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閱讀季節 讓窮孩子們仰望星空

近日,北京慈弘慈善基金會和人民文學出版社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啟動一個名叫「慈弘圖書角」的合作項目。據介紹,該項目主要針對西部貧困地區縣、鄉級中學及部分小學學生,選擇教育資源貧乏的學校,給每個班級配備75至100冊圖書和《青年文摘》、《科學畫報》兩種雜誌,以及統一訂製的書櫃,圖書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供貨,以中外文學名著為主。此前已在青海省開設85個試點,效果顯著,學生的借閱熱情極高,平均每周每個圖書角的借閱量為60本左右,最多借閱量達90本。基金會計畫本年內把圖書角規模擴展到800個,惠及學生5萬餘人。

基金會負責人稱,該基金會曾對青海省縣、鄉級三所中學500名學生做抽樣調查,發現擁有一冊以上圖書的學生僅佔0.5%。也就是說,幾乎所有學生都沒有課外書。各學校圖書室的藏書也極為可憐,基本上只有一些過時的讀物,而且不向學生開放。由於西部經濟狀況和消費水平的限制,當地書店很少進新書,因為進了也賣不掉。因此,對於那些中外名著,孩子們至多在語文課本上聞其名,無緣一睹真容。這是慈弘圖書角項目的緣起,旨在讓西部貧困孩子能夠讀到好書。

我對這個項目的立意和做法十分讚賞。回顧自己的精神成長的歷程,我深知在兒童和少年時期養成讀好書習慣的重要。每一個孩子心中都有一種渴望,對知識和光明的渴望,對真善美的渴望,這種渴望有待點燃,而書籍是最好的火種。世上有一些窮孩子,因為及早發現了書籍的世界,日後不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而且成了改變世界的人。我在這裡特別想到了19世紀美國的鋼鐵大王卡耐基,他早年貧困,只上學到13歲,就為生計所迫當了小郵差。然而,正是在這一年,一位退休上校用自己擁有的400冊文學名著辦了一個圖書角,向窮孩子們開放,而小卡耐基成了最積極的借閱者。他在自傳中說:他感激這位上校的「充滿智慧的慷慨」,「是他培養了我對文學的愛好和品位,即使用人類所有的錢財與之交換,我也不願意」。事實上,少年時代養成的這種「對文學的愛好和品位」奠定了卡耐基一生精神追求的基礎,眾所周知,他後來成了美國民間公益事業的奠基人,所贊助的主要領域恰是教育和社區圖書館。

王爾德有一句名言:「我們都生活在陰溝里,但我們中有些人仰望星空。」一個為生存掙扎的窮人是生活在陰溝里,一個為財富忙碌的富人也是生活在陰溝里。然而,不論窮人富人,總有一些人的靈魂覺醒了,看到了頭頂上的星空,心中有了精神的目標。我相信,仰望星空的人越多,生活在陰溝里的人類就越有希望,而那些偉大書籍所傳遞的正是星空的信息。

今天,中國西部地區的廣大孩子生活在貧困的陰溝里,最需要獲得星空的信息。在我看來,慈弘圖書角項目的意義即在於此,是給西部孩子送去星空的信息的。我最欣賞的一點是,送去的真正是好書,是中國最好的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文學名著,使窮孩子們直接就得以汲取最好的精神營養。相比之下,城裡的孩子雖然生活優越得多,但同時也置身在一個充斥著垃圾信息的文化環境中,許多人迷戀於網路上的快餐,反而距離文學寶庫更加遙遠。

毫無疑問,要根本改善西部貧困孩子的處境,必須從多方面努力,有賴於中國經濟、政治、教育體制的整體改善,不是只送一些好書去就能奏效的。但是,這是眾多努力中不可缺少的一維。心靈的關懷是大善、根本之善,其作用深刻而長遠,非物質的援助所能比。同時,鑒於當地書籍稀缺的現狀,此舉具有緊迫性,不啻是精神上的雪中送炭。我期待有更多的基金會和出版社也這樣做,讓高質量的圖書角在貧困地區遍地開花,讓窮孩子們都有仰望星空的機會。

2011年3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