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覺醒之力 哲學與你有緣

公元前5世紀是哲學的世紀,東西方各有聖人出——孔子和蘇格拉底,分別奠定了中西兩千多年的精神傳統。這兩位大哲,一生致力於做一件事,就是和年輕人談心。他們都不設課堂,不留文字,談心是他們從事哲學的主要方式。只是到了身後,弟子把老師的言論整理成書,於是中國有《論語》,西方有《柏拉圖對話錄》,成為中西哲學之元典。

一個人要和別人談心,必須先和自己談心。孔子和蘇格拉底想必亦如此,是把和自己談心的所得告訴了學生。和自己談心,這正是基本的哲學活動,而它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進行的。

你也許會說:談心還不容易?且慢,請回想一下,你有多少時間是在和自己談心?我們平時忙於事務,和自己談的——也就是腦中想的——多半也是事,怎麼做某件事、怎麼與人打交道之類。陷在事之中,這個狀態是最不哲學的。不過,只要願意,你又是可以抽出一些時間和自己談心的,而養成了這個習慣,就是進入了一種哲學的生活狀態。

談心談什麼?談宇宙,談人生,總之是談大問題。從事中跳出來,看宇宙和人生的全景,想大問題,你的心就會變得開闊。

柏拉圖有言:哲學開始於驚疑——驚奇和疑惑。驚奇,面對的是宇宙;疑惑,面對的是人生。無論人類,還是個人,一旦對宇宙感到驚奇,對人生感到困惑,哲學就開始了。

在古希臘,最早的哲學開始於仰望星空,早期哲學家多半是天文學家。古希臘第一個哲學家泰勒斯,總是專註於抬頭看天,有一回不慎掉入井中,因此遭到身邊女僕的嘲笑,笑他急於知道天上的事情,卻看不見地上的事物。我替泰勒斯回答她:宇宙無限,人類的活動範圍如此狹小,忙於地上的事情而不去探究天上的道理,豈不是更可笑的無知?

到了蘇格拉底,希臘哲學發生了一個轉折。按照西塞羅的說法,蘇格拉底是第一個把哲學從天上召喚到地上來的人。他的哲學聚焦於人生,看見人們似乎明白實際是麻木地生活著,他就用追根究底的提問使之產生疑惑,激勵其開始思考人生。他的這種做法得罪了許多人,因此被雅典法庭判處死刑。宣判之時,他在法庭上說出了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未經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康德說:世上最使人敬畏的兩樣東西是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哲學無非是做兩件事,一是思考頭上的星空,宇宙的奧秘,二是思考心中的道德律,做人的道理。所以,可以這樣給哲學下定義:哲學是對世界和人生的根本問題的思考。

人們常常說哲學玄虛、抽象、艱澀,其實不然。用哲學的定義來衡量,你會發現,孩子都是哲學家。

舉我的女兒為例。四歲時她問:「天上有什麼?」媽媽答:「雲。」問:「雲後面呢?」答:「星星。」問:「星星後面呢?」答:「還是星星。」問:「最後的最後是什麼?」答:「沒有最後。」問:「怎麼會沒有最後?」媽媽語塞。她又問:「第一個人是從哪兒來的?」答:「中國神話說是女媧造的。」問:「女媧是誰造的?」媽媽也語塞。女兒五歲時知道人長大了會老會死,因此常說一句話:「我不想長大。」有一天自語:「假如時間不過去該多好,我就不會長大了。」然後問我:「為什麼時間會過去?」我同樣是語塞。

其實,做父母的只要留心,都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問過類似的問題。這類問題之所以回答不了,原因不是缺乏相關知識,而是因為超越了知識的範圍,是所謂終極追問。這正是哲學問題的特點。

請回想一下,在童年時代,當你仰望星空之時,何嘗不是對宇宙之謎懷有一種神秘感?當你知道生必有死之時,何嘗不是對生命意義產生了一種困惑?反過來說,面對浩渺宇宙不感到驚奇,面對短暫人生不感到疑惑,豈不是最大的麻木?所以,哲學問題絕不是某幾個頭腦古怪的哲學家挖空心思想出來的,而是人生本身就包含著的。如果你葆有孩子般純真的心智,它們一定仍然是你的問題。

哲學是對世界和人生的根本問題的思考——在這個定義中,請注意兩個關鍵詞。其一,根本問題。哲學不只是方法論,如果你撇開根本問題,只是琢磨用什麼聰明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枝節問題,你就仍然與哲學無緣。其二,思考。哲學不是教條,如果你放棄獨立思考,只是記誦一些現成的結論,你離哲學就比沒有學這些教條的時候更遠了。

哲學上的根本問題,比如世界的本質和人生的意義,原是沒有最終答案的,更不存在所謂標準答案。如果有一種哲學宣稱能給你一個標準答案,那一定是偽哲學。哲學的原義是愛智慧,什麼是愛智慧?未經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過——蘇格拉底的這句名言是最好的註解,就是絕不肯糊裡糊塗地活,一定要想明白人生的道理。可是,教條式的哲學教學做的正是相反的事情,恰恰是要給你一個不思考的人生。

所以,我認為必須改革我們的哲學教學。哲學教材應該以問題為核心,輯錄大哲學家們的相關著作,讓年輕人知道人類最偉大的頭腦在思考什麼問題,有些什麼不同的思路。通過這樣的學習,喚醒你心中本來就存在的類似問題,使你對它們的思考保持在活躍和認真的狀態。達到了這個效果,你就是真正進入了哲學。

也許有人要問:既然哲學問題沒有最終答案,思考它們又有何用?我的回答是:想這些無用問題的用處,就是讓你有一個好心態。

首先,一個想宇宙和人生大問題的人,眼界和心胸比較開闊,在日常生活中就會比較超脫。王爾德說:「我們都生活在陰溝里,但我們中有些人仰望星空。」可以想見,當人們熱衷於陰溝里的爭鬥之時,仰望星空的人是不會參與其中的。相反,如果你的人生沒有廣闊的參照系,就容易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事情上,事情多麼小也會被無限放大,結果便是死在一件小事上。

其次,人生哲學的核心是價值觀。在價值觀問題上,當然也不存在最終答案,但你可以有自己的選擇,而這個選擇事關重大。唯有從人生的全景出發,你才能看明白人生中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而這正是哲學的作用。因此,對於重要的東西,你可以看得准、抓得住,對於不重要的東西,你可以看得開、放得下,做到大事不糊塗,小事不糾結,從而活得更積極也更超脫。

說到底,哲學解決的是心的問題,是要讓你的心有一個好的狀態。

2014年6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