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 難以避免的愛情戰爭 3、沒有安全感毀了張柏芝的婚姻

經營感情其實是一種能力,它需要安全感做基礎。安全感高的人自然懂得經營感情,而安全感低的人自然就傾向於逃避問題並幻想正確的人。

一個晚上,和三位朋友聚會,我樣貌普通,他們一男兩女都是大帥哥大美女。

聊著聊著,那位大帥哥很有感慨地說:「我們就是太自信了,所以沒有真正嘗試過經營感情。」

經營感情,即知道感情並不僅僅是命運的恩賜,你會預料到感情出一些問題,而當問題出現時,你會有耐心地去溝通,去化解問題,於是感情可以越過一個又一個的障礙,最終兩個人擁有一份穩定而又高質量的親密關係。

不會經營感情,就容易幻想「正確先生」或「正確小姐」的出現:我和這個人處不來,只是因為他(她)不是我的靈魂伴侶,如果我能找到一個正確的人,幸福就會瞬間到來。

經營感情其實是一種能力,它需要安全感做基礎。安全感高的人自然懂得經營感情,而安全感低的人自然就傾向於逃避問題並幻想正確的人。

尤其是,像這位大帥哥,他看起來有足夠的資本去逃避。他的自信是,因自身條件太好,有大把人盯著自己,如果眼前這個人與自己不夠合適,可以輕鬆再換一個更好的,因而不必受「這個人」愛與不愛所困。

這不是自信,這根本是不安全感在作祟。

當內心有濃重的不安全感時,一個人就會將注意力集中在「不愛」的信息上,一旦嗅到「不愛」的信息,就會立即後退,並很容易在後退時做出嚴重傷害關係的行為。其實呢,這些「不愛」的信息,很多時候只是自己以為的「不愛」,或準確來說是內心的不安全感向外投射的幻象,而不是事實。或者,假若對方的「不愛」是10分,自己就會傳出50分甚至90分「不愛」的信息來。

這樣做,是為了追求一種掌控感:「是我在控制著感情的進展,如果感情完蛋了,那也是我摧毀的,而不是你。」

如同暈車的人,如果是坐車,就會暈;如果是自己開車,就不會暈。

誰開車,誰就在掌控車,而有了一切都在掌控的感覺,就不暈了。暈,是掉入不安全感的一種副產品。

實際上,對於有濃重不安全感的人而言,突然掉入到真正的幸福里,也會有巨大的暈眩,而難以相信愛的到來,並會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挑戰對方,讓對方不斷給出愛的證明,好像只有這樣自己才能確信這是愛。但這樣做的結果很容易是,對方感到越來越疲倦和厭煩,最後真的不再愛了。

這時,有濃重不安全感的人看起來受到很深的傷害,但他們內心會隱隱有一種勝利感:「我早就知道這個世界是不存在愛的,愛都是騙人的,你看,這次不又驗證我是正確的嗎?!」

追求這種極具破壞力的掌控感,或許可以解釋謝霆鋒、張柏芝離婚風波中張柏芝的心理。

在大眾看來,這次風波顯而易見的源頭是合照事件。張柏芝很巧地和陳冠希乘坐了同一個航班,兩人座位本來有一段距離,但張柏芝主動找乘客調換座位,坐到了陳冠希身邊,還拿自己的手機與陳冠希合影。

並且,我們大可以推測的一點是,很可能是張柏芝本人讓謝霆鋒知道甚至看到了這些照片。

如果謝霆鋒還能承受這一點,那他也太包容,同時也可以說太奇怪了。

張柏芝的支持者為此祭出了「陰謀論」,說是謝霆鋒的媽媽狄波拉將合照事件捅給了媒體,從而引爆了這場風波。

這真的很有意思,你不反思自己的偶像為啥拍照片,卻攻擊狄波拉將合照事件捅出來。

這也是不安全感太高的人的特點,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別人的錯,而很難做自我反思。

在自己的微博上,我寫了幾篇分析張柏芝和謝霆鋒心理的短文,支持張柏芝的網友中,很多人的頭像是小女孩甚至是嬰兒。

安全感與不安全感,多是三歲前在孩子與媽媽的關係中形成的,而一個人如果沒有形成安全感,那麼他的內心中就有一股強大的力量,總渴望著退行到嬰幼兒狀態,繼續在媽媽懷裡吃奶。

並非只有十幾歲或二十幾歲的女孩才這樣,我剛剛上過的一堂課上,兩個男人,一個四十多歲,一個五十多歲,他們總是嘟著嘴。其中那位四十多歲的男士說,在他看來,所有的女人都是一個樣,他看不到她們有什麼差別。一位犀利的女同學說,是不是不管她們是誰,你都想撲到她們懷裡去吃奶?他驚訝地說,是這種感覺,你怎麼知道?

這樣分析,就好像在說,合照事件是謝霆鋒和張柏芝走到離婚這一步的全部原因,而張柏芝要負全責。

事實自然不是這樣。我推測,在合照事件發生前,謝霆鋒和張柏芝應該已經到了要離婚的邊緣。並且,儘管不時吵鬧要離婚的是張柏芝,但真正下了決心的卻是謝霆鋒。

打個比方,在他們的婚姻這條危險的山路上開車時,原來,多是謝霆鋒努力將車開得平穩並朝安全的終點開去,而張柏芝卻不時要鬧一鬧,比方說他要再給她買一個物業,比方說為什麼他總是拍戲或總是玩電子遊戲卻不陪她,比方說他必須向她道歉否則她不讓他見孩子甚至離婚,比方說他不聽她的她就自殘甚至自殺……

終於,謝霆鋒疲倦了,懷疑了,並下定決心將這輛車開向懸崖。看到方向不能改變時,張柏芝突然搶過方向盤,並狂踩油門,將車一下子衝到了懸崖邊——一點點迴旋的餘地都不存在了。

如此一來,親手毀滅這輛車的,就不是別人,而是張柏芝自己了,由此她可以獲得一點點對可悲命運的掌控感。

張柏芝的掌控慾望還體現在其他很多地方。

譬如金錢,張柏芝反駁說謝霆鋒一方在污衊自己,甚至她直接攻擊這一切都是謝霆鋒乾的。對於沒有安全感的人來說,要麼是完全愛自己,要麼就是惡魔,沒有什麼中間地帶。「惡魔」一方給出的一個說法是,張柏芝讓謝霆鋒給她買了一個又一個物業,並想獲得謝霆鋒「PO朝霆」公司的股份。對於這個說法,張柏芝沒有給出真正的回應。

是的,她回應了,她和她的支持者說自己絕不「貪錢」,並拿出一個又一個的事實來支持自己的這一說法。然而,她從未正面回應說,她沒有讓謝霆鋒給自己買一個又一個物業。

對此,我的推斷是,張柏芝狂買物業和想獲得「PO朝霆」一定股份甚至掌控權的傳聞,很可能是真的。控制對方的錢,這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常做的事情之一。父母嚴密控制孩子的錢,女人嚴密偵查丈夫的「私房錢」,都可以說不是貪錢,但這都是地地道道的控制,是對對方的傷害。

說「貪錢」,就是道德和人品問題,而說控制,就是心理問題。當我們不能很好地理解一個人的內心時,就容易將事情朝道德上歸因,但如果能深切地理解張柏芝有強烈的不安全感時,就可以懂得張柏芝的很多行為了。

張柏芝不安全感的另一個體現是,她指責謝霆鋒「打機」,即玩電子遊戲而不理她和孩子。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不起眼,甚至被第一個透露出謝霆鋒和張柏芝婚姻走到盡頭的查小欣諷刺。她說,他不是找女人,只是「打機」,連這你都不允許嗎?

如果理解了張柏芝的不安全感,你就會知道,「打機」而不陪老婆,這樣的小事可比買不買物業這樣的事嚴重多了。

因為濃重的不安全感,張柏芝這樣的人會在情感上極度依賴男人,她沒辦法承受孤獨,她一定要兩個人在一起的感覺。而明明是兩個人,但那個人卻寧願打電子遊戲而不陪她,將她一個人扔在孤獨里,這種感覺是最可怕的。

無數中國女性將電子遊戲視為頭號情敵,原因就在於此。

在這場離婚大戰中,如果說有什麼策略的話,可以用我在微博上的一段話概括:

當你說A時,她說B;當你說B時,她說C。B和C對自己有利,但A和B就根本沒有給予事實上的回應,只給了觀點上的回應。這是張柏芝一方有意無意的策略。相反,當出現對謝霆鋒嚴重的指責,譬如帶按摩女回家,謝方會給予很清晰或很嚴厲的回應。

就拿物業一事來說,張柏芝沒有回應有沒有逼謝霆鋒買物業的事實,而是回應了「貪錢還是不貪錢」,並拿出了一個又一個事實來支持自己「不貪錢」。

這也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吵架的常用方式,先說A,當A對自己不利時,轉而說B,當B對自己不利時,轉而說C……於是,本來只是說一些飯菜或做家務的小事,但結果是幾十年的老賬都翻出來了。

假若你陷入這樣的爭吵時,只需很淡定地仍然聚焦在事情A上就可以了。

以上是張柏芝的心理,至於謝霆鋒,他自然也有他的問題所在,我在微博上概括說:

張柏芝和謝霆鋒,也許在艷照門發生時就該分手。不過謝要做濫好人,他不能接受自己在所愛的女人處在低谷時離開她,這時候他反而要表示更大的支持。和濫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