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輯 書生之見 文化就是命運嗎?

文化就是命運嗎?這個問題的提出,是鑒於相當多的人認為,由於中國文化傳統的特殊性,從西方文化傳統中發展出來的自由、民主那一套不適用於中國。它包含兩個問題:一、西方文化所體現的價值觀中有沒有人類共通的普世價值;二、中國文化的特殊性能否成為拒絕這些普世價值的理由。

我是學西方哲學的,我覺得西方哲學裡有兩個好東西,是中國哲學裡缺少的。一個是形而上學,即對宇宙終極真理和終極價值的追問,奠基於古希臘,發展於基督教和德國哲學,由此形成了重視靈魂生活的信仰文化。另一個是個人主義,即對個體生命價值的尊重,奠基於古羅馬,發展於英國哲學,由此形成了以保護個人自由為最高原則的法治文化。上有信仰,下有法治,他們主要靠這兩個東西治國,社會就有了高質量的穩定。

中國的主流文化傳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不是信仰文化,也不是法治文化,而是道德文化。儒家以德治國,「仁」落實為「孝」,「孝」推廣為「忠」,在宗法基礎上建立起等級秩序,終極目標是社會穩定。穩定壓倒一切,這是我們的悠久傳統,為了穩定,就既不要靈魂的追求,也不要個人的自由,結果是維持了社會的低質量的穩定。今天我們看得很清楚,正因為信仰文化和法治文化的缺失,中國的社會轉型遭遇了巨大的困難。

信仰是靈魂對精神價值的追求,法治是社會對個人價值的尊重,這兩個東西是不是普世價值?當然是的,因為它們的根據是人性,而不是某個民族的特殊民族性。問一下自己,你願意作為一個沒有靈魂的東西活著嗎,你願意作為一個不自由的人活著嗎,因為你是中國人就願意了嗎?作為一個人,就應該承認普世價值,作為一個中國人,就應該努力在中國實現這些普世價值。某些人的做法正好相反,一面拚命反對普世價值,一面又拚命要移民到實現了這些普世價值的國家去。

不要總是拿中國文化的特殊性說事。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文化好像很複雜,還原到價值觀的層面,事情就清楚了:你拒絕的不是西方的特殊文化,你拒絕的是普世價值。文化好像很難變,可是在價值觀上人是有主動權的,是可以做出選擇的。尼采有一個觀點:評價就是創造。這個命題正好可以用來消解文化就是命運的命題,你改變了價值觀,你也就改變了文化,改變了命運。

一百多年來,人們在東西文化的問題上做了許多文章。依我看,東方文化是好東西,西方文化是好東西,就東西文化不是東西。我的意思是說,文化不分東西,只要合乎人性,表達人性,就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你到這個世界上來,投生在哪個國家完全是偶然的,為什麼一定要把自己拘在某個文化傳統里想問題呢?為什麼不能跳出來,作為一個人想一想你的生命和靈魂的真正需要是什麼?所以,普世價值的道理絲毫不複雜,需要的只是常識和良知。在這個意義上,我要說,今天我們最缺的不是高深的理論,而是普通的常識,不是高超的信仰,而是基本的良知。如果大家都能回歸常識和良知,只說自己心裡真實的想法,不跟著別人胡說八道,也不口是心非,我們這個民族就有救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