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兒童能力的培養 培養兒童的想像力

假如現實就是想像的真正基礎,而一個人的感知能力,其觀察的精確程度密切相關,那麼,培養兒童的想像力,讓他們對周圍事物所需要的材料準確感知,就十分難得了。此外,教授他們在嚴格界定的範圍內做出推論,並且進行辨別不同事物的智力訓練,這樣,就可以給他們的想像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個基礎是否紮實,關係到他的想像與具體形式之間的緊密程度,以及是否能建立獨立的意象合乎邏輯的聯繫。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我們才可以讓兒童步入正軌,才能挖掘一條波浪壯闊的江河,讓智慧之泉在其中流淌。這樣的話,就可以使它湧出的泉水即不會泛濫,就有可以保持其內在秩序的美。任何誇張或粗糙的幻想,都不能產生如此的效果。

在培養兒童想像力的時候,絕不能阻止他們自發的活動,即使這類活動十分渺小。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等待,千萬不要過高地估計自己,以為自己可以創造智能。我們只能做的就是觀察和等待,那些青草的萌芽和微生物的自然裂變,任何事都無須去做。

假如創造性的想像並不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幻想,也不是幻覺或錯誤,如同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能夠在堅實的岩石上建立起來,那麼,智力的開發,也可以擁有堅實的基礎。

一般來說,兒童的最大特徵就是想像力極為豐富,所以,有的人認為,為了開掘他們的這種潛力,我們必須採取一種特殊的教育方法。還有的人以為,兒童喜歡幻想,喜歡進入令人痴迷的世界裡,如原始人一樣,迷人的、超自然的和虛無空幻的東西總是吸引著他們。對於這些,我們必須指出,其實,在任何時候,原始狀態都是暫時的,它很快會被其他狀態所取代。對兒童的教育,就應該幫助他們克服這種狀態,而不是讓他們延伸或發展,甚至停滯在其中。

在孩子身上,我們的確可以發現某些相似於原始人的特徵。比如語言方面,他們的表達能力尚差時,僅能運用具有一些表明具體意思的辭彙;而且用詞也非常混亂,一個詞總會被用於表達幾個目的或表示幾件東西。對於孩子的這些情況,我們絕不可以人為地限制他們,或者給他們提供快速度過這個時期的方法。

和那些永遠停留在虛幻中的人相比較,我們的孩子屬於一種與之不同的類型。對偉大的藝術作品,他們具有濃厚的興趣,對科技文明,他們也津津樂道,他們往往會沉迷在對想像力要求極高的作品中。為了使孩子形成聰明才智,我們應該給他們提供的類似的環境。

我們不能因為孩子在智力發展的蒙昧時期,老是被一些奇妙的幻想吸引,就否定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恰恰相反,他們必定「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對孩子想像力強加控制,要使它能自由地發展。

現在,認為人類孩提時代的重要活動,就是嬰兒大腦的創造性活動,甚至把它作為一種創造性的普遍想像。

騎在父親手杖上的孩子,可能大家都見過,當時的他也許感覺就好像真的騎在馬背上一樣,這就充分得證明孩子具有豐富的想像力。當孩子們在用椅子作為一輛帶著扶手的四輪豪華馬車時,在其中,他們將感受到巨大的樂趣。當建造成功馬車後,有的孩子在馬車裡仰靠著,心情愉快地看著他們虛構的車窗外的景色,十分形象地向馬車外面歡呼的人群鞠躬致意;還有的孩子則坐在椅背上,抽打著意想中的馬,將鞭子在空中舞動著。這同樣可以證明孩子具有想像力。

然而,富家子弟擁有著小馬駒,常常進出於馬車或轎車裡,當他們看到這種情景時,只會輕蔑地看著這些玩得開心的孩子。他們對此感到異常吃驚甚至會嘲笑道:「窮得叮噹響,沒有自己的馬和馬車,因此,他們只能這樣做。」

不能為了教育這些富家子弟,而將他們的馬駒帶走,反而遞給他一根手杖。同樣,我們對窮人家的孩子對手杖和馬車的幻想,我們也不必打破。

當一個窮人或乞丐進入富人家香味撲鼻廚房,想像著自己正就著他的麵包吃著豐盛的菜肴,他的幻想誰都不能阻止;當一位非常貧困,卻深愛孩子的母親把僅有的一片麵包掰成兩塊,分兩次給自己的孩子吃,還說「這是麵包,這是牛肉」時,認為自己吃麵包就相當於吃到了牛肉的孩子,自然會心滿意足。

有人曾非常認真的問我:「當一個小孩用手指不斷地在桌上比劃,想像自己正在練琴時,我們要是真的提供給他一台鋼琴,這是件好事還是壞事?」

「壞事。」

「為什麼就是壞事呢?」

我反問。「如果我們真這麼做了,孩子無疑能夠學會彈琴,不過他的想像力,就再也不會像先前那樣的鍛煉了,那又如何是好呢?」這種的擔心確實有道理。

費洛培爾的很多遊戲,同樣存在這種問題。例如,給孩子一塊積木,對他說:「就當它是一匹馬。」接著,按照某種次序擺好積木,又對孩子說:「這是馬廄,現在咱們把馬放進去吧。」再重新排列組合積木,跟他說:「這是一座塔,這是一個座教堂……」在這種練習中,所用到的實物(積木)並不形象,如同前面所說的當作馬騎的手杖那樣容易引起幻想。

孩子在往前行進時,可以騎著手杖,還可以抽打手杖,他會產生豐富的想像力;把積木搭建的塔和教堂,則會使孩子更加混亂了。極其嚴重的是,此時,孩子已經不是在用頭腦工作,進行創造性想像了,他們僅僅在按照教師的提示,去照做罷了。孩子的思想是否在開小差,誰都搞不清楚知道,孩子是否真的相信馬廄變成了教堂?這時,孩子正在潛心琢磨教師所提示的一連串意象,儘管它只存在於一般大小的積木之中。

在這些尚未成熟的大腦里,我們到底要培養什麼?這種教育形式,可能使有的人把樹當成了王位而向其發號施令,甚至有的人相信上帝就是自己。錯誤的判斷正是開始於這種錯誤的知覺,並有可能成為神經錯亂的前兆。如同精神病人不能幹任何事一樣,那些因慾望得不到滿足而表現出狂躁不安的孩子,不能為別人,同時也不能為自己做一點事情。

讓孩子把虛幻想像為現實,並接受它,是成人嘗試發展孩子想像力的一種方法。

比如,在運用拉丁語國家裡,大人給孩子們講述的聖誕節的故事是這樣的:比瓦娜,是一個醜女人,她從圍牆上爬過,通過煙囪鑽進屋子裡,給聽話的孩子送來玩具,而那些調皮的孩子得到的卻是煤塊。

在盎格魯的撒克遜國,聖誕節的故事,又換成了別的場景:一位全身落滿白雪的老人,在黑夜裡,挎著一大籃子玩具進到孩子們的房間,將這些玩具分別發給熟睡的孩子們。

想一下,這種方法培養孩子們的想像力是什麼呢?故事裡,沒有表現孩子們自己的想像地方,僅僅是我們的想像。我們講的故事,孩子最多就是相信它,但孩子們並沒有得到想像空間,用以展開他們的想像力。我們這樣對待孩子們,就是由於我們需要他們輕信我們就行了。

輕信是孩子尚未成熟的大腦的特徵。孩子們的頭腦由於沒有經驗,也沒有現實知識,因此還不具備對真理與謬誤、美麗與醜陋、可能與不可能辨別的能力。難道因為孩子們處在無知、幼稚的年齡,我們就企圖在他們身上培養輕信嗎?很明顯,這是錯誤的。試想,成人也存在輕信的問題,它對立於智慧,不是智慧的基礎,也不是智慧的結果。僅僅是在愚昧的狀態下輕信,才可以會萌芽和生長,我們可以把愚昧作為是輕信的特徵。

有這樣一個十分具有諷刺意味的故事,流行於17世紀。那時,巴黎的新橋是人們行走的通道,同時也是休閑和集會的地方,這裡混藏著許多江湖騙子和庸醫。一個叫馬里奧羅的江湖醫生,在這裡兜售一種自稱是來自中國的藥膏,他誇張地說這種藥膏變大人的眼睛,變小人嘴巴,能讓短鼻子變長,長鼻子變短。

薩丁警長把這個江湖醫生逮起來,審問他道:「馬里奧羅,你是如何招引這麼多人給你提供方便,讓你招搖撞騙呢?」

「先生,」馬里奧羅回答,「你知道一天會有多少人通過這座橋嗎?」

「10到12萬人吧。」薩丁回答。

「是的,先生,你有沒有想過,這麼些人當中聰明人又有多少呢?」

「大概有那麼100個吧。」警長答道。

「這是最樂觀的估計了,」騙子說道「即使這樣,我仍然還能在其餘的9900人之中找到機會啊。」

當然,現在的情況比那時強多了,現在的聰明人越來越多,輕信的人相對就變少了,但重要的是,教育不應使人趨向愚昧,而應該使其變得智慧。把教育建立在輕信之上,就好像試圖在沙漠上建造高樓大廈一般。

我在這裡,想起一個家喻戶曉故事:有兩位出身高貴的公主,決定在一所修道院里接受教育,希望避開命運安排的優越生活的誘惑,還有虛榮的折磨。在修道院里,修女跟她們講,這個世界充滿了虛偽,如果不信可以試試。假如有人讚美你們,你們就躲起來,聽他背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