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輯 書林風景 可愛的盡孝方式

《老媽》主角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在她86歲之年,她的也已年屆57歲的兒子,即本書的作者周光榮,在全家發起了一個「特別行動」——為「老媽」立傳。為此祖孫三代人忙得不亦樂乎,採訪、記錄、拍照,各人寫回憶文章,陪老人家到早年生活的久別的村莊尋找童年和青春的記憶,最後成就的便是這一本特別的傳記。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心中充滿感動。這真是一份非常別緻的愛的獻禮。我們都會說孝敬父母,父母年邁之時,我們也都會意識到時日不多,於是產生盡孝的迫切心情。可是,一般來說,人們所做的大抵是殷勤探望、伺候起居之類,這誠然也是在盡孝,但其中更多的成分是在盡責任,把老人僅僅看成了一個需要安慰和照顧的對象。很顯然,在作者看來,這遠遠不夠。他如此表述促使他寫這本書的那種內心情感:「在年輕時,母親就是我們子女眼中擋風擋雨的一堵牆,現在年紀大了,老了,母親就成了我們子女心中的一個『寶』。寫母親,是為我們周家留一份『財富』,這財富,應該比一幢樓、幾畝田、幾萬元錢更有價值呢!」在他眼裡,「老媽」的「老」,不只意味著「弱」,因而需要照顧,更意味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因而是一個「寶」,需要開發和留住她心中的「財富」。這就超越了傳統的「孝」的境界,不是單純出於生養之恩而感報,而是用一種人性的眼光看「老媽」,把她作為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予以尊重。這種立足於尊重的愛,才是暖入人性根底的大愛。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人們都生活得很匆忙,人和人之間鮮有心靈的溝通,彼此越來越成為僅僅臉熟的陌生人。這種情況其實也發生在家庭之中,夫婦之間、親子之間的知心談話能有幾多?即如面對年邁的父母,有幾多人會想到去搶救他們的記憶,去傾聽他們的人生心得?往往是直到老人逝世,子女對父母的了解仍然是並且將永遠是零散而模糊的。所以,我完全能夠想像,在這本書的創作過程中,當子女們圍著「老媽」問長問短、刨根問底的時候,她一定感到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老媽」。當然,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她的經歷的確很平凡,和別的年齡相仿的農村婦女有諸多相似之處,但是,親歷的變故、艱辛、苦難和幸福又唯一地是屬於她的,而在所有這些經歷中呈現的堅忍、善良、達觀的品質確實是她賜予子女的寶貴財富。

周光榮是一個真性情之人,淡泊名利,珍惜情感,他用這麼可愛的方式來盡孝,我覺得真是再自然不過了。

2012年12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