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輯 書林風景 從根源入手匡正世風

曹國炳先生是一個忙人,身負重任,日理萬機,但又似乎是一個閑人,微博和微信幾乎天天更新,頻頻發表人生之感悟和時事之評論。彷彿如此仍不足以抒發心中之塊壘,他便秉筆著書,於是前有三字經體的《炳悟人生》,今有這本散文體的《拾貝人生》。

我嘗自問:曹先生所寫之文字,與他的本職毫無關係,他何以對寫作情有獨鍾?以他的職務和年齡,當然不可以一個業餘文學愛好者視之。我的答案是,他有一種使命感。根據我的接觸,我看到他身上有兩個特質。一是勤于思考人生問題,有自己明確的人生觀。二是心憂天下,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兩個特質結合起來,使他發現,要匡正當今社會的世風道德,唯有從根源入手,便是啟迪人生的智慧,明白做人的道理。我相信,他著書的初衷即在於此。

我本人也認為,講道德不能局限於道德,道德只是一個人的整體人生觀在人際關係上的體現。在很大程度上,貪婪、暴戾、仇恨都是糊塗,佛家稱之為「無明」。一個想明白了人生道理的人,在道德上一定能夠自律。倘若社會上多數人都看重自己人生的品質,內心有明確的準則,而不是盲目地受環境支配,社會風氣一定會好。曹先生是一個對人生道理做了系統思考的人,我希望他的這本書能夠推動讀者也從自己的角度做這樣的思考。

在本書中,曹先生從立身、處世、進德、修業、持家、為學、審美、怡情八個方面,選取一百個關鍵詞,徐徐講述人生的道理。乍看這八個題目挺傳統的,但是,如果看一下相應的關鍵詞,你就會發現頗有新意。比如說,立身以尊嚴為首,處世須有情商和慧眼,進德是靈魂的事情,修業重創意和實績,持家第一要務是家教(家教則須考慮影響兒女生命全程的要素),為學的基礎是母語,審美要懂得錯落和殘缺之美,怡情的境界為從容、淡定、逍遙。一百個關鍵詞帶出一百篇散文,文中列舉了大量古今中外名人的逸事嘉言,也有許多當今社會現實中的事例和自己的親身遭遇,洋洋洒洒,借事說理,讀來毫不枯燥。曹先生是下了功夫的,願功夫不負有心人,讀者們會喜歡。

2014年9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