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傳承高貴 教育不是熱鬧的事

顏鳳嶺畢生從教,擔任北京第一實驗小學校長也有十幾年了。現在,他把任校長期間的文章和講話結集出版,我毛遂自薦為之寫序。

顏校長是一個很低調的人。身為百年名校的校長,他卻最不喜歡拋頭露面。讀他的文字,聽他的談話,你都會覺得樸實無華。可是,讀下去,聽下去,你便會發現其中大有深意和新意。據我體會,他有兩大特點,一是深思,二是實幹。他想得多,做得多,寫和說都很少,但從這有限的記錄中,更能夠強烈地感受到他的深思和實幹。他對教育有深入系統的思考,認準了正確的目標之後,就紮實地貫徹在學校的全部工作之中。書中有言:「現在把教育搞得太熱鬧,教育不是熱鬧的事。」此言很能反映他的志趣。做校長不是做風雲人物,而是要做一個有遠見卓識的腳踏實地的教育實踐家。

通過思考和實踐,顏校長形成了他的基本教育理念,歸納為四句話:「文化育人,生活教人;發展為本,課比天大。」其中,「文化育人」是最核心的理念,後三句話是這個理念在不同方面的體現。本書大致上是按照這四句話來構架的,當然這麼劃分是相對的,四句話原是整體,所以各章的內容必有交叉。

我本人對顏校長提出的「文化育人」理念十分讚賞。他所理解的「文化」,是指區別於科學知識的人文素質,亦即人的精神品質,包括智力、情感和道德。那麼,「文化育人」就是要讓這些精神品質得到良好的培育和發展,唯有如此,人作為精神性存在的價值才得到實現,人才真正作為人在生活。這是教育的根本目標之所在。然而,在今天的教育中,恰恰這個最重要的方面遭到了漠視,可見「文化育人」的提出既抓住了教育的本質,又是極有針對性的。

「文化育人」體現在教育管理上,就是「發展為本」。學校的全部工作都要圍繞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這個根本來進行。學生的發展是中心,是學校存在的理由,而教師的發展則是學生的發展之保障,學校的發展又是師生的發展之依託。本書對這三個發展的關係闡述得十分清晰,而讀者還可以看到,對於每一個發展,實驗一小已經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具體做法。

「文化育人」體現在教學實踐上,就是「課比天大」。上課是學校的頭等大事,無論學生的發展,還是老師的發展,主要是通過上課來實現的。顏校長把人的行為分成行為層面、情感層面、精神層面,他強調,對於任何課程的效果,都要用這三個層面來要求和衡量。課堂教學不只是灌輸知識和培育技能,而是應該培養學生過一種理性生活,獲得好奇心的滿足和精神品質的提高。在實踐中,他十分重視參與,經常通過評課來和教師一起探討教學的智慧和方法。

「文化育人」體現在學校建設上,就是「生活教人」。教育存在於生活中,生活是廣泛的,還包括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但是對學生來說,學校是具有特殊意義的生活場所,學校生活對學生的心靈會發生重要影響。實驗一小非常重視校園環境的文化建設,巧妙地組合音樂、美術、文物、校史等元素,讓學生處處感受文化的魅力,受到人文的熏陶。

在綜述了本書的內容構架之後,我想說一說我的一點特別的感受。一位校長怎樣管理一所學校,事實上取決於也體現了他的精神格調。我注意到,在本書中,顏校長多次談到「神性」。他指出:人是有「神性」的,「神性」就是「追求高貴、偉大、卓越、永恆」,有「神性」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我是多麼高興聽到一位中國的小學校長談論「神性」啊,他是確有感悟的,深知人無法駕馭自己的具有偶然性的「生物性存在」,卻可以用一生的努力去追求和完善自己的具有神聖性的「文化性存在」。因此之故,在當今中小學裡都格外強調的德育問題上,他也有迥異於現行模式的深刻認識。他認為,基礎教育階段德育的根本任務是「實現人的文化啟蒙」,啟迪「善良」(同情心)和「神性」(對高貴的追求,人因此才具有尊嚴)。以此衡量,現行的一些做法恰恰是德育的反面,比如訓練孩子們怎麼受領導接見,怎麼討好領導,「這種我們每天不經意的教育對學生的影響至深,無意中是在繼承文化中糟粕的東西。」我從這些識見中看出,「文化」實在是植根在他的「基因」里的,這樣一個人當了校長,如此堅定而細緻地實施「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就是毫不奇怪的了。

2014年5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