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四合院入門兒

報紙上說,今後北京的城市建設,要注意保持京城特點、原有風貌了。此舉令人感到高興,但做起來不易。別的不說,連毛澤東主席都承認是北京特徵的四合院,如今還剩下幾處?剩下來的也被改得面目全非。有幾個完整的,又因無力維修,正在頹廢!

我不想作保守派,更無意復古。時代在發展,歷史在前進,舊建築物不能滿足現代人的需要,要新陳代謝世界才會進步……這些道理我全懂。就是有一條還沒把握:要完全沒有四合院了,這兒還算北京嗎?

歐洲也有個名城,叫巴黎。巴黎人在塞納河邊蓋了一兩組現代派超高層建筑後,越看越彆扭,感到照那麼幹下去就沒巴黎了。於是做出決定,絕不在老城區再蓋那類建築,舊建築毀了照樣複製。維修也整舊如舊。原來砌錯了一塊石頭,畫壞了一塊壁畫,修復時要照樣砌錯畫錯,不準改正。要蓋新建築另找地方,巴黎還是巴黎。

如果他們的做法值得借鑒,咱北京拆四合院時也別那麼手狠。新蓋樓房不一定非在老建築上除舊布新。既然花錢找地方蓋假大觀園假榮國府,不如留下點真王府,真園子,用蓋假古董的地方蓋新樓。

不只是王府宅門,普通而標準的四合院,典型小衚衕,保留幾處也絕不算多餘。它們有存在理由,有保留的價值。就是從經濟著眼,長遠看也比拆了蓋洋樓上算。

四合院不只是幾間房子。它是中國古人倫理、道德觀念的集合體,藝術、美學思想的凝固物,是中華文化的立體結晶。不是砌幾堵牆蓋上個頂,就叫四合院。四合院是磚瓦石當作筆墨紙,記載了中國人傳統的家族觀念和生活方式。不要說整個宅院,就那個大門口便有不少講究。

要進院子先得入門,四合院好比一本大書,這大門就是封面。人們見到一本書,都先看封面了解一下它是誰寫的,什麼內容?四合院也一樣,生人到此,在門前一站,上下左右一瞧,對這家主人就能知道個大概,是官宦還是商民?若官員又是什麼品級?是否王公貴族?有什麼爵位?受什麼封賞?從這大門上都能找到記號,看到標記。如果要進去拜訪,知道這些就不致失禮露怯。從這也看出中國人對大門的重視。要不怎麼說親講究「門當戶對」、交友要問「門第如何?」呢!人們還把「奇怪」叫「邪門兒」;「沒有希望」叫做「門兒都沒有」;老年間要是就有電視劇。那劇名絕對不會叫「愛你沒商量」。八成得叫:「愛你認準了這一門兒。」

要說整個的四合院太費工夫,我也沒那麼大學問。對四合院的研究我還剛「入門兒」。所以湊合著能介紹一下這「門兒」。要想把大門看清楚,得先把它關上。咱們站在大門之前,台階之下,從上往下看。

北京的四合院,大多是明清建築。多數建的是「屋宇式」正門。這種門實際是一排房子,中間開個過道。這一排是幾間?房頂用的什麼瓦?門上釘多少釘?卻處處有講究,事事有學問。在有皇上的時代,這些事皇帝都過問,並降旨定為制度。不守制度就叫「逾制」,逾制是要治罪的。

這一套本是漢族統治者興起來的,滿洲皇帝入關後在這一點上則全盤漢化了。滿洲八旗人關前本來是不住四合院的。居民多是「三面籬笆一面房,南北大炕生火牆」。冬天室內外溫差大,窗紙糊在屋內便會被水氣漚爛;屋架不高,在房梁拴根繩,吊起個籃子就可作小孩的睡床。因而東北三大怪「中有兩怪是:窗戶紙糊在外,養活孩子吊起來」。但在瀋陽故宮卻可看到,人關前皇帝的住房已開始受四合院的影響了。所以進關後全盤接受四合院建築規制絕非偶然,順治九年皇帝便命政府對四合院建築的使用作了新的規定。

按這個規定,親王府正門是一溜七間。其中有三間開門。上蓋用綠琉璃瓦,每門金釘六十有三。世子府減親王七分之二,也就是五間。

到貝勒就只能是正門三間,啟門一間了。這幾間門房上邊用大屋脊,設吻,脊上有仙人走獸(就是房頂四角上那一溜小人小獸,建築業的行話管那叫「走投無路」!因為最前邊騎鳳鳥的仙人位置在房頂的四角尖上,前邊就是空中,沒一點前進餘地了)。

這是王府,貝勒貝子府的規制。普通百姓,一般官家沒這份威風。大門用房別說七開間、五開間,連三開間也不允許。歸里包堆只准用一間房。更沒資格用琉璃瓦。不過不用擔心,以為這麼一來其他那些大門口就沒了講究缺少看頭。不,這些四合院才是大多數。既有官居也有民宅。中國人是不會不想辦法在劃定的跑道中跑出花樣來的,官有大小,就要表示出不同的等級,民分貧富,也得區別出不同身份。這就創造出了四合院中使用最為廣泛、變化最為多樣的「廣亮大門」。

一開間的面積,若直不籠統就在中間開個門,那不僅沒看頭,許多象徵性的裝飾也無法安排。建築師們就從門兩邊想辦法。既然是一開間。兩側最邊上必定是山牆。就叫這兩座山牆向外擴張,伸出兩根柱子樣的牆腿來像兩邊的鏡框,正面的牆體縮在後邊就像是鏡面。制度只規定一開間的寬度,可沒限制深度。那就在前後方打主意,門框立在屋子中線脊柱之下。門外有足夠「餘地」。再把地基墊高,使整個大門的地面高出門前街道。大門與街道之間,用層次鮮明、等級繁雜的石頭台階聯繫起來。裡邊人出來在門口一站,有居高臨下之勢,外來人要進門,有步步登高之感。這一來就透著點高貴、威嚴。但是,光這還不夠。還不知道這宅門裡是當官的還是民戶。為此在大門以上、頂瓦之下加了兩件裝飾物叫做「雀替」和「三幅雲」。這兩件東西本是木結構的部件之一,中國建築家巧妙地把它變化成了房屋的肩章和軍銜。只要看一眼有它沒有,就知道是不是官家。

如果有,再看一看顏色花樣,便分出是幾品幾級了。這兩樣裝飾物之下,緊挨著就是叫做走馬板的地方。那地方恰好是一塊橫寬豎短的長方形空地,給掛匾創造了條件。要是狀元府。就掛一塊「狀元及第」的四字匾。若是進士出身就掛上「進士第」三字額。即使是舉人出身也可以懸上「文魁」兩個大字。做過外任地方官少不了當地紳商送的「愛民如子」、「清廉方正」等頒德匾。這些就分懸在正匾的左右。

如果沒有雀替、三幅雲,那是民家。對民家來說這走馬板所掛的匾額就更為重要。我上小學時和同學打鬧,從課桌掉下來摔壞了臂骨。家人帶我到一位著名的正骨大夫家診治。進了那條衚衕,家家都是大宅門。不知正骨大夫住哪一號。就挨門看匾。寫「熱心教育」的是學校校董,寫「陶朱遺風」的是綢緞莊東家,直到找著寫「妙手回春」、「是乃仁術」才大膽地去敲門。果然就是醫生的住所。也有沒匾額的,沒關係,人們不會叫那塊走馬板白閑著,畫幾幅彩繪一樣能透出富貴吉祥氣氛。

再往下這才是安門框的地方。

七開間者為五門,五開間的中間三間開門,這都既好辦也好看。較難辦的是一開間。若整面牆全敞開就安兩扇門,空空蕩蕩一覽無餘,未免粗俗簡陋。中國人不會露這個空子的。辦法是只在中心留個門口,門口高低寬窄以可以使轎車通行為度。多餘的部分,門口上下左右全用木板鑲嵌填補起來。下邊那塊是走馬板,剛才說了正好掛匾額。左右則做成邊框,既可以漆成朱紅、黑綠等色,也可以在框心畫畫,成為門口裝飾的一部分。而下邊則是一塊可裝可卸的高門檻,有車通行時把它拔出來,車過後再把它鑲上。中心才是釘了本釘的兩扇大門。

大門既要安得穩當,又得開關靈活,這上下兩個「軸承」才是真正的關鍵。四合院的這兩軸承都有專門的設計。上邊一對叫門簪。

成長方形從門框左右上角伸出來,把門框、聯楹聯成一體。裡邊中間掏個洞把門的上軸插入。外邊從門上兩側伸出來像兩根觸角。正好雕刻成各種花樣作為裝飾,常見有四季花草,有「吉祥如意」等字幅,有的乾脆就一個大福字、大壽字。下邊一對軸承因為托著門扇承重,則用石制。這石頭長長的像枕頭,故稱門枕石。裡邊一半簡單,只在平面上打出兩個窩放置門軸就行,而伸到外邊的一半則要大做文章。可以雕成石獅,也可以做成抱鼓。不論獅子還是抱鼓石都有多種樣式,與它前邊的石頭台階配合起來組成一個石雕群體。

這中心部位經過匠心巧運,裝修得多彩多姿,相對之下那兩邊的山牆腿子又顯得粗陋寒磣了。中國人辦事講究的是完美周到,九十九拜都拜了不能閃下這一哆嗦。於是,這兩邊山牆上也做出學問來。

最上邊挨著瓦檐處,高高在上最為顯眼,恰是磚雕藝術顯能的地方,因而多做立體浮雕。花樣有多種,既有動物浮雕(工人稱為會喘氣兒的),也有花卉蕃草。下邊還要做上盤頭等線腳,最下邊多半用做一個小花籃為這一組花雕墊底。因為是大門,人們不光能看見正面,而且能從兩側看到側面,這側面也不能馬虎了事,於是也用磚雕出柿子、如意、萬字等花樣、並帶有「事事如意」、「萬事如意」的祝願。

看到這算完了嗎?還沒有。您看完了門的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