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4 走向真愛 8、將你的心打開

將心打開後,別人的愛才能流進來,自己對別人的愛才能流出去,深厚一些的感情才能建立。這樣的感情一建立,自己的內心就有了支撐,會安定很多。

曾連續四天三夜,和一個學佛的朋友辯論一個問題:

可不可以直接從魔修成佛。

這位朋友說,關鍵是兩點:慈悲和智慧。他說,很多人以為,很多佛學書上也說,這兩者缺一不可,並且慈悲與智慧也是不可分的,但他發現最古老的佛學書中,並沒有將慈悲列為成佛的必要條件。

他一生中經歷過很多一般人難以想像的痛苦,這讓他的心堅硬如磐石,同時也歷練出罕見的智慧,對人性,尤其是對人性中惡的部分更是洞若觀火。辯論時還有一女性朋友在,他花了整整兩個小時細數她身上的惡,極其流暢,極其精彩。

我對佛學一知半解,不能和他辯論佛學,但我有我的辯論招數。這個招數,國內知名的心理學家曾奇峰稱之為「抄後路」,意思是,當和一個人爭論時,你要能從觀點之爭中跳出來,問他為什麼這麼想,或者直接對他的想法進行分析。

所以,我多次問他一個問題:「過去那些坎坷中,你受傷了,你為何會受傷?」

「因為我渴望愛。」他說,「但我現在知道愛並不是必需的,很多所謂的愛就是騙人和自我欺騙,尤其是愛情,我再也不渴求從誰那裡得到愛,也不想給,我只要智慧。」

我回廣州時,他送我去機場,在路上,我再次用「抄後路」的方法對他說:「你只是很怕將心打開而已。」

我們誰也沒說服誰,其實,我們也完全沒抱著說服對方的目的,我們的辯論只是為了交流彼此的想法而已。

害怕將心打開,從心理諮詢與治療的經驗看,這實在是太常見的事情了。一個人若在童年經歷了太多痛苦,他就會發現,渴望愛與被愛,勢必伴隨著受傷乃至絕望。先有渴望再絕望的感覺太可怕了,所以很多人就會選擇乾脆將心關上,再也不期待任何人的愛,以這種方式保護自己,讓自己免於先渴望再絕望的痛苦。

簡而言之,這種心理可以概括為「迴避親密」。

對於人際關係特別糟糕的來訪者,在諮詢的一開始就要對其進行簡單的解釋,以讓他了解「迴避親密」的行為是如何傷害他的人際關係的。

譬如,那些容易構建三角關係甚至多角關係的人,他們未必享受複雜的性關係,他們只是給自己多一個或幾個備選方案而已。如此一來,自己萬一在這個人身上受傷,就可以立即逃到另一個異性身上。

特別重要的是,他們往往會在關係最親密的時候去構建三角關係,因為關係中的親密一方面極大滿足了他們對愛的渴求,但同時又喚起了他們的恐懼——「這不是真的,說不定明天這份愛就會失去。」於是,為了逃避想像中的失去愛的可怕,他們立即轉到另一個人的懷抱中。

在最親密的時候背叛對方,可以想像,這種行為多麼容易傷害另一個人。

迴避親密的心理很常見,而迴避親密的表現方式則是千變萬化。

我的一位女性來訪者Mandy,她有各種各樣的心理癥狀,譬如強迫症——她會強迫自己記下看到的每一個車牌號碼,再如幽室恐懼症——她不能坐電梯,她還有廣場恐懼症——怕去人多的地方……

和她談話,我總有無法深入的感覺。她很急迫地想改變自己,也覺得每次找我一小時要花數百元是個負擔。同時,她還說,她很信任我,對我甚至有依賴,就像她對她丈夫的那種依賴。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她認為,我們的諮詢應該有很快的進展才對。

然而,談到二十來次時,我覺得我還是沒有了解她,我也並不覺得與她很親近,相反總是覺得有一堵若隱若現的牆擋在我們之間,讓我無法觸碰到她的心。

一次諮詢中,我們連續談了幾件比較重要的事。我想將它們串起來,看看這幾件事情中有什麼微妙的聯繫。

剛談了一小會兒,她卻講起了另一件瑣事,沒什麼意義的瑣事,而且講得極其詳細。

跑題了。我想。

跑題,是諮詢中常見的事,而之所以會跑題,常見的一個原因是,當前進行的話題讓來訪者覺得有些害怕,他們不想碰。

這個時候,務必需要將來訪者拉回到本來的話題上。因為,心理問題乃至心理疾病產生的原因就是,一個痛苦讓我們難受,我們就用一些方法將這個痛苦包裹起來,好讓自己意識上看不到這個痛苦的存在。然而,這個痛苦並未消失,它只是轉入到潛意識中而已,並會以我們理解不了的方式控制我們的行為。並且,如果將痛苦包裹得太嚴實,一個人的情感和感受就會處於被截流狀態,會引來各種各樣的身心問題。

所以,一個合格的心理醫生,必須捕捉到來訪者對痛苦的逃避,並將來訪者再拉回到痛點上。

意識到Mandy跑題後,我立即打斷她的絮叨,對她說:「我們本來是想對你剛才談的幾件重要的事做一個抽象的概括,好進行更深的了解,但你卻突然談起來一件無關的小事,而且談得如此細緻,我覺得像是對剛才那個話題的逃避。」

我繼續說:「我感覺這是我們談話很難深入的一個關鍵原因,你經常用談一件瑣事的方式轉移我們的話題,讓我們的話題永遠浮在表面上,不能深入。」

她先做了些辯解,說她覺得那件小事還是蠻有意義的,值得談下去,但談著談著,我們回到了剛才的話題上。

這時,我感覺,我和她的注意力都變得集中起來,整個房間也變得寧靜了。

就在這種狀態下,她說,前不久過春節的時候,她覺得孤獨。

她這樣說的時候,我感覺我的心弦被撥動,這是因為我感覺到了她的心弦在振動,這是我們談了二十餘次以來,我第一次有這樣的感覺。

「請談談這份孤獨吧。」我說。

她說:「那時我想,自己又老了一歲,過去的時光看不到有什麼意義,未來的人生也不知道有什麼希望。」要是這些心理癥狀一直持續下去,而她的人生總是這樣空虛,那該多糟糕。

「聽上去,你很哀傷,為歲月。」我說。

她說:「是啊,哀傷,而且那是沒有人可以傾訴可以理解的哀傷,所以感覺到孤獨。」

「為什麼不說給你的丈夫聽,讓他知道你的哀傷?」我問。

「我從來沒有指望過他能理解我。」她突然有點大聲地說完這句話,眼淚一下子失控地流了下來。

此前,她有過幾次流淚,但那好像是她早準備好的流淚,她習慣流淚,並總是會在流淚中抱怨一下其他相關人等。這樣的流淚,多數也是防禦。英國靈性治療師阿南朵將這一點稱為「老舊的DVD的重複播放」,即我們不斷聽一些老歌,而不能活在當下。

這一次的流淚不同,它是出乎預料的突然流出,並且流出時儘管很悲傷,但並沒有怪任何人。這樣不怪任何人的單純的淚水,是特別好的療傷葯。

所以,我只是靜靜地陪著她流淚。

這一次諮詢後,她的狀態發生了轉變。以前,她對偶爾來住一段時間的公公婆婆總有些抵觸,儘管會盡一個兒媳的孝道,當他們走時,她總是覺得鬆了一口氣,「他們可走了」。

但這次諮詢後不久,她的公公婆婆再一次離開兒子家回老家,她主動想去送他們。「以前也會送,但那是出於禮貌,知道不這麼做不好。」她說,「這一次不同,這一次是有些捨不得,他們的離開,讓我感覺到有點傷感。」

她還說,這是她多年來唯一一次感覺到捨不得。

她還感覺到,自己的心踏實了一些。以前,丈夫晚上應酬,回家晚的話,她會非常焦慮,忍不住要打電話催他快點回家。但現在,再遇到同樣局面,她的焦慮明顯減輕。

對女兒,她的關愛也明顯多了,她感覺到自己的心好像是平靜了一些。

這個變化是怎麼發生的?

答案很簡單——她的心打開了。

她的童年曾遭遇很多痛苦,並且,父母常年在外,她的那些痛苦也沒機會向父母說。

由此可以看到,她成年後的那種感覺——「我從來沒有指望丈夫會理解我」,其原型其實是——「我從來沒有指望父母或別的大人能理解我」。

她獨自一個人承受這些痛苦,她覺得,她只能這樣做,沒有別的選擇。但小小的她又不能獨自消化這些痛苦,所以她能做的,就是用一些方式迴避這些痛苦的感受,譬如糾纏於所有事情的表面。

她不讓自己沉到深沉的感情中,結果就是,她和丈夫乃至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建立深厚的情感。

當心中沒有深厚的情感時,一個人就會時時刻刻處於擔心失去另一個人的焦慮中,結果表現成她對丈夫很依賴。

在這一次諮詢中,她想逃跑,但被我拉回來感受那份孤獨與哀傷,後來的眼淚意味著,她終於將心打開了一個縫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