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一個國王的命運和理想

胡安·卡洛斯一世是今日西班牙的國王,也幾乎是西班牙人心中崇拜的偶像。在西班牙旅行的時候,看到國王的畫像,聽到西班牙人談起國王,回味一下,又感覺「偶像」的概念在這裡有點不一樣。國王當然是一個政治人物,可是西班牙人對這位國王的崇拜,不是子民對國王的臣服,也不完全是對君主的敬意,裡面還有一點「迷」的味道,有點像對一個明星著迷。國王長得挺拔神氣,在西班牙人心中不是高大領袖的形象,倒是有點對俊勇男子欣賞的意思。他們既讚賞他的平民化,又不妨礙他們牢牢記得,這是他們引為驕傲的君主。雖然今天胡安·卡洛斯一世在西班牙的位置、起的作用和英國女王不相上下,可是在西班牙人眼中,金色冠冕不是一個皇家擺設,這位國王在精神上是一個對西班牙有實際意義的支撐。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來自歐洲最古老的皇室家族波旁王朝,卻是現代民主西班牙的象徵。西班牙人會永遠記得,胡安·卡洛斯一世是西班牙民主轉型過程中一個最關鍵的人物。

今天的西班牙國王,1938年出生在義大利的羅馬。他出生的時候,祖父阿方索十三世已經流亡海外。阿方索十三世是西班牙內戰前的最後一位國王,他當政的時期,世界和西班牙政局都在激烈動蕩。他竭力使得西班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維持中立,卻無法應對「十月革命」對本來已經岌岌可危的國內局勢的衝擊。事後,歷史學家說,在那個時候,西班牙只有「軍隊和無產階級的對決」。這也是此後西班牙內戰對決的基本陣營。

在局面終於面臨崩潰的時候,1931年,阿方索十三世選擇了引退,去國流亡。歷史書上記著這樣一個故事,在最後時刻,他的手下官員報告說要懲處抓住的反國王人士,阿方索十三世說了一句被載入史冊的話:「我再也不要看到流出一滴西班牙的血了。」史家公認,他確實是想避免西班牙的更多流血衝突。可是他在位的後期,西班牙已經是暴力衝突的流血之地。他能夠做的,也就是讓自己的手上不再更多地濺上西班牙人的鮮血。而作為一個君主這等於是在承認,自己無力面對和處理國家的混亂。閱讀西班牙歷史,對歐洲君主制傳統會有更多了解。無疑,君主把國家看作是「自己的」,可是從另一面說,這種傳統也意味著,國王必須「愛自己的子民」,這是國王的責任。二十世紀最初二十年里,左右翼思潮湧入西班牙,在那塊炙熱乾旱的土地上形成互不相讓的衝突局面。面對暴力和混亂,阿方索十三世出走後還說過另一句被載入史冊的話:「我再也不愛我的人民了!」這句話所傳達的絕望,大概只有王族能夠真正理解。

在他離開的時候,他看到了舊制度下君主的悲哀。臨離開王宮的時候,他手下的人對他說,在外面大廳里,有將近五十個人在那裡等候著和他告別。宮外的局面已經非常危險,他非常感動地說,我一定要見見他們,竟然現在還有人冒如此危險前來告別。當他走進大廳,他發現那都是宮中的僕人和廚娘,還有這些人的家屬甚至孩子們。當他是一國君主時,圍繞在他身邊的顯貴們一個都沒有出現。他回到自己房間的時候,發青的嘴唇一直在顫抖。

阿方索十三世流亡法國又轉到羅馬,直至去世再也沒有離開。歐洲的宮廷里有一種說法,就是王室應該是遊走的,你必須深入自己的民眾,讓百姓了解你,你也了解自己的百姓。而胡安·卡洛斯一世的家族流浪遊走在外是被迫的。阿方索十三世的兒子、胡安·卡洛斯一世的父親起初想住在今天以電影節聞名的法國戛納,可是不久西班牙內戰開始,在西班牙共和政府的壓力下,法國政府迫使他們離開。他們先到義大利的米蘭,然後轉到羅馬。胡安·卡洛斯一世就在這個時候出生,那正是西班牙內戰的後期。給他施洗的是一個紅衣主教,也就是後來的教皇皮烏斯十二世。西班牙內戰後,義大利在法西斯墨索里尼帶領下又開始備戰,環境兇險。他的父母后來去了葡萄牙。

雖然流亡在外,胡安·卡洛斯一世似乎從一出生就在西班牙的氛圍里,他的父親就是一個王子,他長在一個王子的環境里。不論他的家在哪裡,父母身邊永遠圍繞著許多西班牙人,其中不乏王室支持者。他從小是聽著許多西班牙的真實故事長大的,而這些故事又常常帶著暴力和血腥。做王后的祖母告訴他,在她的婚禮那一天,一個無政府主義者朝她的馬車裡扔上一束鮮花,而鮮花里包裹著一個炸彈。於是,新婚的白色衣裙濺上了馬兒和車夫的血。當然,還有爺爺阿方索十三世離開西班牙的故事。

多少年後,胡安·卡洛斯一世曾經被問到,你是在什麼時候覺得自己是個西班牙人的。沉穩的國王突然有點激動,他說,我躺在襁褓中,耳邊聽到的就已經滿是西班牙、西班牙了。

有的時候,君主責任甚至是一個過於沉重的負擔。他的父親唐·胡安相信,自己可能有朝一日會承繼父親的王位,而他在自己的王位還完全沒有著落的時候,已經想到必須給兒子嚴格的王子教育,因為兒子將是自己的王位繼承人。

於是,胡安·卡洛斯一世在八歲就被送進了紀律嚴格的寄宿學校。校門一關,父母音訊全無,小王子感覺自己已經被父母拋棄了。他後來猜想,或許是父親不讓母親給他打電話,流亡中的父親深知西班牙是一個長期以來局勢兇險的國家,本能促使他要訓練王子性格堅強,否則未來他將無法應付這個堅硬的國家。最後,還是祖母前來探望,祖母也是他的教母,是巴黎公爵的女兒、流亡中的西班牙王后。最後,他總算離開學校,在祖母的溫暖陪伴下,回到父母身邊。

可是好景不長。1948年冬天,在里斯本一個清冷的車站,年方十歲的胡安·卡洛斯一世在父母的送別下,永遠告別了和父母一起的家庭生活,獨自前往西班牙。其原因是,他必須完成王子的教育,而根源又是他未來的君主責任。

在胡安·卡洛斯一世的祖父離開西班牙之後,西班牙就是共和國了,通過選舉,左右派都執掌過政權,也都在自己執政的時候,無法消除敵對也無法免除暴力。如今我們都知道,真正的民主政治必須是在反對派可存在的狀態下運作,可是人們也常常忽略一點,就是在民主政治下,任何一方執政,反對方都必須有現實意義上的平等地位。選舉得勝的一方,是獲得包容對方、主導建設國家的機會,而不是獲得一個利用民眾給予的國家資源,去消滅對方的有利位置。在野一方,在提出反對意見的時候,也應該是出於對全民有利的考量,同樣不可以有那種恨不能要消滅對方的仇恨和行動。它的前提,就是雙方要認同一個核心價值。這是實行民主制度的先決條件,否則民主制度就變成沒有規則約束的遊戲,兩圈以後就玩不下去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西班牙共和國的左右雙方恰恰是缺乏共同的核心價值,民主遊戲也就肯定運作不下去,從政治對抗開始,走到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局面,所有的人都被拖向兩端,中間地帶反而無法生存。

當最後是內戰決出勝負的時候,不論哪一方贏,民主遊戲都只能剎車。走到這一步,只能說西班牙註定要有一段獨裁政權的命運。

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被公認是個出色軍人,卻是個謎一樣的政治人物。在所有人都認為他是納粹同黨、法西斯分子的時候,他卻和希特勒周旋,不僅使得德國兵沒有踏入西班牙一步,而且使得西班牙奇蹟般地置身於「二戰」戰火之外,甚至還一度成為猶太人逃亡的一條通道。他既冷酷鎮壓左翼,也鎮壓要求接迴流亡國王的極右保皇派。他曾經宣稱自己尊重西班牙傳統,將在合適的時候恢複君主政體。人們認為他最在意的是自己的權力,他在西班牙維持了四十年獨裁統治,可是出乎意外的是,他並沒有自己坐上王位。「二戰」結束後不久,佛朗哥把年幼的胡安·卡洛斯一世接回西班牙,讓這位「西班牙王子」在自己的國土上接受傳統王室應該接受的嚴格教育。事實證明,他理解中的君主政體,和保皇派的理解並不相同。可是人們仍然不知道他葫蘆里到底賣的什麼葯。

1948年11月,那個寒冷的里斯本火車站,十歲的胡安·卡洛斯一世沒有哭,他覺得父母不希望看到自己哭。面對「西班牙」,這位十歲的王子充滿了困惑的心情。西班牙王室在近代歷史上可不是一個輕鬆的位置。他記得有一個對西班牙王室忠心耿耿的人寫過一本書,其中有三條警告:第一是永遠不要住馬德里的王宮;第二是永遠要對「上層」緊閉你的大門,而對「中層」打開大門,他們才是社會的脊樑;第三條是,在你從流亡中歸來,不要打開你的行囊,因為你隨時要準備再次捲起鋪蓋走人。

流亡者總是每分鐘都在咀嚼自己的「喪失」,失去的東西很具體:從小熟悉的景觀、氣味、色彩和感覺,甚至還有那些「家鄉才有、別處無法尋覓到的食物」。這些都在加深流亡者的情結,更何況一個王室的政治流亡。在胡安·卡洛斯一世眼中,父親的流亡是真實的。父親生在西班牙,在那裡度過青少年歲月,離開西班牙的時候已經十八歲。對父親來說,死在流亡中是世界上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