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夢,幫你吹散心靈的迷霧 徹底的黑暗……

朋友的朋友,他五六歲的兒子出了狀況,找我看看。

在飯桌上,我問男孩:你做夢嗎?和叔叔說說。

他說,他常做一個夢,就是純粹的黑暗,黑暗裡什麼都沒有。

做這個夢時,你覺得怎麼樣?我再問。

他說:很舒服,有安心的感覺。

純粹的黑暗,且很舒服,這是一個夢中常見的意象,它最明顯的寓意,是子宮的感覺。

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常做這樣的夢,或意味著,他想退行到在媽媽的子宮裡。

退行,是精神分析的一個概念。所謂退行,即在現實世界遇到了暫時應對不了的挫折,而無意識地退行到更早期的、曾獲得的、能溫暖自己的情景中,以尋求安慰。

在媽媽子宮裡,這是所有人都曾獲得過的溫暖情景,所以誰都可能退行到這一情景中尋找溫暖。不過,它也是最原始的情景,若總想退行到這一情景中,那通常意味著,只有這一最原始的情景,才能給他足夠的安慰。

依此推理,這個小小的男孩,他之所以想退行到媽媽子宮裡,或是因為養育環境讓他太難受了。

現實情況是,這個小男孩的奶奶,是他的主要養育者,其次是媽媽,而奶奶與媽媽的控制慾望都極強,什麼都要求他按照她們的意志去做。如果他不遵循,她們就會軟硬兼施,直到他屈從。

並且,奶奶非常喜歡他、在意他,勝過在意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人。

出於對奶奶的愛,他並不反抗,對奶奶言聽計從,看起來什麼都不對奶奶隱瞞。他還表現得超級懂事,大人們都對他非常滿意。

他們之所以覺得孩子有問題,是發現,孩子不僅對奶奶和媽媽言聽計從,在學校對老師也是這樣。並且,老師的任何一句話,都會對他構成巨大的壓力,讓他無比焦慮。這種焦慮遠超過一般孩子,這才引起了他們的警惕。

聽話,只是這個男孩一方面的寫照。另一方面,這個男孩有一個特點:當他做自己的事情,譬如做作業和看電視時,簡直可以做到對所有人的話充耳不聞。特別是奶奶,甚至大吼都不能引起他的注意。

大人們覺得,這是孩子的優點——他太容易投入了!

的確,他在一定程度上是投入,但這種充耳不聞,還有特別的心理含義:超級聽奶奶等大人的話只是表面,而他內心中,無比想從奶奶的聒噪與控制中擺脫出來。

曾有一位男性來訪者,和他第一次談話很困難,我總是昏昏欲睡。我向他坦承這一點。他說,啊,我太太也常說,我講話有催眠效果。

我注意到,他講話嚴重缺乏細節。當我將這一觀察告訴他,並就他講到的事情詢問細節時,他說:真對不起,我忘記了。

他真的是忘記了,哪怕昨天的事情,問他細節,也常記不起。但這是意識層面的東西,潛意識中必有文章。

於是,我問他,你是不是有一個媽媽或奶奶等主要養育者,總對你追根問底,什麼細節都不放過,並且,她有超級控制欲?

他非常驚訝,你怎麼知道?

我說,根據經驗,更根據你不能談細節這一現象。如果有一個控制欲極強且對孩子總追根問底的主要撫養者,那麼,孩子意識上會配合他,但潛意識上,孩子會希望有自己的空間。但後一種心理,孩子甚至都不讓自己意識到,因為這會與對撫養者的忠誠和愛構成嚴重衝突。所以最好是,連自己都被欺騙了——意識上都不知道想對撫養者關閉。結果就變成,我絕對對你忠誠,你問我任何事情我都想告訴你啊,可是,我真的記不得了。

聽了我這一番分析後,他就開始講細節了。將潛意識的東西意識化後,容易有這種立竿見影的效果。

這個五六歲男孩的充耳不聞,即同樣的心理邏輯:我意識上是對你絕對忠誠的,但我看電視和做作業時,我真的很投入啊,我投入得都完全聽不到你說什麼了。

這種投入有好處。有好幾個俄羅斯的天才數學家,都是有超級控制欲、無孔不入的媽媽,他們世界的每一角落都會被媽媽侵入,最終他們躲到媽媽根本懂不了的數學中,而獲得了一份清靜。

這種充耳不聞也有壞處。我見到的多位耳朵後天出問題的人,也是有這樣的媽媽,而他們意識上絕對聽話,那不聽話的一面,就通過身體來表達了。

極端的聽話和極端的充耳不聞,反映了這個小男孩內心的分裂程度,而意識和潛意識如此分裂,也可以看出,他的養育環境是極其有問題的。

常做那種純黑的、類似子宮環境的夢,意味著,這個男孩想退行到那種絕對不受外界干擾而又被哺育的環境中。或許在黑暗中,才沒有奶奶的控制與聒噪。

這個小男孩的退行心理有些嚴重,但這種想退行到子宮的心理其實非常常見,只是程度輕重不同而已。

譬如,他的企業家父親也有這種心理。他不理解為何人們喜歡住在大房子里,而他喜歡住在小小的、緊湊型的房子里,那樣讓他覺得舒服,能有家的感覺。

這或許也是對子宮的嚮往。若是,那麼可以說,這個在生意場上殺伐四方的男子漢,竟以這種方式,和兒子互為鏡像。

將這一故事寫在微博上後,引起熱議,很多網友也講了類似的心理:

網友一:我也是這樣的,我從小就喜歡緊緊湊湊的房子,總覺得那樣有安全感。像歐美那種大房子,簡直覺得心慌。

網友二:產後抑鬱時,躲到大衣櫃里,關上門,一片黑暗,不想出來。

網友三:想起我十來歲時,喜歡躲在桌子下面,縮成一團。

網友四:小時候常幻想住在一個透明卻堅固的玻璃房子里,外面下著大雨、刮著風,還閃著雷電,房子里昏暗卻溫暖。想來這其實跟這孩子是類似的夢。

網友五:很享受黑暗,喜歡晚上關了燈、打開音響,在一片漆黑里躺著聽音樂。睡覺的時候不喜歡房間里有一點光,關掉燈在黑暗裡摸索也不害怕。

網友六:我明白了,我睡覺尤其是冬天喜歡把被子裹得緊緊的,把自己裹成蠶蛹狀,估計跟這有關。

網友七:終於明白,為什麼小時候每到冰冷的雨天,就幻想自己打一把超大的黑傘蹲在那裡,並且這種幻想讓我很安心。

……

在諮詢和生活中,我和許多宅男宅女交談,他們感覺,若可能,自己只想縮在一個小小的蛋殼裡,只自己容身就好。這個蛋殼,最好是堅不可摧、能徹底閉合,任何人都不能進的。

不過,全然的關閉,這只是一部分。如這是全部的話,那會孤獨得要死。

所以,最好是,我縮在蛋殼裡,但外面要有人,或者是一個不離不棄的陪伴者,或者是喧囂的人群。

因為這種心理,很多宅男宅女的婚戀就變成他們縮在自己的殼中,小心地索求著戀人的陪伴。看似他們對戀人不在意,但對方若離開,他們就會遭受致命的打擊。但是,他們若走不出殼,那戀人也會孤獨得要死。

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努力走出殼。但同時,也不必對這種退行心理過於排斥,覺得時時刻刻都不能處於其中。

微博上,每當我談到一種有問題的心理時——其實任何心理都必然有一定的問題,總有人問:怎麼破?這次也不例外,許多網友問該怎麼消除這一心理。

任何心理的形成,都有其合理性。急著破,就是否定了這種心理的合理之處。

若說,退行到媽媽子宮的想像,是誰都可能發生的。那麼,是不是也可以說,這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這是誰都可以找到的一種溫暖與安慰。並且,很多時候,它真的能給我們力量。

所以,比破掉它更重要的是接納它、覺知它,有時甚至還要清醒地回到這種狀態中,主動尋找那原始的安慰。只是,不要太長時間甚至是永遠滯留於這一胎兒時期的溫暖。

特別重要的是,這種退行,都是因外界的挫折,暫時超出了我們的承受能力。所以,尋找退行之安慰的同時,必須認識到自己遭受的挫折是怎樣的,然後面對它,並調動各種資源去化解它。現實世界的挫折,才是真正需要破的。

實際上,受傷時,回到一個安全島,積攢力量再出發,這是一生的隱喻。

子宮,是最初的安全島。出生,則是最初的挫折。

幼兒時,這個安全島就變成了媽媽。這時的經典畫面是,幼兒在玩耍,玩耍即他在探索外部世界。他可以很投入地玩耍,但前提是媽媽必須在,媽媽不在,探索就難以進行了。探索受挫時,他也會尋找媽媽,或回到媽媽身邊,尋找媽媽懷抱的溫暖,然後,繼續前行。

成年人,則要構建一個家,在外面衝殺受挫時,回到家的港灣充電,然後繼續衝殺。

只是,子宮的溫暖,是媽媽給的,這是一種恩賜,而家,則要自己構建,構建的同時,完善自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