織過很多小規模的工會。

到1881年,美加產業和勞動工會聯合會建立的時候,愛迪生髮明電燈剛兩年,第一次電話試驗剛五年,社會生產和信息傳播的技術條件遠不如今日。可是,在英國工會運動的影響下,美國的勞工踏上了全國性組織的道路。1886年,美國「勞聯」誕生,彼得·馬奎爾擔任書記。勞聯號召工人爭取八小時工作制,而且特別注意發動女工參與工會運動。

有三十萬名會員的勞聯發動過幾次罷工,有些失敗,有些則成功地爭取到了八小時工作的條件。勞聯發動的這些罷工都是和平鬥爭,儘管在那個時代,多數企業主還沒有意識到有必要和工會談判,有必要做出讓步。工會的每一次成就都來之不易,但是工人的自我意識卻在一步一步地覺醒。

非常難得的是,在矛盾衝突緊張的年代,對立的雙方中卻都有人意識到,激化矛盾並不是唯一的出路,人們必須運用理智和智慧來處理遇到的問題。

1893年6月26日,伊利諾伊州州長宣布赦免剩下的三名草集廣場事件被告。他說,這三個人被赦免不是因為他們已經受夠了罪,是因為他相信他們是無辜的,而那些已經被處死的人,是歇斯底里和司法不公的犧牲品。

勞聯主席貢佩斯(Gompers)也清醒地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