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輯 訪談輯錄 語文教學的功能——答《北京晚報》

問:數日前您和諸多學者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首屆年會上,就當前語文教學問題發聲。您說現在的語文教學與人文教育差距太遠,那麼二者最本質的差距在哪裡呢?

答:語文教學的主要功能是良好的母語訓練,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最好的母語作品,對母語產生熱愛之情和敬畏之心,同時學會正確地讀、想、寫。語言是民族的基本特徵和主要文化紐帶,在某種意義上,愛母語是最根本的愛國,一個受過良好母語訓練的人,無論走到世界的什麼地方,他在文化上是有根的,他都會有作為中國人的民族意識和自豪感。在教材的選擇上,標準有二,一是語言藝術,二是人文內涵,因此,好的語文教學有兩個效果,一是母語訓練,二是人文教育,鑒於後者,我說語文教學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我認為現在的語文教學在這兩方面都有很大的欠缺。

問:您稱自己的文章經常被用作語文測試的卷子,但對於諸如分析文章的主題思想、段落大意、解析某句話背後的意思,您自己都無法作答,說這種考試方式極為可笑,極為荒唐。可是拿分析段落大意來說,其實不就是在考查一個人的概括能力嗎?這種考查真的全無意義嗎?您不認同分析、解析式地學習語文,本質上是不贊成語文學習的哪種方式呢?

答:我反對這種教學和測試方式的主要理由有二。一、著重點錯了。主題思想、段落大意的概括把文本簡化為一些觀念,最重要的東西——語言藝術和人文內涵——遭到了嚴重的忽視。二、好的文本並無一個固定的意義,或者說,它的意義是開放的,可以做不同的解釋。閱讀是一個積極的對話過程,用現代解釋學的話來說,是文本的視野與接受者的視野的融合。在這個過程中,接受者的相關經驗得到調動,對文本會有自己獨特的理解。現在這種方式把閱讀過程中這個最生動美好的因素扼殺了。

問:那麼在現行的語文教育環節里,據您觀察尚有可取之處么,還是幾乎一無是處呢?

答:我沒有做調查,只是從所接觸的教師和學生那裡得到一些印象,所以不能下整體性的論斷。

問:我們聽到一些聲音,說今後學理科工科,語文好不好似乎沒什麼關係,您怎麼看這種觀點?

答:正確地讀、想、寫是基本的文化素養,理工科學生也必須具備,因為第一,理工科在專業範圍內同樣存在正確地思考和表達的問題,第二,你終歸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生活,要和人打交道,因此也必須有這個素養。

問:您曾說,語文教學和通識課程不一樣,一個人的高等教育可以有不同的專業之分,但是基礎性的都是正確的讀、想、寫。是否可以理解成語文在您的定義中不局限於科目,而是一種基本的能力?

答:語文教學的第一功能是母語訓練,第二功能是人文教育,而通識課程的功能就只是人文教育,這是二者不同的地方。我認為,不論專業,母語能力和人文素質都應該是必備的。

問:我看過您早期的文章,談到如果您是中學語文老師,您會注意培養學生對書籍的興趣以及鼓勵學生寫日記,即您反覆強調的閱讀和寫作。但事實上很多老師、家長已然頗為重視孩子的閱讀和寫作,比如經常給孩子買書,要求學生寫日記、周記等等,可孩子還是對語文缺乏興趣。您覺得問題可能出在哪兒呢?換句話說,要怎樣才能培養孩子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呢?

答:你不能只是給孩子布置任務,那樣實際上是在繁重的作業之外又增加了作業。關鍵是要讓孩子真正感覺到閱讀和寫作的樂趣,為了做到這一點,我的體會是家長自己的參與非常重要。選擇一本孩子可能喜歡的書,你自己也讀,和孩子談論書中的內容。孩子遇到一件有意思的事,你鼓勵他寫成一篇日記,你做評點。如此等等。總之,你要參與和投入,不能當工頭,沒有人喜歡在一個工頭的命令下做事,孩子更是如此。

問:您認為語文教學的改革太必要了,那麼如果請您來設計這個改革,您會從哪些方面進行呢?

答:首先是理念;第二是教材,標準是語言藝術和人文內涵,把不合乃至違背此標準的課文全部刪除;第三是方法,課文練習著重理解和欣賞,寫讀後感,作文可以不命題,提倡多寫,把自己最得意的文章交上來。

問:有學者表示,自己理想中的大學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大學(比如西南聯大)。您是否也有比較欣賞和認同的教育年代、模式、教師等等?能否請您描述一下,理想中的語文課、語文教學是種怎樣的狀態?

答:民國時期教師的素質普遍比較好,第一是單純,對所教課程有真興趣,第二是有個性。現在這樣的教師太少了。教師有真興趣、有個性,教學就會出理想的狀態。

問:您曾在微博里表述:「我們教育的狹隘是全方位的,智力教育限於應試和謀職,心靈、心性、智慧教育完全沒有,代之以意識形態灌輸。」您這裡講到的「智慧教育」具體為何?

答:智慧教育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哲學教育,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大問題。

問:站在哲學角度看教育,您認為教育的本質為何?

答:我贊同盧梭和杜威的說法,教育就是生長,就是讓受教育者的智、情、德各項精神屬性得到健康的生長,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這就是我對教育的本質的理解。教育是生長,不是培訓,培訓是按照一個實用的目的灌輸知識和訓練技能。現在我們基本上只有培訓,沒有教育。

2014年12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