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輯 書生之見 在全球視野中看文化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全球視野中的中國文化」,在全球視野中看文化,這是一個好的角度。這個全球視野,我認為不只是關於世界上發生的事情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一種開闊的全人類的眼光和胸懷,它要求我們弱化民族意識,強化人性意識和人類意識。你是一個中國人,但首先是一個人,是人類之一員,在看文化的時候,首先要問的是這個東西好不好,而非是誰的出品,只要是好東西,就情不自禁地喜歡和接納。這其實就是一種平常心,一種健康的精神本能。長期以來,我們對全球視野是陌生的,習慣於相反的角度——在民族視野中看中西文化,做優劣的比較,強調中國文化是好東西,實際上談的不是文化,而是政治,並且是狹隘的政治。現在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大國在世界上崛起,這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信,但真正的民族自信應該是一種開放的心態。

我認為應該破除文化輸出和輸入的觀念,提倡文化融合的觀念。有一個統一的世界文化寶庫,凡是能夠進入這個寶庫的東西,本質上沒有國別,屬於全人類,也屬於每一個人。無論東西方文化,最好的東西必定是共通的,是屬於全人類的。那些僅僅屬於一個民族的東西,即使是好東西,也只能算次好。正確的態度是,前者可以共享,後者可以欣賞。我學西方哲學,真心覺得從蘇格拉底、柏拉圖到康德、尼採的思想財富也是屬於我的,並不因為我是中國人就不能享受它們。雅斯貝爾斯指出,人類歷史上有四大精神偉人,即孔子、蘇格拉底、佛陀、耶穌,他們思想的共同內涵是揭示了人類的基本境況,闡明了人類的基本使命。他肯定了孔子的世界性意義,但我想這個意義不在於向世界推廣儒家文化,建多少個孔子學院。我們應該讓世界各民族共享中華民族的最好的文化,但要有恰當的方式,並且注重真實的效果。當年林語堂的一本英文著作《吾國與吾民》在傳播中華文化上效果卓著,在我看來遠超過這麼多孔子學院。我們今天應該多幾個林語堂,通曉中西文化,以平和的態度向世界講述中華文化的精華。

我還想強調一點:學人之長,補己之短,不但不會損害己之所長,相反能夠激活和發揚己之所長。尤其當己之所短嚴重地阻礙了己之所長的時候,情形更是這樣。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國儒家文化的核心是道德,我們歷來以禮儀之邦自豪,可是今天的明顯事實是國人的道德素質堪憂,從官員的嚴重腐敗,到普通人在公共場合的缺乏教養,皆有目共睹。原因何在?因為道德不是一個孤立的東西,必須有兩個東西來輔佐它,一是要用法治來強化道德的他律,二是要用信仰來強化道德的自律,而法治和信仰正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弱項。在西方文化傳統中,法治和信仰卻是強項,我相信,在這兩方面學西方之長,補我們之短,儒家的道德文化才能重新發揚光大。

關於中國文化的未來發展,我只想指出一點:今天的教育狀況將決定明天的文化狀況,今天我們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明天中國就會有什麼樣的文化。從全球視野看,現在知識、技術、傳播手段、生活方式的更新極其迅速,最需要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而我們的以應試、急功近利和行政主導為特徵的教育體制是培養這種能力的嚴重障礙。

因此,教育必須改革,否則中國文化的發展也是堪憂。

(本文為12月31日在聯合國電視中文台舉辦的中華文化資本論壇上的發言)

2014年12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