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輯 書林風景 情感世界的風雨

友人之子云松,見過不多幾面,身材高大,一臉稚氣,感覺是一個陽光的大男孩。忽一日,他說寫了一些文字,想請我看一下。我看了頗意外,好些篇都是愁腸百結,憂思千重,和見人的感覺呈鮮明反差。不過,對於這樣一顆敏感而且有些脆弱的年輕的心,我倒絲毫不感到陌生,因為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少年時代。

我常用一句話自勉:把弱點當作根據地。所謂弱點,是用社會的眼光衡量的,許多這樣的弱點,用文學的眼光衡量卻是優點。敏感就是如此。不論哪一代的青少年裡必有一些格外敏感的心靈,情感世界的一陣小風會使之戰慄,一場小雨點會留下深深的印記。和同齡人相比,他們有許多隱秘的歡樂,同時有更多隱秘的痛苦。你說他們太經不住風雨?不是的,正因為存在這樣的心靈,情感世界的風雨才有了價值,沒有浪費在無聲無息之中,而是催放出了詩的花朵。

雲松是多情之人,對於親情、友情、愛情皆有敏銳細緻的體驗。我覺得寫得最好的是親情,作為一個晚輩,寫自己對姥爺、母親、父親的觀察,寫彼此間濃郁又微妙的感情,寓情於事,通過敘事傳達心情,讀來有血有肉,感人至深。他又是多思之人,對於所經歷的情感事件,對於其中的細節和自己的心情,常常反覆思考,沉浸在對它們的充滿不同可能性的分析之中。這使他的寫作很像是一種旁若無人的自言自語,自由揮灑,莫知所止。因此,就目前而言,我把他定義為一個主觀的抒情詩人。

據我所知,相當一部分大文學家的成長是從主觀開始的,以抒發「小我」的情感為主,心中積壓萬千情緒,一吐為快。隨著閱歷的增長,便逐漸向客觀發展,把目光轉向外界,注意觀察人和物,描摹世間的百態,歌德稱之為漫遊時代。再進一步,到了徹悟人生實質的年齡,又會回歸主觀,但這時候的「自我」已經不是經驗的「小我」,而是與生命本體息息相通的「大我」,用尼採的話說,它是從存在的深淵裡發出呼叫,象徵性地表達了世界的心聲。我不是要為雲松的寫作指一條路,真正說來,適合於各人的路是不同的,我相信他既已精神飽滿地啟程,一定會走出唯獨屬於他的一條路的。

以名喻人,雲松是一棵松,但現在還是一棵風雨之中的小松,被情感世界的小風小雨捶打著。有一天,這棵松會長得高入雲霄,領略天空之遼闊和大地之蒼茫,長成一棵真正的雲中之松。

2014年12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