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兒童能力的培養 運動使兒童身心協調

目前的學校教育由於只注重知識傳輸,而忽視了運動的作用及運動與心理發展之間的聯繫,使我們對運動的教育理論、特別是對運動在童年時期作用的看法,出現了有一些錯誤的認識,因而,我們把兒童這方面的學習稱為「訓練」、「體質教育」、「遊戲」。

我們先來看一下人類的神經系統吧,它由複雜的大腦,各種感覺器官和肌肉組成,而起中介作用的感覺器官,能搜集各種信息將之傳遞給大腦。換句話說,運動的實現全靠大腦、感覺器官、肌肉這些精密的組織相互協調才能完成。即使是最富于思考而較少活動的哲學家,他們的說話或寫作也都離不開肌肉的運動,否則就無法表達自己的思想,從而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所以我們說,人的意願唯有通過肢體的運動才能實現。

人的定義是什麼呢?人,是會思想的動物。通過長期的觀察,我們發現動物的活動只能通過運動實現。因此,忽視運動是違背自然規律的。

有科學研究表明,在人與周圍環境建立必要的聯繫的過程中,神經系統和肌肉起著相互協調缺一不可的作用。人們將負責與外界接觸的大腦,感覺器官,肌肉稱為「關係系統」;將只為人本身服務的其他組織,稱為「生長系統」。相比功能只限於人自身的「生長系統」的狹隘,「關係系統」的保持人體與外界的聯繫的功能就顯得大度多了。

如果神經系統一旦不發揮作用,我們就無法感覺到世界的美麗,也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因為它是人類所有靈感的源泉。因此,神經系統不只是一個單純的生理組織。人類如果忽視與環境的協調關係,一味地追求如何提高自己的精神層次,只會變得傲慢自大,結果導致嚴重的錯誤。雖然動物沒有思想,唯有通過行動來表達自己,自然卻賦予它們與環境相協調的軀體和動作。另外,動物與自然的協調一致,還具有更深遠的目的。

作為大自然的一員,人的生命是有其目的的,不能僅局限於提高自己的精神層次。雖然自然賦予人類能夠追求更高的生理和心理境界,但是,生命的目的和意義不止如此。那麼,「關係系統」的作用是什麼呢?作為宇宙的組成部分的萬事萬物都存在著聯繫,並且遵循宇宙的規律運轉著。人類的精神素質不僅是為了使自己滿足,還應在整個宇宙精神中佔有一席之地。

我們要想實現人類之間的關係,就應該發揮自身精神力量的作用。只關注自己的人是狹隘自私的,他們把自身的精神層面降到了生長層面。大自然賦予我們許多能力,我們必須儘力使這些能力得到發展。這裡所指的就是「關係系統」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身體的健康,需要心、肺、胃等器官的功能發揮正常。「關係系統」也是如此,只有大腦、中樞神經系統、感覺器官和肌肉都正常工作,這個系統才能發揮作用。

人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個組織器官是互相聯繫的,需要幾個部分的協調工作才能完成一種運動。也只有同時發動中樞神經系統、感覺器官和肌肉等其他組織投入工作,大腦才能發揮作用。這就是說,一種精神狀態需要通過相應的運動來獲得。從這點出發我們來討論運動問題的就容易多了。運動依賴於「關係系統」的一部分——中樞神經系統,「關係系統」的各部分是一個整體,只能共同完成這項工作。

我們以為運動與人的其他機能沒有關係,這種把運動割裂開來的認識是錯誤的。我們只把肌肉看作一個運動的器官,只是為了身體的健康,改善飲食或睡眠才進行體育鍛煉,這種錯誤不僅流行於普通人中,還深深影響著教育界。

運動與思想的脫鉤就是這一錯誤認識導致的。實際上,兩者緊密相關,是一個互相聯繫的整體。在設置課程時,考慮兒童的大腦的同時要考慮兒童的身體,將身體與思想分開,忽視其中一部分,就是破壞了人體機能的連續性。運動不僅要強身健體,還要為整個大自然服務。

了解了運動離不開大腦,我們就知道它不只是機體的動作,而是表達了更高的生命形式。正是因為人不像低級生物樣沒有思想著的大腦,人的發展才脫離並超越了生長層面。人的思想必須通過肌肉才能準確地表達,運動與心理活動相連,而且對兒童的心理發展產生直接影響。如果割裂兩者就不能發揮自然賦予人的智慧。

在一次討論心理發展時,就有人這樣說:「怎麼說起運動來了?我們現在討論的是心理問題!」

在這些人的觀念里,人的智力如同中國的和尚,一動不動地坐在那裡。直到現在,部分西方教育界還堅持認為,運動的作用僅限於強身健體,改善呼吸和循環系統。事實上,更科學的觀點認為,運動對心理和精神的發展很重要,尤其是兒童的心理發展。

只要我們對兒童的發展進行觀察就會發現,運動在兒童的大腦發育過程中起決定性的作用。

就說語言的發展吧,首先,研究表明兒童語言能力的提高與發音器官肌肉的成長同步;其次,運動促進大腦發育,大腦反過來又促進運動機能發展,兩者構成一個循環過程共同促進兒童理解力的發展;再次,在這些過程中,器官也在發揮作用。所以一個兒童的感覺器官活動機會少,心理活動就會處於較低的水平,語言更無從發展。

科學將大腦所控制的肌肉稱為隨意肌,這些肌肉受意志的控制,而意志是大腦活動的最高形式。既然隨意肌受意志的控制,在某種意義上,這些肌肉就是一種心理器官。

我們可以觀察肉眼能夠看到的,主要集中在人體外部的隨意肌的活動,它們有大有小、有短有長,各有不同的作用。如果一塊肌肉向某方向拉動,另一塊肌肉就會做相反的動作,這兩個相反的力量越大,運動也就越精確。只要重複做一種運動,兩塊肌肉的活動就會越來越和諧。

對於肌肉之間相反的力量,人類還沒有確切的研究,不過它們控制著機體所有有意識的運動。無論是老虎有力的騰躍,還是松鼠靈巧的跳躍,都得益於這種相反的力量。這種內在和諧存在於所有動物身上(包括人),這是大自然的賦予。

所有活動都離不開微妙的運動機制,這種機制需要兒童進行各種活動來逐步完善。人體豐富而且細緻的肌肉,可以完成多種形式的動作。不過,人的肌肉開始不能協調活動,需要通過大腦進行完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表明人具有一種達到和諧的潛能,只要這種能力被激發,就能在活動中完善自己。顯然,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因素還需要人自身的運動。

動物生下來就能夠爬、跑、游,而人沒有其中任何一種固定的運動方式可以選擇。初生嬰兒完全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但是,人能夠通過練習掌握所有運動,而且比動物做得更好。

這就是人的潛在能力,它需要人努力才能發揮出來。經過大量的重複練習,神經系統會傳達意志的指令,使肌肉的活動協調一致。

但是,人並不能完全發揮自身的潛力,實際生活中,無論多麼優秀的運動員,都無法發揮肌肉的所有能力,再精細的動作,也沒有窮盡肌肉的潛在能力。就像中國神話里的聚寶盆,無論怎樣從中拿取,都不能將其掏空。這個聚寶盆的真正價值,就是給了人一種希望,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想要的。一個嬰兒可能會成為體操運動員,但並不是說他已經具備了運動員的肌肉。同樣,舞蹈演員也不是天生的,他們都要用意志來發展自己。人身上存在無限可能,但是沒有什麼是天生的,他將自己做出選擇,並通過訓練獲得這種能力。

人有別於動物的另一點,就是人有不同的發展方向。即使是學習同一種技藝,人與人之間也會出現差別。比如寫字,每個人都會寫字,但有的寫得龍飛鳳舞,有的寫得清秀雋永。同樣,每個人的行為方式也不盡相同。

我們說工作對人非常重要,這不單指人的生活需要工作來支持,也指人必須通過工作表現自己。工作需要思維和運動共同完成,所以工作不僅是思想的表現,也是人的運動潛能的發掘。一個只從事單調繁重的體力勞動的人,他的肌肉組織就不會發育完善,他的心理發展也不可能發展到相對高的水平。

因此,一個人的工作將影響他的心理生命。一個總是無所事事從來不工作的人,就無法激發肌肉的潛能,這樣不僅生理生命會大大降低,而且心理生命也會大打折扣。正是出於這個原因,體育和遊戲成為學校的必修課程,這些活動能夠防止肌肉功能退化。

我們認為,學校教育應該張弛有道,既不是只注重體育鍛煉,也不是單一的智力培養,而是交替進行腦力和體力訓練,從而真正意義上鍛煉好兒童的肌肉組織。有的學校很注重書法,目的在於把學生培養成辦公人員,這與我們主張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研究證明,這種過於專業的訓練存在很大缺陷,無法實現運動的作用。所以,運動對兒童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只要兒童提高了自己的運動協調能力,就能夠完善心理發展;反過來,心理發展又能促進運動能力。

離開運動,任大腦獨立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