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傳承高貴 中學老師是最難當的——《教師行走叢書》序

癸巳年夏,行走內蒙古草原,得以結識孫志毅老師。我見到的孫老師,是學問中人,也是性情中人,滿腹詩書,一身清爽。我喜歡聽他談古說今,描摹當地名物,而逢應酬的場合,看他如局外人一般淡漠無言,我更心生歡喜。現在,他牽頭編輯《教師行走叢書》,收六位作者的教育隨筆和手記,囑我作序,我欣然命筆。我素來由人判斷事的價值,相信純粹之人必做純粹之事。六位作者皆是內蒙古基礎教育領域的精英,在本書中可以一睹其行走的風姿。在他們的這趟教育之旅中,我很樂意做一個隨行者,說一點外行的想法。

基礎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階段,我認為也是最艱難的一個階段。懷特海在論述智力發展階段時指出:小學和大學都以自由為主導,唯有在中學階段,紀律是主導,自由必須從屬於紀律。按照我的理解,自由是順應興趣,而紀律是服從必須。在小學階段,智力教育的重點是激發和培育一般的求知興趣,在大學階段,則是根據業已明確的興趣方向自主地學習。中學階段的情況卻大不相同,不管是否感興趣,學生都必須學習大量基礎知識。因此,中學生是最辛苦的,中學老師也是最難當的。當然,沒有興趣的學習是低效率的,而困難正在於如何引導學生對必須學的知識產生興趣,使紀律成為自由選擇的結果。事實上,即使在學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有三個因素也是具有超越知識本身的價值的,那便是:一、通過文史哲課程的學習受到人文熏陶,擁有豐富的心靈和高貴的情懷;二、通過數理化課程的學習得到思維訓練,培養智力活動的興趣和習慣;三、通過全部課程的綜合了解人類知識的概貌,猶如在胸中畫一張文化地圖,為確定個人興趣方向和今後專業選擇提供依據。在我看來,這三者是比知識更重要的目標,而如果它們在教學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就反而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和效率。

無論是教中小學還是大學,教師都應該具備優良的精神素質。他自身是一個熱愛智力生活、對知識充滿興趣的人,才能夠在學生心中點燃同樣的求知熱情。他自身是一個人性豐滿、心靈豐富的人,才能夠用貼近人性、啟迪心靈的方式去教學生。除此之外,鑒於基礎教育的特點,對中學教師還有特殊的要求。其一,基礎課程橫跨文理,科目多,知識量大,因此,中學教師特別要講究教學藝術,尋求效率的最大化。對於所任的課程,他要善於精選學生必須精確而牢固地掌握的關鍵內容,把這些內容真正講透,因而不必勉強學生去熟記許多次要的東西。這樣的教學既能節省學生的精力,又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當然,要取得這樣的效果不能單憑方法,教師自己必須相當精通所任的課程,對基本原理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其二,中學教育實質上是通識教育,因此,中學教師應該是一個通識之才,一個某種程度上的「雜家」,有廣闊的知識面,這樣才能夠觸類旁通,把所任的課程教得生動活潑,趣味十足。學生的天賦類型是有差別的,未必都對你所教的這門課程有興趣,但是一個好的教師可以做到兩點,一是使天賦類型適合的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二是使天賦類型未必適合的學生發生一般的興趣。

說了上面這些外行的想法之後,我愈發相信我的這個判斷了:中學老師是最難當的。因此,我要向本叢書的六位作者、也向全國基礎教育領域的每一位優秀教師表示我的深深的敬意。

2014年6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